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析理居正,唯素心乎”是《文心雕龙·史传》篇的核心精神。史家的主观意志在历史书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刘勰在《史传》中认为史家的历史书写应遵循“春秋笔法”的褒贬标准,坚持“务信弃奇”的书写原则。体现出他对史家内在道德品质的重视,这正是儒家道德观的体现,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文心雕龙·史传》及其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现代性考量:儒家道德观的“内圣外王”及仁德等思想,对现代学术风气及社会道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以《文心雕龙》的日韩传播为例,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内,发掘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开展文化外交。同时,应该理性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结合现实做到取精华、去糟粕;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警惕破坏因素。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文化动因杨玉珍法国社会学家麦斯·韦伯在其《基督教伦理学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通过辨析基督新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整合”,首先提出了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其另一著作《中国人的宗教》,却判定“儒家伦理无法开出现代工业化格...  相似文献   

3.
韩茹 《职业圈》2008,(4):56-57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认为:一种品牌在市场上最初的定位是适宜的,但当“消费者爱好偏移”或“竞争品牌逼近”时,它可能不得不面对重新定位的问题。因此,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是企业对原有品牌战略的一次扬弃。品牌重新定位的时机选择和具体实施策略,不只关系到品牌的发展,甚至关乎到企业的生存。“现代”汽车改换品牌之路走得同样艰辛——  相似文献   

4.
2005年国家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这实际上是“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文章通过对西南地区某高校的近几年学生违纪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找出深入贯彻落实《规定》“人本理念”的一些切实有效地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话”与“重建”是时下学界颇为流行的两个话题,然而,相当的研究成果却只在“设想”、“思路”的层面上论及二者。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以下简称《意义》)一书则打破了这种“格局”———它在“实践”的层面上真正做到了“对话”与“重建”。一该书分三篇,按“总———分———总”的思路结构成篇:上篇重点论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性质,并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基本范畴与民族文化个性之间的关系。在该篇中,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与特质纳入视野,并以此为视角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儒、道、释三家——…  相似文献   

6.
“诗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尚书·尧典》中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孔子编撰《诗经》时提出“诗教”的概念,对其内容和风格进行了概括:“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温柔敦厚,诗教也”。  相似文献   

7.
张天儒 《职业圈》2007,(6S):66-67
2005年国家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这实际上是“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文章通过对西南地区某高校的近几年学生违纪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找出深入贯彻落实《规定》“人本理念”的一些切实有效地对策。  相似文献   

8.
郭英德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发表《明清时期女子文学教育的文化生态述论》中指出:在明清时期,传统观念与社会舆论共同锻造出的多元文化生态。显性地或隐性地影响着全社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女子文学教育的“理想范型”,即“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是适当的,是合理的,是可以得到公认的,包括现实的认可和历史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1,(2):179-179
李曦在《东岳论》2010年9月第9期撰文指出,作为“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观念,是雷蒙·威廉斯为开展“文化研究”而从英国传统思想资源库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根据。这个观念与马克思主义有诸多共通之处,因而成为他后来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个观念对大众文化合法性的肯定还促成了当代西方思想学术界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与新形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而创新衍生的新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通过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传统美德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联网的发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快速增长,学生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内涵,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相似文献   

11.
三、早期儒家学派 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开创了大规模私人讲学,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也仅是其中的一家,当时并未显露出它在学术上、政治上占有什么特殊地位。儒家学派在传授过程中,也没能保持内部的完全一致。据《韩非子·显学》说,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八个流派,“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他们有的也撰述著作。在《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中就记有《子思子》、《曾子》、《漆雕子》、《孙卿子》(即是《荀子》)等书。这些著作当时并未被视为经典,有的甚至不久就失传了。又据《荀子·非十二子》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实属一家,只是时间上先后相继。另外,从文献记载看,韩非所说“儒分为八”也并不准确。实际上,孔子死后,子张、子游、子夏、有子、曾子等在儒学中都比较有影响,以后的子思也有著作。至战国中后期,由于孟子、荀子的论辩,使得儒家在孔子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业圈》2011,(34):2-2
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成廉·大内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吝的;同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问世,  相似文献   

