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古的硕鼠     
科学家在乌拉圭境内的破裂巨石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头骨化石,头骨长0.5米,门牙长30厘米。对这具头骨化石进行研究,科学家发现它来自于几百万年前的啮齿类动物,和老鼠是同一类。于是科学家推测,远古时期,南美洲森林里曾生活着一种硕大无比的老鼠,身长约3米,重约1吨,个别的超过2.5吨,体重是普通老鼠的几千倍,巨大的门牙伸出口外10厘米,足以吃掉小动物,但它主要以植物为食,善于啃咬树皮,科学家分析它有可能是天竺鼠和海狸杂交后的产物。科学家对于那时的老鼠为什么身体巨大还没有很确切的解释,远古时期,许多动物都很巨大,这些老鼠只是这些巨型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虽然我们看不到氢,但从书本上了解过它的特性,而通过科学家之手,一些奇特的氢被发现,比如金属态的氢。最近,美国卡耐基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模拟了一种气态巨行星的大气层和它们的表面压力情况。当他们给氢施加了超过正常大气压1万倍到150万倍的压力时,一种介于气态氢和金属态氢的新型式氢被制造了出来,这种氢有微弱的导电性。由于这种氢既不反射也不传递光线,因此被称为"暗黑氢"。不过暗黑氢可传输红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西部海湾和澳大利亚西部的浅海水域,分布着一种岩石状的结构物,它们是由大量微生物群落的分泌物形成的,通常有1米多高。在这样一些不起眼的东西上,科学家却发现了足以对目前的生命起源理论构成挑战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每年有400多万升空气进入人体的肺部,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氧气。尽管它们看起来透明无菌,但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实充满了生命。科学家指出,1立方千米的空气携带数百万个细菌、藻类、病毒、真菌、藓、孢子和花粉等微生物成分。这些成分被统称为生物浮尘,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大部分是无害的,但有些成分却是很多疾病,包括过敏、霉菌病,甚至是严重的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10,(8):63-63
英国科学家在黑海海底发现了让泰晤士河相形见绌的一条大河。与地面上的河流一样.这些海底河流也有河道、支流、洪区、急流甚至瀑布。一条在黑海海底发现的河流局部区域深115英尺(35米),宽半英里(804米)之多。科学家估计.就河流水量而言,如果是在陆地上.这条目前为止尚未命名的河应该是世界上第六大河。  相似文献   

6.
吴再丰 《百科知识》2007,(9X):12-12
地表的物质受到的大气压强,约为1标准大气压(1013帕),在珠穆朗玛峰顶上是0.3气压,在海底最深处的水压约1000气压,地幔中心达360万气压。目前科学家已开发出一种装置,可制造出400万气压的超高压环境。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超高压状态。在这个环境下,钻石的大小将被压缩到原来的70%左右。考虑到钻石多是在10万气压下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人们过去一直以为,南极地区海域除了巨大的鲸偶尔路过外,再无什么大型的动物了。但是最近,新西兰的科学家在南极洲的罗斯海考察时,发现了许多巨型海洋生物。那里的巨型水母单是触须就有4米长。在海底还有巨型的生物海百合,最大直径可达半米,而其他地区普通的海百合直径只有几厘米。  相似文献   

8.
超高压食品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推出了一种新型食品。它是用4000~6000个大气压的水压,对食品或原料进行超高压加工或杀菌处理而制成的产品。其风味独特,倍受青睐。自1914年高压物理学家发现,超高压能杀死生物及微生物之后(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到60年代,美国一海艇沉入1500米深的海底。一年后打捞上来时,在船长室里存放的苹果、三明治和肉汁都没有腐败变质(苹果被压得像一条乳黄瓜)。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人们发现在海底约150个大  相似文献   

9.
<正>一百年前,人们对深海里的一切只是推测。大概是由于深海的环境恶劣,氧气不足、光照不够,压力还大,深海下的生命可能并不多,因为这些条件会令我们知道的那些海洋生物望而却步。19世纪的时候,许多科学家还曾断言,海面500米以下绝不会有生命存在。但是,到了20世纪,当我们有能力进行深海探测后,却在深海海底发现了一个与我们预想中完全不同的、生机勃勃的世界。人们看到,深海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深海中层,海下400到700米的地方,那里的鱼类数量甚至是原  相似文献   

10.
史无前例的计划迄今为止,人类对自身居住的家园——地球的了解还不如对月球表面的了解多。为此,日本科学家推出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地心钻探计划,准备用一艘名叫“地球号”的巨型钻探船于2006年开始在太平洋底钻出一个穿透地壳到达地幔的深洞。如果在今后几年能取得岩芯样本,从而将有可能了解引发海底地震的原因,揭开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之谜,以及地球深处是否存在特别的生命物质,解开地球生命起源之谜。凿穿海底七千米地球号勘探船现在正泊在日本南部横滨港口做启航前的最后准备。地球号的排水量为5.75万吨,船身长210米,相当于“泰坦尼克”号的…  相似文献   

