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也快乐     
“快乐体育”在教育论上,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认为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性过程。在体育论上,是以主客体统一论为基础,认为“人体运动和人的其他活动是人作用于其他物质的结果,而运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即运动的细胞——动作——来引起,调节和控制人体物质变化和人体工作能力的变化过程。这里运动  相似文献   

2.
随着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体育科学出现了一门新兴学科——运动生物力学。这门新产生的边缘科学,运用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理论力学和运动技术理论综合地分析体育动作、指导运动实践、探索体育动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竞技教育论,是对战后日本学校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潮。这一理论至今还在不断地影响着日本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一、竞技教育论的基本思路“竞技教育”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一概念主要通过以竞技为中心的多种身体活动的教育价值,去替代过去以体操为中心的“身体教育”。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竞技运动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非常兴盛,学校对这种活动的教育价值也表示了承认,并对能指导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也给予了关心。更有竞技运动设施、器材和指导人员的充实,使体育教学计划中也引进了竞技运动内容。还出现了支持这种教学…  相似文献   

4.
近代日本学校体育教育与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早期学校 体育教育的发展,直接受到了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由于政治和历史等问题的干 扰,中间曾经中断了几十年的联系。直到70年代后期,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又再度 波及我国。如:健康教育论、体力论、快乐体育、生涯体育、方法论等等,这些对我国学校 体育教育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还有一些学术理论、观点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中借鉴的不多,“运动文化论”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一理论在日本学校体育研究中有着广 泛的基础,要想真正了解“运动文化论”的本质以及日本战后体育教育改革能够为我们 带来哪些有益的借鉴,有必要从战后日本学校体育的改革谈起。  相似文献   

5.
我们提出的“和乐体育”是在挖掘、借鉴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论和现行教育方针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以“新六艺”为内容;以孔子的“乐学”思想为核心;以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方  相似文献   

6.
<正> 对体育中的运动冠以“竞技”二字的意图在于说明:1、运动自身的本质特征是“竞技”,并且,这种运动的发展将以“技术”的发展为中心;2、用以区别哲学、物理学等意义上的运动及其它人体运动(如劳动运动等)。竞技运动是体育整体中最本质的内部特征。此命题具有三层含义;其一,竞技运动是体育整体中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方面,是体育内部深处发生的过程。从纵向观察,体育发展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可缺少地和运动发生着密切联系;从横向观察,体育整体的各要  相似文献   

7.
<正>推行体育教学选择制的背景从“以运动为教育手段的全面教育(运动手段论)”向“以运动自身为教育的目的及内容的体育(运动内容论)”的转换,是目前日本学校体育的一个重大发展。在当今人的寿命已达八十岁的时代,如何度过三倍于劳动时间的自由支配时间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一方面,在今后的社会中,体育作为生活文化的内容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人的创造性,增加人际交往,还可以唤起人对其所固有的快乐的更进一步追求,进而养成自发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成为生活之必需。另一方面,运动不足导致健康和体力危机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症结。体育运动不仅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受到人们的注目,并由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体育课也要学习一定的运动技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就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重视运动技术的传授,重视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这是一条好的经验,应当继承。  相似文献   

9.
《健身教育论》是林笑峰晚年的重要著作,其中汇集了林笑峰体育思想的精华。在该书中,林笑峰通过论述健身、健身学、健身课等内容,初步构建了“健身教育论”的理论体系。以《健身教育论》为研究重心,剖析了林笑峰“健身教育论”的理论渊源、思维框架与现实价值。研究认为:(1)“健身教育论”的提出是对“真义体育”观的继承与发展;(2)“健身教育论”的核心观点为:健身与体育互为依存、健身学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业、体育教学应以健身教育为本职工作;(3)韩丹对“健身教育论”的质疑展现了他与林笑峰不同的学术追求;(4)“健身教育论”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有助于唤起大众对体育功能的反思、为个人健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提供指导、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0.
1.借鉴:国外体育教学的横向对比(1)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2)体育课程目标国别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美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培养身心健全发展、富有责任感的新1代是当今日本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在这一核心目标的制约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主治体育论”“、运动文化论”、“快乐体育论”等。韩国强调以“快乐的学校”“、欢乐的教室”“、宽裕的课程”为教育改革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以有效地协助学生“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俄罗斯的“全面发展”和“集体主义”是其教育的核心思想,它的体育教学指导思…  相似文献   

