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2005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阅卷工作接近尾声之际,本刊特组织了一次笔谈,邀请参与评卷的老师对今年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的质量、特点及考生答题情况等发表自己的看法。部分未参与阅卷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2.
刘燕 《考试周刊》2011,(59):1-2
2011年的高考已经完成了录取工作。又有新的一届老师和学生为下一年的高考做准备。我参加了2011年的高考阅卷工作,有机会揭开神秘的高考阅卷的面纱,并对历史试题谈谈些许认识,希望能和同行与学生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林叶成 《西藏教育》2014,(10):16-17
<正>参加2014年西藏自治区文科综合历史学科阅卷的教师严格遵循"公平、严谨、科学、规范、安全"的原则,经过13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在本组全体评卷教师的努力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此次高考网上评卷工作。现将本次评卷工作分析如下:一、试卷分析2014年高考我区采用新课标全国Ⅱ卷,新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难易程度基本保持稳定,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从总体来看,2014年历史试题注重提供教材之外的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这有利于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2008年陕西省文史类考生112153名,文科综合卷之历史学科成绩为:48分的选择题平均成绩22.91分,得分率47.73%;52分的非选择题平均成绩38.69分,得分率74.4%。历史学科平均成绩61.60分,得分率61.6%。与前几年(2005~2007)相关情况比较,我们认为,2008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Ⅰ历史试题难度居中,选择题较难,非选择题比较容易。下面我们将结合阅卷情况,从两个方面谈谈对2008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认识。一、从优秀卷面看试题的效度与考生的发挥在2008年高考文综之历史学科的阅卷中,各题阅卷教师都见到不少史实正确、分析完整、行文简练、字体  相似文献   

5.
纵观2009到2013年福建高考历史试题,既诠释了新课程的理念和内涵,又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本文试图通过对2013年福建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的分析,从回归基础与关注热点、主干知识和地方乡土知识、历史学科专业思维能力和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高三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复习备考提供一定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2004年6月17日,本刊编辑部召集部分参与今年广东历史高考阅卷的中学老师、广州市部分考生等20余人举行了一次“200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座谈会”。一些未能到会的阅卷老师和教研员也递交了他们的书面发言。座谈会由本刊主编、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左双文教授  相似文献   

7.
2005年的高考业已结束,广东省作为全国惟一的既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又实行自主命题的省份,其历史试卷尤其受到全国教师的瞩目。大家都在关注广东省的历史试题是否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接轨?是否反映出2007年高考改革的新思路?从表面上看来,今年的广东历史试题似乎四平八稳、  相似文献   

8.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对文史常识的考查,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如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Ⅰ、Ⅱ卷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基本能力测试对“中国”别称的考查:2008年宁夏高考历史试题对十二生肖的考查;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B组对端午节习俗的考查:  相似文献   

9.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解题格式,对考生而言、,常会出现难以应对的情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课堂教学经验及几次高考阅卷经历;以2006年高考全国卷及地方卷的历史试题为例,由常见选择题类型的特点人手,分析错答原因,揭示解题技巧,以期对学生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江苏省阅卷点提供的第一手材料,对今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浙江、江苏、吉林省卷)历史试题作一分析,供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2年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当我离开高考阅卷场的时候,心中充满欣慰:这不仅仅是我指导高考复习备考的思路与试题有吻合之处,更重要的是,我为高考历史试题叫好:通过新材料新情境.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考查考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今年的高考试题与往年类似,  相似文献   

12.
2013年的高考全国文综历史试题让许多同学,甚至许多教师倍感不适应。在此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试题”进行简要分析,望能对在今后参加高考的考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陕西、湖南等省的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试卷。高考之后,历史教师和众多考生对文综试卷第40题颇多议论。这道历史试题,无论从材料本身、设问角度和相关答题内容都涉及中国明清之际有无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前提等重大历史理论问题。而且其中第3问,命题者不给参考答案,要求阅卷教师自己制定,这无疑又给这道艰深晦涩的试题涂抹上了一层新意。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2012年和2013年高考北京卷历史试题备受争议,命题立意、价值取向、命题技术等都引发了中学历史教师和考生的质疑,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试题难度过大。如果依据试题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严格阅卷的话,这两年高考历史学科全市的平均分应该在40分左右,大幅度偏离了考前的预期和公认的难度标准,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很大困惑。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3月26日起,华东师大中文系将举办“高考作文评价标准与高中作文教学研修班”,研修班的主要内容是对2009年高考作文阅卷教师进行培训和选拔。上海市各区县今年拟选派参加高考语文阅卷的教师均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获得“上海市高考作文阅卷教师资质证书”者方可参加高考作文阅卷。据悉,在高考前举办大规模的阅卷教师全员培训,通过考核来选拔作文阅卷教师,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的广东高考,是以旧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命题依据的最后一年。今年的广东历史高考试题,一定程度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向新课标靠拢和过渡的趋势十分明显,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为了更好地总结今年的广东卷,本刊延续以往的做法,邀请了部分参与高考阅卷的高三一线教师及部分考生,围绕今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进行了一次笔谈。一、教师篇李漱萍:看了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后感到眼前一亮,觉得和前两年试卷相比有一种“翻天覆地”、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细细品味,仍是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科综合卷是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产物,撩开其神秘的面纱后,好评如潮,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特别是历史试题,我认为它代表着当今历史试题的最高水平,至少也是第一流的。然而它毕竟只是我国高考改革中的一个新的起点,研究它并对它提点建议,对2001年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做点变化上的预测,可能会对广大的教师、学生,甚至是命题工作、历史教学有点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参加了2008年浙江语文高考第四大题和作文题的阅卷,我对语文阅卷评分参考中的“酌情给分”有了一点比较具体的认识。由于汉语语义的模糊性,表达的多样性,导致了答案的表达的不唯一性,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的答案跟高考参考答案一模一样,所以给阅卷教师一个“酌情”的空间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阅卷教师一般会在何处“酌”情呢?  相似文献   

19.
1994年高考历史试题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命题,既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又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材,还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笔者参加了阅卷工作,从判阅问答题中感触很多。第一道问答题答卷极少有空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广东省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理念,注重对学生历史基本知识、基本思维的考查。同时又充分体现了选拔人才的功能,注重对学生多层次的考查。可以说2015年的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立意高,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征;同时又接地气,符合高中学生认知能力的现状。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广东文综历史的一些基本特点,以便能抛砖引玉,能对以后的高考备考有更好点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