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海里的生物总是能够挑战人们的想象力!鲸鱼不是鱼,海马也不是马!实际上,海马是鱼类。但是看上去,它们似乎不想让人们这样想:长有马脸、猴尾,还有袋鼠一样的育儿袋,它们可真是鱼类家族中的怪胎。  相似文献   

2.
3亿年前,古鱼类的"最怕"是什么?最新发现的古鱼类的"脑子"力此提供了答案. 早些日寸候,美国考察人员在美国堪萨斯州-页岩沉积层发现了一块奇怪的鱼类头骨化石,由于头骨并未压碎,因此这块化石显得非常特殊.后来经科学家鉴定,确认它是3亿年前的一种海洋动物,是鲨鱼和另一种现代物种--银鲛的亲戚.这种远古海洋动物曾一度活跃在世界各大海洋,它们生活在浅水区和多泥的海域,体长最高可达到50厘米.  相似文献   

3.
克氏海马鱼     
李湘涛 《百科知识》2007,(9S):44-45
克氏海马鱼是一种小型鱼类,它的外貌十分奇特,与一般鱼类大不相同,头部的形状酷似马头,尖端生有5个短小的棘,颈部转了一个弯,使头与躯干形成直角,身体的表面也没有大多数鱼类具有的鳞片,呈侧扁形,外面被环状的骨板所包裹,还有很多平行的体环,在躯干部有11环,在尾部有39~40环,看上去又仿佛是披着铠甲的战马,所以被称为“海马鱼”。  相似文献   

4.
<正>既然它们的表情已经很"囧"了,那就别再让它们的命运和它们的表情一样了!要说海洋鱼类,面孔千奇百怪的真的是有许许多多,但天生就有一张欲哭无泪的脸的,还真的是非水滴鱼莫属了。你仔细看看它这张脸,多让人郁闷和悲伤,如果是一个人呈现出这种表情,你马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许多动物名不符实,比如说海马不是马,蜗牛不是牛。同样,许多有着鱼名的动物也不是鱼类。下面举的几个例子就是人们常见的名不符实的“鱼”。鲸鱼:是鲸类动物的总称。这类动物虽然长得也都像鱼,但却不是鱼,它们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鲸目动物。它们终生生活在水里,用肺呼吸,胎生,哺乳。  相似文献   

6.
大王乌贼号称海洋巨无霸,是一种性情凶猛的无脊椎动物,游速极快,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并能与巨鲸搏斗。由于这种动物一直生活在深海,难以捕捉,人们对它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众》2011,(5):14-14
首先,鱼类不像其他动物,有很多血液,它们仅有的那一点血主要集中在腮里。其次,鱼类的肌肉组织也有另9于其他动物。鱼类肌肉大部分是由快速收缩纤维构成,快速收缩纤维只做短促的动作,所以不需要储存氧气以供持续乃。而其他动物肉中的氧气存在于一种叫做肌球索的红色化合物里,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众》2013,(Z1):2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洄游性鱼类,被称为水中"活化石"。长江鱼类资源保护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实现中华鲟规模化全人工繁殖,这标志着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历经30年的研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澜沧江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康斌  何大明 《资源科学》2007,29(5):195-200
澜沧江是位于我国西南岭谷区的一条纵向河流,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相应地形成了特有的生物群落。本文在综合历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澜沧江鱼类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鱼类区系由6目组成,包括21科86属162种,其中鲤形目4科60属117种,鲇形目7科13属27种,形目1科2属3种,合鳃目1科1属1种,鲈形目7科9属13种,形目1科1属1种。不同水段中,河源共记录有11种鱼类,上游鱼类22种,中游鱼类44种,下游鱼类142种,附属湖泊洱海中记录9种。澜沧江水系中共13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占濒危鱼类总数的14.13%。澜沧江从河源到下游,鱼类物种明显增多,由适合高原生活的冷水性鱼类裂腹鱼、高原鳅等逐渐过渡到以亚科、野鲮亚科、科为主的高多样性鱼类区系。针对目前鱼类资源的破坏,本文分析探讨了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进化本身是一件很奇异的事.但不同的物种进化得可以和平共处(共生现象)更是奇观--它们会互相保护、相互喂食、甚至互相清洁对方的身体.共生的方式也是干奇百怪,鲨鱼与鱼类为伍,鱼类与虾共生,虾则和海参相伴,还有更多的共生现象,如拳击蟹能以有毒的海葵为武器,小虾为电鳗做口腔清洁.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12,(3):58-59
长江鱼类资源拉响警报长江上游水系在长江鱼类资源研究中地位特殊。据统计,长江流域共有纯淡水鱼类294种,其中上游江段有26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共有142种,其中有112种仅分布在上游地区。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长江上游水系的鱼类生存状况意义重大。但是,挖沙、滥捕、污水排放等问题屡禁不止,依然对该地区的鱼类资源保护工作形成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水系在长江鱼类资源研究中地位特殊。据统计.长江流域共有纯淡水鱼类294种,其中上游江段有26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共有142种.其中有112种仅分布在上游地区。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长江上游水系的鱼类生存状况意义重大。但是.挖沙、滥捕.  相似文献   