11.
<正> 什么是体育的真义?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字来理解。一个是“体”字,指的是人体、身体;一个是“育”字,指的是养育、培育。以“体”为对象,以“育”为内容,以“培养人”为目的。这就是体育的真义。为此目的而进行的身体活动与教育就是真义体育。真义体育是具有教育属性的体育。英国的门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对象是“体质教育论”。主要分析了构成“体质教育论”的几个关键词“真义体育”、“身体教育”、“增强体质”。结论是:(1)通过对“真义体育”之争(“三基论”与“技能论”之争)的整理,发现了“能力论”与“内容论”的课题;(2)通过对“身体”和“教育”的分析,指出为了“身体教育”理论的完善,有必要把“运动技能”也纳入“身体教育”体系,有必要关注身体的意识及感觉感知方面;(3)指出了体质课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运动)教材,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感觉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学生才有可能意识到用运动(方法)去改善自己的体质。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程对竞技运动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 体育课程指的是一学期或一学年连续进行数十节课的过程。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妥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实现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根本目标的效果好坏。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程内容以竞技运动各技术动作的排列为主,体育课上教师大量地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体育课变成了运动教学课。个中原因,要追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肌肉运动即体育”的传统落后观念。西方搞了二百多年的运动铸型教育,随着体育科  相似文献   

14.
<正> 竞技运动发展与宏观管理不相适应的矛盾,是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一项主要矛盾。宏观管理的主线和内核是调控,我们曾就宏观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作过初步探讨(参见“论竞技体育宏观控制”《体育论坛》88年4期;“竞技体育宏观控制中竞赛手段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探寻现代竞技运动取代近代体操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渊源,认为: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地缘”社会的解体为竞技运动文明化创造了条件。英国拉格比公学充分发挥运动乐趣,尊重学生主体性,采用联赛制,成功实现了暴力足球向现代足球、现代橄榄球的转型,竞技运动以课后特别课程的形式成为公学培养绅士必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竞技运动教育”由此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业化、城市化的实现,促使课外竞技运动蓬勃开展,加之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推进,催生出美国“新体育”思潮;“自然化”的游戏、竞技运动取代“形式化”的近代体操成为体育课程的主要载体。体育课程的定位也随之由“身体的教育”转变为“通过身体的教育”,竞技运动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时代由此开启。得出启示:体育课程不能偏离人格塑造的轨道,手段论的课程观有待超越,身体运动固有的文化属性有待彰显。  相似文献   

16.
体育作为人体运动方式,是人类最早的创造。尽管体育在社会文化理论的思维上比起其它文化门类来,还相对显得不够成熟,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毕竟对其进行了多种角度、多种层次的认识,特别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在各自的不朽著作中都论及到体育。我们爬梳论著摘句辑段,搞出“思想家论体育”这种论辑式的言论集。今后不断地提供给读者。这有利于加深对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以及反思一下我们自身在认识这门学科上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对推动体育理论的今后发展,无疑都将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竞技是指技术的竞争与较量,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用之于人体运动技术、技能的竞争与较量,就成为运动竞技。运动竞技离不开竞赛,但竞赛不等于运动竞技;体育也常常用竞赛方式来开展活动,但竞赛不是体育的本质特征,说没有竟赛就没有体育是观念上的模糊。社会上存在着用运动竞技代替体育,把体育与竞赛混同的错误认识,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论大众体育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一、前言同现代社会中许多领域一样,体育的发展也出现了高度分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高水平竞技运动与大众体育的分化。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在竞赛规律的支配和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沿着更快、更高、更强的道路迅速发展,发展成为观赏性极强的文化现象,奥运会是其突出的代表。与此同时,大众体育沿着深入群众、融入生活的方向发展,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大众健身运动和大众娱乐运动。这两大类体育形态,在具体的形式、内容和参与对象等方面都多有不同(见表1、表2)。但是,体育作为一种以人体自身为作用对象的身体运动,其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以身体运动为手…  相似文献   

19.
谈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实践和锤炼形成的文化,竞技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体育在发展的初期,照搬和借鉴竞技运动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进入80年代后,由于竞技运动的发展甚至异化和体育对“增强体质”这一根本目的的回归,使得体育手段再原封不动地照搬竞技运动项目越来越不适应体育目标的完成,在“全民健身计划”方兴未艾之时,对竞技运动进行改造,使其体育手段化,从而为“增强体质”服务,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就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基本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关于“体育”与“运动竞技”两概念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体育(Physical Edncation),什么是运动竞技(Sport),两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都是体育理论领域里必答不可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日本体育理论界很重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各种各样的观点。无疑,这些观点对于弄清体育与运动竞技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含义和提高体育理论水平是非常有益的。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日本对“体育”与“运动竞技”两概念研究的现状、增进我国体育理论界对日本体育理论界在这一研究上的进一步了解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