13.
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成廉·大内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吝的;同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问世,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2011,(6):111-111
薛彦华、张翠芳、张静在《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撰文指出,传统女性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大多数女性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产生重大导向作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女性文化主要由女性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所构成。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女性文化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价值观的逐渐淡化,贤妻良母新含义的赋予;  相似文献   

15.
年龄稍大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文化经历:中国当代文化从“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极度贫乏的局面中走出以后,进入了一个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多元化的状态。可说是古、今、中、外齐奏响,而文化时尚的更迭愈来愈快,应了《红楼梦》中的那句话: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面对乱哄哄的文化景观,你若细细品味、冷静思索,却又分明感到有三种地域文化十分强大地存在着、交融着、渗透着,引起你的深思。一是来自南方的文化冲击。这种南方的文化不是指传统的岭南文化,闽南文化,而是经由广东进入大陆的港台时尚文化。它所以称得上“冲击”是有标志性的例证的。那就是自诩中国  相似文献   

16.
加里·哈默尔,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当今商界战略管理的领路人.他的声望与他同普拉哈拉德的成功合作分不开,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合写了多篇论文,数次夺得“麦肯锡奖”. 加里·哈默尔出生于1954年,他是Strategos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他是战略研究的最前沿大师,被《经济学人》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财富》杂志称他为“当今商界战略管理的领路人”;在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全球管理大师”的评选中,他位列第四,可谓声名显赫.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战略构筑、行业前瞻,这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革命性概念,都是由他提出的,从而改变了许多知名企业的战略重心和战略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红 《文化学刊》2023,(3):166-169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楷模,他的崇高风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品质的生动结合。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自强不息”“崇实黜虚”“人定胜天”“公而忘私”等思想的传承和超越。分析焦裕禄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契合点,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也为党员领导干部汲取传统文化养分、提高自身修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名与耻的文化——中国、日本、欧洲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罪的文化与耻的文化 看到“名与耻的文化”这个标题,人们马上会想到,它与路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花与刀》提出的问题相关。路丝·本尼迪克特是最近闻名的文化人类学女学者,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了有关日本人心理的调查研究,1946年,其研究成果以《菊花与刀》为书名出版,至今畅销不衰。 该书分析了日本人的性格,最引入注目之处是,本尼迪克特把世界文化分成了两大类型,即“罪的文化”和“耻的文化”。就是说,当人做了坏事时,可分成作为“罪”的意识类型和作为“耻”的意识类型的两种不同文化处置方式。本尼迪克特把日本归入“耻的文化”圈,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过,她谈的纯属大的类型问题,并非认为日本人一点儿罪的意  相似文献   

19.
就如何了解我们的近邻日本来说,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的《激荡的百年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可以说是必读之作。吉田在书中回顾了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追超欧美的历程,其中不乏自豪感和自诩之辞。但历史地看来,尽管日本在经济和科技等领域打了个翻身仗,但在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日本在某种意义上仍然可以说是“传统之邦”。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的共识符号,也是人类结成稳定共同体的依据和内在动力。其中,精神文化的传承或再生产,是这种共同体的内聚和认同的源泉。电影艺术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影艺术,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1948年被誉为“中国现代电影前驱”的费穆拍摄了他的巅峰之作《小城之春》,电影中浓烈的诗意韵味,透露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幽香。2002年中国“第五代导演”田壮壮拍摄了同名电影《小城之春》,以跨越时空更加理性客观的感受致敬经典故事。两版《小城之春》,两代中国电影导演,在横跨54年的同题诠释中,向我们传递了如何通过电影艺术来识别民族身份的重要话题。该文拟从不同时期电影人将电影语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不懈追求,谈对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的思考与期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