11.
<正>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文明的古代城市,在1.2万年前就已沉入海底。然而日前,法国一个匿名的"海底科学家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  相似文献   

12.
正蒲公英的孩子能够飞多远呢?蒲公英的绒毛很轻,高温条件下,热气上升,轻风把它从妈妈身边带走,热气托起,能让它飞得更远。但实际上,只有14%的蒲公英种子能够飞行超过1千米,大部分蒲公英种子会降落在足巨离起飞点不到10米的地方。蒲公英种子会以每秒30厘米的速度下降,蒲公英本身不足30厘米高,所以被风吹起后就只有1秒来决定蒲公英种子扎根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感冒每隔一些年代会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发生大流行。这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原因是流感病毒会发生变异,而且繁殖分裂很快。在1933年世界上发生的一次流感,科学家们发现流感病毒很小,直径约100毫微米,要10万多个病毒连成一条直线,才有一厘米长。但它的组织结构却非常复杂,有一个“核”和一层“包膜”,“包膜”能变形凸起来如“触须”,“触须”上面的酶能溶解人体的细胞壁。当它进入人体细胞以后分裂繁殖的速度是很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表示,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在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但事实上外星生命可能就生存在地球上,只不过由于它们是以微生物的状态存在,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无法对它们进行观测而已。  相似文献   

15.
动物?植物?     
在奇妙的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动物为了生存把自己“伪装”成一朵朵美丽的植物;但一些“聪明”的植物为了生存却学会了如何运动。 用植物伪装的动物在海底岩石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艳丽夺目的“鲜花”——海葵。那洁白如玉,或绯红似火的“花瓣”向四周怒放,你可以想象它有多美!它真是海底的葵花吗?不是。只要你仔细观察它的“行为”,你会断然作出结论:它是动物,而且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很多不幸的小生命都会被它吞食掉。原来海葵是一种腔肠动物,它和我们常吃的海蛰是近亲。它那貌似娇嫩的“花瓣”,是用来捕捉食物的触手…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07,(9)
科学家在秘鲁南部海岸出土了一些巨型的热带企鹅的化石残骸。这是一种已经绝迹的企鹅,身高至少达1.5米,体型大得让研究人员也感到非常震惊。就连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的企鹅——身高1.2米左右的帝企鹅,在它面前也十分逊色。此外,这种巨型企鹅还是目前所有已知水禽中鸟喙最长的。它的喙长达18厘米,比头骨还要长出两倍多。据估计,这种巨型企鹅生活在距今大约36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都知道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可是它究竟有多大众说不一。据一份确切的资料记载,最大的一头蓝鲸体长达34米,重约170吨。3头这样大的蓝鲸就可铺满百米长的跑道。如果用载重量为4吨的卡车拖拉这头蓝鲸,那么就需要42辆半。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50米;一根舌头就有3米多厚、3吨多重,几乎相当于一头大象的体重;蓝鲸身体内的某些血管,粗得足以容纳一个儿童,它的心脏有半吨重,脏壁有60多厘米厚,血液循环量多达8吨,阴茎有3米多长,其睾丸重达45千克。尽管蓝鲸的个头大得惊人,但是它有着流线型的身体,因而能在水中载沉载浮,显得十分自在。  相似文献   

18.
在太平洋某处深40米的海底,有一个日本水生动物研究所,专门研究海豚、鲸鱼的生活习性. 研究所里有主任高森和三个助手清江、岛根、江山.那里的水压相当于5个大气压.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月19日,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通讯》上发表文章称,找到了实现石墨烯超导的方法。1月26日,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在《科学》杂志上发文宣称他们发现了金属氢(研究人员在两块金刚石上施加了500万个大气压来压缩氢气才得以形成金属氢的),而金属氢被科学家们认为是极有可能作为室温超导体的。为什么科学家们一个劲地想找到越来越多的高温超导体,高温超导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有怎样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20.
<正>几十年过去了,人类希望通过各种探测器发现外星人的蛛丝马迹,但是至今一无所获。近期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首席科学家艾伦·斯托芬在一次小组讨论中说到,我们大概会在10年内发现外星生命存在的明显迹象,而在20到30年内,我们将会得到外星生命存在的明确证据,被发现的生命极可能是微生物。现在科学家不仅在太阳系内发现了一些有可能具备生命存在的卫星,也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些可能适宜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