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雾之美     
居重庆六年,饱尝雾之气氛,雾可厌,亦可喜,雾不美,也极美,盖视季节环境而异其趣也。大抵雾之将来和将去时,含水分较多,重而下沉,其色白。雾季正盛时,含水分少,轻而上浮,其色青。青雾终朝弥漫半空,不见天日,山川城郭,皆在愁惨景象中。似阴非阴,欲雨不雨,实至闷人。若为白雾,则如秋云,如烟雨,下笼大地,万象尽失。杜甫诗谓“春水船如天上坐”,若浓雾中,己身以外,皆为云气,则天上居也。白雾之来也以晨,披衣启户,门前之青山忽失。十步之外,丛林小树,于薄雾中微露其梢。恍兮忽兮,得疏影横斜之致。更远则山家草屋,隐约露其一角。平时,此家养猪坑粪,…  相似文献   

2.
观第五泄记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  相似文献   

3.
啊,腊山     
作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的东平湖是名闻遐迩的了。环湖皆山。在山的众家族中,腊山可以说是最值得游览的地方。汽车渐趋渐近,腊山的轮廓便翻到了视网膜上。与周围山相较,它更具有生命力,整个山就是一座青山,不像周围的一些秃山裸露出红山石,腊山也算最大的,能当周围的三四座山。而它的山气也最重,似雾非雾,似云非云,像刚掀开的蒸笼似的,罩着一团神秘的气,这就是山的神或魂之所在了。我不禁想探究“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了,要不,又是谁在喷云吐雾呢。欲知山里事,得往山里行。车停湖东,人走山前,三三两两,花花绿绿,不像要…  相似文献   

4.
《梅雨潭》一文是从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绿》中节选并稍加改动而来的。梅雨潭在浙江省瑞安市的仙岩山。朱自清在《绿》中对梅雨潭的来历作了精细的描绘,说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瀑水从高处冲下,受岩面许多棱角的阻击,飞花碎玉般地乱溅,水花晶莹而多芒,像一朵朵盛开的白梅,因此叫梅雨瀑,瀑水汇集为一池绿水,人称梅雨潭。  相似文献   

5.
天下景观甚多,相似者也往往有之,而此间却有所不同。不同在何处?你若伫立眺望,但见郁郁葱葱,绝无溪涧山流之踪影;稍近,于丛树修竹间,似有潺潺隆隆之声。瀑流一如潜龙,隐而不见,非登临近傍不能目睹也。此其特别之一。沿溪而上,山岩层层叠架,湍流至此为小瀑或大瀑,各呈姿态,不计其数。飞泻直下,作奔竞迎迓状,游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亦可上溯深源而其乐融融。瀑之多之奇,是他处难以得见的。此其特别之二。俗话说“:名符其实”。眼前如此景观,使人不由得感叹“藏龙”二字,恰好道出了此间山水的意蕴奇妙!世间的景象事物,有峥露于外,有收敛于内;有…  相似文献   

6.
    
总想起那条瀑布,无须记住它的名字,只需在心中留着与它邂逅的那种默契。它所在的那座山,有着和它一样的气质。山中有一潭清清的流水,清新、鲜活,静默中有一种隐隐的骚动。细看,原是一脉清流涓涓注入,似乎满山都和着一种震荡的节奏。峰回路转,它竟在眼前了。瀑是纯美的。那叠翠堆绿的山头,泻着一条几米宽的绿色的瀑,鸣响着一曲澎湃动人的歌。山被鼓动得喘不过气来,壁岩的新绿也像在涌动着,光洁而丰腴,犹如少女的唇,接受着瀑布狂放不羁的吻。瀑是热烈的。它浩浩荡荡地直泻而下,带着男儿强劲的呼号,虽然被岩石迎面劈成无数股水柱,但它仍顺势往…  相似文献   

7.
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云台山风景区,位于太行山脉南麓的河南省修武县境内,景区面积约50平方千米。因山势险峻、峰壑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风景区以山称奇,以水叫绝,整个景区峰峰如画,岩岩皆景。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似银河落九天,蔚为壮观;小寨沟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似跳动的音符,流动的画卷;温盘峪丹山绿水,精美清幽。汉代张良曾在这里操练过兵马、唐代诗人王维曾在海拔1308米的主峰茱萸峰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  相似文献   

