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对客观现实体验的结果。论文从"体验哲学"的三大原则入手,以曾令云长篇小说《豆沙关》为例,具体探讨了昭通方言中的"体验哲学",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昭通方言的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2.
研究曾令云在长篇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中发现其在人物塑造上的独特之处,研究他在作品中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在他的人物塑造中表达着什么样的追求。开掘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艺术魅力生成的原因,对于今后昭通文学乃至整个云南文学的长篇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曾令云的长篇小说《云兴街》,以"云兴街"这一高度抽象的历史场域为观照点,描绘了七十多年中昭通地区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历史的潜在规律及其给人的丰富启示。深刻的人生哲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故事内容,使得该篇小说无论是在思想性、艺术性还是趣味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曾令云小说创作的话语模式涵盖了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四种模式,四种模式的交叉运用,不同的话语模式产生不同的话语效果。曾令云借助这些话语模式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疏密有致的结构特点,也表现了其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云兴街》通过变换人物话语模式来控制叙述角度和叙述距离,变换人物的语气和感情色彩。进一步展示云兴街的兴衰更替,云兴街人的命运际遇。  相似文献   

5.
昭通作家曾令云的创作,重点关注昭通重大历史题材,倾心于表现本土"大人物"。在一个人的创作中,用如此的鸿篇巨制、倾注上千万字的笔墨和精力,来书写和塑造一个地方的历史人物,在昭通文学、云南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皆属罕见。这足以窥见,在作者眼中和心中,这些人物地位之特殊、身份之显赫,也充分透出了作家曾令云的价值观和审美尺度,体现了他灵魂深处的"大人物"情结。  相似文献   

6.
曾令云先生的《云兴街》在创作上表现出昭通人、昭通方言和昭通文化的层级对应,用昭通方言塑造昭通人形象,展示了具有多元化、多民族、地方特色的昭通文化。  相似文献   

7.
曾令云长篇历史小说《云兴街》分上、中、下三卷,其以开阔的视野,通过展示昭通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及与之相联系的各色人物等的命运沉浮,折射出昭通上个世纪,时代、社会、历史变迁的整体面貌。整部小说在叙述历史的体例上,在运用方言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方式上,以及在追溯历史的过程中营造的地域文化氛围上,都能让读者能打破以往的思维惯性,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关注昭通历史,并获得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炜的长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叙事模式:受难叙事和流浪叙事,前者通常讲述“我”的家族苦难历史,与《离骚》、《圣经》中的“失乐园”的叙述构成较为一致;后者则由“家族”流浪与他者流浪组成,往往表述作者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严谨思索,体现其一贯的怀疑精神。其长篇小说打破了传统长篇小说的藩篱,追求情绪的诗意张扬,显示出张炜在长篇小说与诗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契合点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长篇小说的界定说起,提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长篇小说的走向必须要扩大容量,提高美的含金量。文章以矫健的《河魂》,达理的《你好,哈雷慧星》为例,研究分析了长篇小说内容浓缩与文学空白美结合的途径,即:回视式的结构,点染式的人物,不确定的语言,多元化的主题。认为这是矫健与达理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成功的试探,也是为长篇小说适应形势、争取读者、繁荣发展这一必然走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晏杰雄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一书聚焦于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问题,角度独特新颖。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向内转或者文体意识的自觉化是该著作的核心议题,它在根底上依旧是对小说内容与形式之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入反思与检讨。正是因为参透了内容/形式的辩证法,该著作对文体概念、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范畴与总体特征等问题的研究,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曾令云先生的小说《云兴街》,立足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昭通本地的历史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到小说创作中,从而使小说展现出一种多层次的艺术美感。《云兴街》中的传统文化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二是注意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三是在对古代哲理的品味中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2.
人与历史的真实凸现——谈长篇小说《白鹿原》的人物形象塑造尤冬克1993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硕果繁丰的一年,《热爱生命》、《最后一个匈奴》等等一大批长篇小说的出现,使一直沉寂、荒芜的长篇小说猛然间令世人瞩目,人们以80年代以后少有的热情侃谈着...  相似文献   

13.
小说评点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内涵。从丰富的小说评点话语入手,以《史记》与明清长篇小说的渊源为例,可观照明清长篇小说在典型事例、细节描写、语言描绘和道德评价等塑人艺术手法上同《史记》的渊源关系,寻求一个解析明清长篇小说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文学在近30年出现的各种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功就可以说是显著地。作品的标题与作家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书法有密切的关系。本论文对维吾尔长篇小说的标题进行分类并分析维吾尔长篇小说标题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的叙事特征在于好故事与说好故事能完美结合,故而叙事方式的技巧与艺术化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龚桂华长篇小说《苦窑》的叙事特征体现为以多维视角的现场开放式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家族间争斗与复仇的故事,表现了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和深刻内在的人性,提供了长篇小说叙事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古船》是张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小说外部时间架构和内部时间的剖析,来说明这部小说突破了我国传统长篇小说在时间上纵向延展的写作方法,是有意识地丰富作品的时空关系,使人物、事件、情节获得较强的立体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古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长篇小说写作技巧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个案追踪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与历史长篇小说的双峰并峙情形的描述,对新世纪长篇小说中日常生活叙事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的剖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长篇小说创作艺术研讨,增进作家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推动全国长篇小说创作,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长篇小说创作基地主办,《当代文坛》杂志社、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承办的“2009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于2009年i1月9日在四川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长篇小说创作艺术研讨,增进作家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推动全国长篇小说创作,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长篇小说创作基地主办,《当代文坛》杂志社、四川省作协巴金文学院承办的“2009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于2009年i1月9日在四川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20.
从丰富的明清小说评点话语中 ,探索明清长篇小说创作中《史记》的印迹 ,从中探寻出《史记》在虚与实、对比手法、白描手法和叙事角度等叙事因素上对明清长篇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