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万炳 《云南教育》2001,(20):20-21
一、掌握“双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两大功能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都反复强调,化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教学的两大功能。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就无从谈起;只有知识而没有能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行。所以化学教学要特别强调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有机结合。学生学习过程大体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知,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也不可能对事物发生情感和采取意志行动来改造世界。所以感知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由…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过程。学习要靠大脑的积极活动。如果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通过大脑的积极活动,这些知识就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记忆,更不可能迁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思考,问一问为什么。教学的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  相似文献   

4.
问题教学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被广泛运用在课堂上。可以说。教学离不开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程处于“愤”、“悱”的情绪与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启”、“发”的求知需求。学生个体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也必然不一样。而将怎样的问题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为具体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进发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智能与身心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有下面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多处强调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们广大教师也普遍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探究性教学的展开仍不尽如人意,“填鸭式”教学仍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固然与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较高有关,但最主要的却是我们教师怠于思考,没有深入地钻研教材,没有给学生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不仪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对话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最终达到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是,反观现在的语文教学,“伪对话”处处都是:师生对话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虽是语文课学生却得不到语文训练;与文本对话只在同一个知识层面转圈,没有引向深入;对话只是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没有全体学生参与;对话只是一种课堂秀,本质上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一句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指导、启发和传授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没有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真正认识世界的,也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是发展的根据.教师的“教”则是学生学习的外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教”这个外因要通过学生“学”这个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将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摆脱“以教师为主”的“外因论”思想,尽量创造条件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创设愉快课堂环境,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启智 《考试周刊》2011,(60):185-185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满堂灌”,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自然没有轻松、愉快可言了。即使有些能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是知识的容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部分学生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了物理学科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学质量自然不佳。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重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努力引领学生快乐学习,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数学,积极地钻研数学,从兴趣发展到志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相似文献   

11.
一、参与性校本培训模式理性思考 思考之一:校本培训不容忽视被培训者的主体性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地位。同样,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教师也是培训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如果没有被培训者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培训者在培训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整个活动就可能蜕变为“灌”“注”式,  相似文献   

12.
传统英语教学中强调教的作用,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很少涉及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渗透。培养出的学生中“汉语式英语、聋哑英语”现象严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教师的惟一武器似乎就是“题海战术”。笔者亲眼目睹了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使用一些消极策略,如单纯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等,而这些学习策略让学生难以走出学习失败的阴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能力,最终让他们成了边缘学生。在教学生涯中,笔者经常遇到一些学习努力但成绩却总是不令人满意的“好学生”,究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就是同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分享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以求我们的教学生涯因此而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和充满成就感,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走人社会之后能够真正实现自主的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一种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而在教学中如何去引导学生成了我们必须要探讨的话题。俗话说“兴趣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在很多方面都还没有成形的高中生来说,好奇心、兴趣能帮助他们自觉的去寻找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的美,就不可能有文学的美。  相似文献   

15.
和玉梅 《河南教育》2007,(12):38-39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看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培养。其实,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实践表明,情感对人的学习有双重作用:积极的情感,如喜悦、轻松、兴奋等,能够使学生的智力活动丰富活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情感,如悲伤、痛苦、抑郁等,会干扰和抑制智力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的教”而转,“一切以教学为中心”。教师“闻道在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符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教学过程,“以学定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且广,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被动摇了,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去研究“学生的学”的问题上。在教学中,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成就每个学生,快乐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7.
张宏伟 《中学文科》2006,(11):45-4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这是教学中的普遍真理。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更谈不上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几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使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至关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钓鱼技术,这个人是不会没有鱼吃的。而学生一旦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拿着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登堂人室,就成为可能,语文教学,也就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不协调——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情境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吸引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从而获得终身可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主的、主动的探究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陈红 《甘肃教育》2002,(5):33-34
教学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点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