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二甲苯介质中用邻氨基苯甲酸和丙二酸二乙酯合成了N,N’-双(2-羧基苯基)-丙二酰胺,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进行表征,确认,产率78.30%,熔点259.2℃。  相似文献   

2.
本合成了4种Schiff碱锰(Ⅱ)金属配合物:水杨醛缩对-甲基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时.氯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对-硝基苯胺合锰(Ⅱ)及水杨醛缩苯胺合锰(Ⅱ).并用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加以表征.以这些锰(Ⅱ)金属配合物作为仿加氧酶的模型化合物催化环氧化2-辛烯,讨论了配体结构、pH值变化、反应温度等对催化环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研究了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席夫碱与其过渡金属——Cu(Ⅱ)、Zn(Ⅱ)、Ni(Ⅱ)、Co(Ⅱ)——配合物的液-固相合成反应.并对微波辐射条件下的液-固相配位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Schiff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酮和甲醇(体积比为3:1)为溶剂,1,2-二胺氧乙烷双缩5-溴水杨醛(H2L)与乙酸铜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Schiff碱乙酸铜(Ⅱ)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TG-DTA及UV表征。结果表明,新型Schiff碱是一种四齿配体,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Cu(C16H12Br2N2O4)]2。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两种新的含N、O配位原子,酚氧和酰胺结构单元的四齿配体、N,N’─双(2─羟基苯基)丙二酰胺(H4hpma)和N,N─双(2─羟基苯基)草酸二酰胺(H4hpox)的合成方法。H4hpmaH4hpox在一定条件下对中心离子配位可以去1~4个质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确认了其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了传统的溶液法合成了吡啶-4-甲醛缩氨基硫脲席夫碱(L)的Cu(Ⅱ),Ni(Ⅱ),Zn(Ⅱ)配合物,并对配合物及配体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红外分析结果表明,配体L均能与过渡金属离子cu(Ⅱ),Ni(Ⅱ),Zn(Ⅱ)配位形成配合物,但配体采取了不同的配住方式.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Schiff碱镍(Ⅱ)配合物,并测定了该分子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n,晶胞参数α=10.793(2),b=7.909(2),c=22.025(4)A,β=96.68(3)°,V=1867.4(7)A3,Z=4,Dc=1.441g@cm-3.对于3494(I≥2σ(I))个可观察点,最终偏差因子R=0.0281,wR=0.0768.Schiff碱配体的四个配位原子[O(1)、O(2)、N(1)和N(2)]与Ni(Ⅱ)配位,形成平面正方形N2O2Ni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四齿铜(Ⅱ)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与硝酸镧(Ⅲ)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3d-4f异金属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2Ln(H2O)(NO3)3(Ln=镧(1),铈(2),镨(3),钕(4),钐(5)),其中Saltn为1,3-丙二胺缩双水杨醛席夫碱配体。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热失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分析表征。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钐(Ⅲ)离子与两个双齿铜配合物、两个双齿硝酸盐离子和一个水分子形成九配位构型。形成三核铜(Ⅱ)-稀土(Ⅲ)配合物后,配合物的荧光显著降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为其他类似的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会被应用于荧光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首次合成了一种链式苯并酰胺配体N , N’ —双(2 - 羧基苯基) 草酸二酰胺. 其熔点为281 ℃, 对该配体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 用连续变化光度法在非水溶剂DMF 溶液中测定该配体和三种过渡金属离子Cu2 + 、Zn2 + 、Co2 + 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实验表明, 配位情况类似低肽的配合物, 配位比为1∶1 , 稳定性顺序Cu2 + > Zn2 + > Co2 + 与Irving - Williams 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4种Schiff碱锰(Ⅱ)金属配合物:水杨醛缩对-甲基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对-氯苯胺合锰(Ⅱ)、水杨醛缩对-硝基苯胺合锰(Ⅱ)及水杨醛缩苯胺合锰(Ⅱ).并用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加以表征.以这些锰(Ⅱ)金属配合物作为仿加氧酶的模型化合物催化环氧化2-辛烯,讨论了配体结构、pH值变化、反应温度等对催化环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氮、硫原子的新型氨基硫代甲酸螯合树脂(PADC),并与CuCl2溶液作用形成PADC—Cu(Ⅱ)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利用热失重一差热分析研究了热稳定性的变化,并研究了以水为介质的条件下PADC—Cu(Ⅱ)/Na2SO3体系引发VAc的聚合。实验结果表明,PADC的合成方法简单,功能基转化率较高,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ADC—Cu(Ⅱ)/Na2SO3体系可以有效地引发VAc聚合.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杨醛和对氯苯胺合成了水杨醛缩对氯苯胺,将其作为配体合成了Cu(Ⅱ),Zn(Ⅱ),Co(Ⅱ)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电导率、红外、紫外光谱分析以及荧光的化学表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2-水杨醛缩氨基苯酚·氨合镍(II)三元配合物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摩尔电导、紫外、热重-差热、磁化率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水杨醛缩氨基苯酚·氨合镍(II)形成1:1:1型的平面四方形结构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个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dmb)2(ipbd)](ClO4)2[dmb=4,4′-二甲基-2,2′-联吡啶],ipbd=2-(6,9-二氧环己环苯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1H NMR对该配合物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粘度测试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此外也研究了配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Ru(dmb)2(ipbd)](ClO4)2与DNA之间通过插入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以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和乙酰丙酮进行缩合得到席夫碱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缩双乙酰丙酮配体(L),进一步将Schiff碱配体(L)与金属铜(Ⅱ)、镍(Ⅱ)进行配位反应.采用UV-Vis光谱技术,分别测定了铜(Ⅱ)、镍(Ⅱ)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6.
在二甲苯介质中用邻氨基苯甲酸和丙二酸二乙酯合成了N , Np- 双(2 -羧基苯基) - 丙二酰胺,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进行表征、确认, 产率78130 % , 熔点25912 °  相似文献   

17.
用pH法测定了水杨醛甲胺磷席夫碱合铜 (Ⅱ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K =4 .2× 10 14 ,说明该配合物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以丙二酸硫醚(3,3'-tdaH2)为主配体,以邻菲啰啉(phen)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配合物[Cu2(phen)2(3,3'-tda)2](1),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KOH介质中,在聚乙烯酸(PVA)存在下Cd(Ⅱ)离子与1-(4-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Cadion)形成1:2配合物,其配合物最大吸收位于530nm处,而使空白试剂最大吸收波长530nm处吸光度下降.利用Cadion试剂的褪色测定微量镉.该法测镉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30为1.57×105L·mol-1·cm-1,镉含量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应用于铅渣中微量镉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在甲醇水溶液中以氨基磺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phen)(H2O)2].SO1,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1.4903(2)nm,b=1.38587(18)nm,c=0.70325(9)nm,β=108.618(2)°,V=1.3765(3)nm3,Dc=1.814g/cm3,Z=4,F(000)=764,最终偏离因子R1=0.0269,wR2=0.0748.配合物中Cu(Ⅱ)离子与1个phen的2个N原子及2个H 2O的O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平面四边形结构.结合晶体结构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