13.
拉萨市拉鲁湿地鱼类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拉鲁湿地是西藏拉萨河流域重要的湿地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于2010年4月、6月及2011年4月,通过刺网和地笼对拉鲁湿地的鱼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拉鲁湿地现有7种外来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鲤Cyprinus caupio Linna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uvier et Valencienne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Temminck et Schlegel)、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鲇Silurus asotus Linnaeus、黄黝鱼Hypseleotris swinhonis(Gunther)和5种土著鱼类: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Lloyd)、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 Regan、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i(Hora)、细尾高原鳅T.stenura(Herzenstein)、西藏高原鳅T.tibetana(Regan)。外来的麦穗鱼和鲫为绝对优势种,而5种土著鱼类的数量极少、几近灭绝。不均衡的群落结构导致拉鲁湿地的鱼类多样性极低。在分布上,麦穗鱼和鲫几乎遍布整个湿地,而土著鱼类仅分布于小部分水域中。当前,拉鲁湿地的鱼类群落已散失其独特性,而转变为以外来鱼类为主体、部分土著鱼类残存的格局。今后,改善拉鲁湿地的水质、加强群众对外来鱼类识别的能力和危害的认识、清除外来鱼类等措施对于保护拉鲁湿地的鱼类及其生态系统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5月25日,一种美丽而独特的"小虾"在成都东湖公园里被市民发现。它们双眼呈黑色,突出长在头的两边,浑身呈浅绿色,尾部分叉,是橙红色的,看上去非常美丽。更特别的是,它们的游泳姿势是肚皮朝上、背向下的,靠11对足进行仰泳。这种奇特的动物就是仙女虾。虽然名字里有个"虾"字,其实它不是虾。我们平时熟悉的虾和螃蟹才是近亲,它们都属于甲壳纲十足目,而仙女虾属于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大名"枝额虫",具体来说是属于"钗额虫科"的一类水生甲壳动物。由于外形优美,色彩艳丽,如同仙女般飘逸,称之为"仙女虾"。在我国  相似文献   

15.
怪鱼有怪招     
在自然界生活的两万多种鱼类中,有许多形状怪异的鱼。这些怪鱼不但相貌古怪,习性特别,而且所擅长使用的谋生“招法”也别具一格,不但让人大开眼界,还能为人类发展仿生技术提供有益的借鉴。捕猎有术动物的生存竞争往往是以争夺食物为焦点。为了争得食物,那些怪鱼有的善用“智取”的谋略,有的干脆施行“强攻”。穗鳍鱼和瞻星鱼就喜欢“智取”猎物。穗鳍鱼是一种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它的背鳍活像是呈树枝状的一系列钓竿,每根钓竿的末梢均有一个吸引猎物的“诱饵”,这种“诱饵”能全天候地发出萤光。小鱼、小虾的趋光性很强,根本就抵挡不住发光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7,(4):379-379
从波动光学到信息光学[141—30] 宋菲君编著本书描绘了信息光学的主要应用和发展前景,叙述生动浅显,内容新颖丰富,插图精美。适合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人员、青年学生和中学教师阅读。定价1.65元秦岭鱼类志[14l—36]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等编著本书是秦岭地区鱼类全面调查的总结,对秦岭地区在动物(淡水鱼类)地理学上的地位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保护、合理利用和增殖秦岭地区鱼类资源的意见。读者对象为鱼类学及淡水鱼类养殖工作者,有关专业院校师生。定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鸟有鸟语,兽有兽言,动物用自己的“语言”互相交流。但是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是如何进行沟通的呢?其实鱼类也会“说话”,它们在同类之间可以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有的还很动听,如成群的青鱼会发出小鸟一样的声音,沙丁鱼群会发出如同海浪拍岸的哗啦哗啦声,小鲍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一样的嗡嗡叫声。鱼语从何而来 鱼类是怎样讲话的呢?最早人们认为鱼类“说话”是靠专门的发声器官。但是,研究结果发现,鱼类没有发声器官,事实上,鱼儿是没有声带的。“鱼语”由鱼体的某些器官发出的,有的鱼是通过脊椎骨与脊椎骨…  相似文献   

18.
鱼类种质鉴定技术是鉴定鱼类种质的依据,是对鱼类的优良经济性状加以保存、开发和利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初步阐述了鱼类种质鉴定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鱼类生理学     
《今日科苑》2012,(24):29
鱼类生理学系统研究鱼类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下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特点和适应变化情况。鱼类是脊椎动物当中种类最为繁多、生物多样性最为复杂的类群,鱼类又是人类所需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既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有助于阐明动物界特别是脊椎动物各种组织器官及其生理功能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时代》2008,(1):108-108
经过多年辩论之后,英国科学家最近证明了鱼类也有痛感。他们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鱼类的脑中有感受器官。如果让鱼儿接触有害物质。它们会发生“行为和生理上的不利变化”。研究人员说,这和动物有痛苦的判定标准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