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与"学文"     
<论语·学而>:"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注重"德行",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行"在"学"先.但<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相似文献   

2.
谈"信"     
《说文解字》云:“信,诚也。从人从言。”又有“诚,信也。”以“诚”和“信”互释。“信”的含义非常丰富,诚实、真实可信、信用、信念、确定性等。这几种含义是相通的,皆以“诚”为基础作引申。“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孔子就以“文、行、忠、信”教导三千弟子。“信”作为儒家学说核心价值观之一,一直流传至今。充分显现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在工具理性盛行的今天,世道浇漓,人心不古,与古老而现代的民族精神渐行渐远。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也是我在这篇小文中强调“信”的原因。一、“…  相似文献   

3.
正陕西临潼"骊山之顶"(巅)有"人祖庙"一座,又称"仁祖庙"、"仁宗庙",现为道教正一派骊山明圣宫分院。按《临潼县志》:"《游人祖庙记》:骊山东岭离邑二十余里有人祖庙,相传为天皇氏邑,亦云即露台祠遗址。"《太平寰宇记》:"露台祠,即始皇祠也。"(秦)始皇祠——露台祠——人祖庙前后承袭沿用两千多年。但前人对此亦有不同观点:(1)清代孙楷《秦会要·宗庙》载:"始皇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名为极庙。二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都江堰灾后重建的成就及成功经验分析,提炼出"都江堰模式"这一实践中产生的创新成果.文章从制度、机制、生态诸方面研究"都江堰模式"的价值,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祠沙"和"放彩船"是北宋及元明时期一度盛传的两种禳灾祭海活动,素为南方沿海民众所信奉和传承.这两种仪式都是通过将特制小船漂流入海的方式来表达核心理念:祭祀海神,祈求佑护和禳灾却害,从而实现人船平安的美好愿望.本文着眼于传世文献,对"祠沙"、"放彩船"的历史渊源及传承地域等情况作了梳理和分析,并指出明清以降闽台地区流行的王蘸("请相出海")仪式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净土信仰以菩提心为本,在其菩萨道精神的实践过程中呈现的如信愿行,六度、四摄与慈悲喜舍,净业三福,六和敬以及建设人间净土等等理念.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如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心理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有内在的相互呼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束有春 《寻根》2022,(2):82-87
朱棣虽然举行过"葬建文皇帝"仪式,但"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的谜团始终缠绕在他的心头.叔侄二人,恩怨何时了断? 位尊未敢忘建文 朱棣的"靖难之师"打进南京、占领皇宫后,朱棣最想杀而又最不想杀的一个人就是文学博士方孝孺.  相似文献   

8.
"阿克"即为彝语打歌之意.打歌,俗称踏歌,是彝族最古老的舞蹈之一.相传,踏歌兴于部落时期,可谓源远流长.据<蒙化府志稿>载:"婚丧宴客,恒以笙箫杂男女踏歌,时悬一足,作商羊舞.其一人居中吹笙,以二人吹箫合之,男女百人围绕唱土曲,其腔拍节皆视笙箫起止."南诏铁柱前的对联,"芦笙赛祖,毡帽踏歌"以及壁画,就生动地记述了踏歌的真实场面.  相似文献   

9.
周振鹤 《寻根》2002,(2):34-35
严复是晚清民初的翻译大家,自从他提出“信、达、雅”三原则以来,学者无不日行景从,认为这三个原则的确是翻译的最高境界。虽然疑者自疑,但信者仍信。疑者以为三原则之间有时不免要发生冲突,照顾了信,则达就有问题,要追求雅,有时就要舍弃信。  相似文献   

10.
祭祀是古代书院的重要活动,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致使世人以为书院之设"或以袭圣,或以表贤,或以就祀."(《嘉庆四川通志》卷八十)祭祀是清代"北五省"(包括河南、山东、直隶、山西、分省前的陕西即分省后的陕西和甘肃)书院的重要活动课程,是检查生徒的重要实践考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李昱 《大理文化》2008,(6):59-64
在苍茫叠翠的横断山脉腹地云龙、永平、漾濞、洱源四县结合部,聚居着一支彝族支系"聂苏支"后裔,自称"聂苏颇",他称"罗武"族,现有人口2万余人,有单独的民族语言和民族服饰.于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起源地称为"箭杆场",后称"箭杆里".……  相似文献   

