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是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进入初中,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的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创造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它使人对该事物予以优先注意,并且有向往心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的喜爱和向往,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产生反感,他就会厌学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对该学科失去信心.严重的可能会放弃该学科的学习,严重影响总体成绩,甚至造成终身遗憾,如果学生热爱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克服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会进步,而数学教学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其原因是:数学学习战线长,学生从学的老师多.又加上在小学五、六年级学习算术应用题时就出现了第一次两极分化,在初中学习平面几何时又出现了第二次两极分化,部分学生感到学数学困难,对自己的数学能力缺乏信心,有恐惧感。至此.我想呼唤同仁们一定要想法让学生“爱上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你”呢?我认为我们数学教师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困生”即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具体来说是指数学知识基础不扎实,学习目的不明、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佳、数学思想不强、学习成绩不好的这一类学生.他们的感官和智力正常,却难于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成绩大大低于自己的相应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且在初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造成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成绩的严重分化?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造成分化的原因(一)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笔者对四处初中的抽样调查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意志是为了实…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教师们经常发现,一个学生在数学上有能力,却对学习少有兴趣,因此教学成绩并不突出,如果教师能够启发他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他喜欢学习数学,那么这个学生就会迅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可见,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证实,能力总是和兴趣息息相关,一个人对某方面有了兴趣,就能在这方面专心致志,从而有效地运用和发展他某方面的能力。数学兴趣重在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笔者几年的实践——认识——再认识中体会到,应在数学中念好“疑、趣、境、实”四字真经。  相似文献   

7.
趣味数学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实验教科书就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第二章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中,所给的例题和引入既实用,又生动。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我再给出一些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有意思的例题。  相似文献   

8.
王慧敏 《吉林教育》2006,(10):52-5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恐数”的状况下,再聪明的学生也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使学生乐于去主动地接受,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无疑是最佳的学习动机。因此让学生觉得数学是十分有趣的学科,这是数学教师的责任。数学课教学的第一任务就应是帮助学生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尤其是开课之初,应在教学计划中单独安排一些课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做看似浪费了时间和教师的精力,但如果能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就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数学,积极地钻研数学,从兴趣发展到志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但一旦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时却会“其乐无穷”,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彭洪涛 《江西教育》2001,(12):32-32
学习兴趣也叫认识兴趣,它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倾向。如果说:“勤奋出天才”的话,那么,“兴趣又是勤奋的动力。”当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话,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此时,教师若不改进教学方法,不去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必然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倦情绪。如何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从学生错误中进行引导。课堂教学中难免会碰到学生演板时不少的错误,如…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乐学,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成“正比”关系,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偏科现象,通常都表明了学生兴趣所在,而所偏的科目成绩都比较好,这表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在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从本质上讲,所谓学习成绩,即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最终取决于对学习兴趣和这种兴趣而产生的顽强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变得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4.
步入职业高中校门的学生大部分是纪律差、学习成绩差、无法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上职高是他们无奈之下选择的结果。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但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喜欢“枯燥乏味”的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笔者从事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适当复习初中的知识,注意知识的衔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如巧妙设疑,引起兴趣,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习兴趣等。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通常指的是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智力因素是“内因”,非智力因素是“外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因”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热爱学习数学。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得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耐,凸细致地琉导.增强学生的信,厶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对待这样的学生,认真分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去“偏爱他们”。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精心创设条件.让学生们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他们在过去数学中受到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去影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的关于数学学习的“助人自助”的数学教育原则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师生和生生沟通下的交流活动,教师在于激发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种帮助,这种帮助是“顺其自然地帮助学生。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他应该看到学生的情况,应当努力去理解学生心里在想什么,然后提出一个问题或是指出一个步骤,而这正是学生原本应想到的”。这些都告诫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离开这一点,就无法体现现代数学课堂的特点,很难完成新课程数学的三元目标。“以人为本”的现代人教育思想就是一句空话,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近年来,笔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中提到: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是学习基础较差,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上进心和自信心,上课集中力不足,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困生都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计算能力薄弱、听课效果差、缺少参与意识,学习成绩始终无法提高.让学困生站在“阳光”之下,一直以来都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却会面临诸多困难,这时,教师就应当做到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撑起”学生的“天”,让学生站在“阳光”下微笑.  相似文献   

19.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总目标.然而,目前普通农村初中部分学生上小学时就没有能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到了初中又有部分学生适应性差,数学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很多学生主观上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没有主动性、数学学习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20.
感受数学美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学习数学中简单图形的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有味”。通过发现数学中的和谐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发现数学中的残缺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有惑”,激发想学习下去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