8.
原文: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相似文献   

9.
巍巍巴山.从远古洪荒横陈而来;浩浩渝水.奔流着巴蜀历史的源远流长。厚重的文化积淀(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与壮丽的自然风光(山.水、林、泉、瀑,峡,洞等)在这里融为一体。 从夏禹王“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涂山旧痕,到国共两党众多名人名事遗址;从大宁河千古恳棺真貌,到“上帝折鞭之处”的合川钓鱼城古迹;从驰名古今的长江三峡.到誉满天下的大足石刻,重庆的过去有着灿烂与辉煌.重庆的今天同样令渝都人引以为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因其景美、辞美、情真、趣浓而千古传诵,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青山翠谷之间赏其景秀。放眼望去,有全景,群山环绕滁州古城,诸峰青翠幽深,草丰树茂;有特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模糊到清晰,读书的人就与写文的人融合到一起去了。有声,山道盘旋,耳边水声潺潺作伴,哪儿还有疲劳?一个北“渐”字写尽水声由隐约到澎湃的变化和游客急欲一睹芳容的渴望;有形,一个“泻”字,赋予了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暗喻了游客“山行六七里”之后见到如烟似雨、如龙似蛟的山瀑时的…  相似文献   

11.
阅 读 下 面 一 段 文 言 文 , 完 成 1-5 题 。 前 怪 石 供 ① 苏轼 《 禹 贡 》 : “ 青 州 有 铅 、 ② 松 、 怪 石 。” 解 者 曰 : “ 怪 石 , 石 似 玉 者 。” 今 齐 安 江 上 往 往 得 美 石 , 与 玉 无 辨 , 多 红 黄 白 色 , 其 文 如 人 指 上 螺 , 精 明 可 爱 , 虽 巧 者 以 意 绘 画 有 不 能 及 , 岂 古 所 谓“ 怪 石 ” 者 耶 ? 凡 物 之 丑 好 , 生 于 相 形 , 吾 未 知 其 果 安 在 也 。 使 世 间 石 皆 若 此 , 则 今 之 凡 石 复 为 “ 怪 ” 矣 。 海 外 有 形 语 之 国 , 口 …  相似文献   

12.
孔子论水     
《阅读与鉴赏》2002,(2):63-63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流行,深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以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相似文献   

13.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的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  相似文献   

14.
一、课文悟读“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诗中喻潭为梦,自有作者的追寻。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简称《小石潭记》),同样让我们认识到:一潭如梦。《小石潭记》作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即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柳宗元满腔的政治热情及高远的政治抱负横遭恶势力的打击,可知其抑郁愤懑。而他借游遣闷时所见的小石潭,虽位处荒郊,但能得自然造化,毫无拘束地尽展风貌;其水,潺潺流淌而…  相似文献   

15.
《石钟山记》是苏轼游记中的一朵奇葩。说它“奇”,在于它考究了石钟山得名的来由。然而千百年来,对于石钟山的得名,却是众说纷纭。 以声命名说。持这种看法的人,除了苏东坡,最早的要数《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他认为山是由于“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得名。唐代李渤亦持声说。《新唐书·李渤传》记载,李渤任江州刺史时,曾寻访过石钟山,写有《辨石钟山》一文。其中说道:“次于南隅,忽遇双石……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也……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久矣!”指出石钟山的石头能发出类似铜铁的响声,故以此得名。 以形命名说。有人认为山形似钟,以形得名。曾国藩曾说:“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复(覆)钟,乃知钟山以形言非以声言之。”清代学者俞樾也持形说。他在所写的《春在堂随笔》中说,他从当时驻湖口的兵部侍郎彭雪琴处得知:“下钟山盖全山皆空,如钟伏地,故  相似文献   

16.
往事     
冰心 《同学少年》2009,(2):37-37
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 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而低眉垂袖,璎珞矜严。  相似文献   

17.
著名文学批评家滕云曾经说过:“孙犁是一面不褪色的艺术旗帜。”诚哉斯言! 在孙犁的作品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荷花淀》。它像是一幅水墨画,清清淡淡,却韵味十足,这正是孙犁所创造的整个艺术世界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在当时。大红大紫的作品、炙手可热的作家有的是,但时光如流水,水到处,泥沙俱下;水落时,屹立如石者寥寥落落,而孙犁就是其间最为醒目的一个。孙犁在1962年曾写过一首题为《自嘲》的诗,诗云:“小技雕虫似笛呜,惭愧大锣大鼓声,影响沉没噪音里,滴澈人生缝罅中。”自嘲当中似有自得140年后读来,令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8.
梅雨潭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部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  相似文献   

19.
白龙瀑布     
马歆妍 《少年月刊》2022,(18):36-39
<正>仲(zhòng)夏时节[,]沿着蜿蜒(wān yán)曲折的沟道前行至金丝大峡(xiá)谷的深处,就能看到气势不凡的白龙瀑(pù)布。远远地,未见瀑布,先闻其声。隆(lóng)隆巨响,如钟鼓齐鸣般声势浩大。山路忽转,只见一副宽大的、银白的水帘悬(xuán)挂在苍翠的青山之间,近了,我离白龙瀑布越来越近了。  相似文献   

20.
粤人食芝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日:“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视之,日:“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