12.
胡文輝 《中国文化》2021,(1):400-410
中外凡涉及異族或異文化事項,存在一種借用常見的本土詞匯以作指代的現象,本文稱之爲"格義"式指稱.本文以中國古代文獻爲主,對這種"格義"式指稱的大量實例作出總結,進而對早期史料所見的"西王母"和"佛太子"這兩個疑難問題提出新的解釋."西王母"是中西交通史上的著名公案,有關早期中國人對西方的認識問題;而本文對"佛太子"的解...  相似文献   

13.
南诏大理国政权与佛教的关系所形成的政教体制形式,研究并著文发表的论文不多见,特别是深度探讨的论文更是寥寥无几.有的观点只是在一些出版刊物中顺便提及,但观点只注重表象,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缺乏事实依据,实不能令人信服.诸如:"政教合一"论就让人质疑.何谓"政教合一"不得而知.罗庸曾说:"大理之初建国,盖政教不分."也许基于此点,成了后人的引言,有了"政教合一"之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家李劫人被定位为地域精神气质的作家,有鉴于此,本文另以人性的视角重新敞亮其主要作品"大河小说"的超越性蕴涵.具体说,"大河小说"通过"历史"与"人"互动形成的"人的历史"、"历史的人"的艺术空间,在历史书写的题材、人性书写模式、历史书写面貌、人物塑造等方面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独特的人性建构,形成了作品的深层价值结构.  相似文献   

15.
從"差異原則"理解儒家 最近,儒學、國學的傳統話題很熱鬧,但是,我們通常在用語言來表述某種意思的時候,經常有所謂的符號和我們要表達的意思之間的關係問題.當代語義分析的研究表明語言解釋的空間是無限的,同樣的話語可以表達很多不一樣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意思.比如人們談儒學,同樣是談儒學的人,這之間的差别可能非常之大,這就是索緒爾講的"任意原則".如果是這樣,語言還有什么意義呢?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先生的诸多小说篇目中,极好的印证了"画人""点睛"总关情这一艺术特色.   ……  相似文献   

17.
祥云县禾甸坝是一个白族聚居的大坝子,村庄星罗棋布,誉称为"东来白区第一坝".禾甸白族人建盖新房,跟附近汉族人一样,都要经过动土、圆木、飘梁等特定仪式.但又有他们的特别之外.  相似文献   

18.
"跳哑巴神"(彝语热闷巴)是南涧县公廊镇盖瓦洒村的彝族人的一种独特的面具舞蹈.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特征的请神敬祖活动;是古朴粗犷、驱灾去邪、娱人娱神的民俗事象,具有浓郁的原始特点和民族特色,是一种异常古老的祭祀舞蹈,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是南涧民间艺术中的又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社会,在关中地区通行的方言中,仍有许多古汉语辞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频繁地使用。譬如,一个人性格刚愎,倔强固执,听不进去别人好的意见,一味顺着自己心思做事情,我们会说"这个人駤(读作zhì)得很!""那是个駤人!""駤駤子脾气!"还有,表示一个人不明事理,做事不灵活,思维较愚笨,常会说"这人做事騃(读作ái ,与"挨打"的"挨"同音)得很!""那是个騃人!"或者偶尔将"駤"与"騃"两字组成词语,即"駤騃"、" 騃駤",用来形容一个人品  相似文献   

20.
雷颐 《寻根》2005,(6):48-56
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公理”与“实力”是两大重要因素。不过有“理”者未必有“力”,有“力”者未必有“理”,因此,“理”与“力”的关系确实复杂难明。在“炮舰外交”横行的19世纪,“力”无疑远较“理”强。在这种背景下,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往往有“理”而无“力”,在错综复杂、结果难料的外交纷争中究竟是“不自量力”地“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