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当代关于文学形式的认识,先后形成五种典型观念,即"工具论"、"载体论"、"辩证论"、"中介论"、"关系论"。"工具论"主张文学形式服务于文学内容;"载体论"主张文学形式是反映内容的手段;"辩证论"主张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中介论"主张从社会生活到文学内容以文学形式为中介;"关系论"主张文学形式的性质在多边关系中确定。本文把"过程"思想引入"关系论"中,认为古今"六种"文艺范式所内涵的普遍性精神为当代文学形式和内涵奠定下了基本质素。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哲学角度说,命名其实是一种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整个文化构建的关键引领部分。落实到文学活动中,一种新的"命名"过程,其实往往也就是那一种新的文学得以生成的过程。"崇左文学"这样的一个称谓,其实是文学之外获得的——崇左建市的直接结果。一开始,这样的"一种文学",其文学价值含量自然微乎其微;但,既然有了"命名",就已摆明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希望、期待。紧随着"命名"策略,"崇左文学"已经展开了初步的构建。新兴的崇左市文化建设的需要,本地作家、批评家的努力,"崇左文学"必将获得"名副其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将文学形式与内容区别开来,是为了更清晰地研究文学存在的独特方武和意义功能指向的问题.文化研究不是对文学形式的背离,而是一种超越.本文探讨了葛兰西的文学形式思想,着重从"关系主义"、"整合主义"、"本土主义"和"未来主义"四个层面给予了分析与阐述,指出葛兰西的文学形式思想既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的提出,同时也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历史内涵,体现出多重的宏观的文学形式理论的建构维度,其思想具有普遍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幼儿对艺术的审美体验是综合性的。幼儿的这种审美特性决定了"超文本"性是幼儿文学的原初艺术特征。幼儿文学不是一种普通的文学文本,而是一种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游戏、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超文本"文学门类。不过,文学性仍然是幼儿文学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之初的电影改编与伤痕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之初,文学和电影开始复苏。伤痕文学的兴起,直接引领了电影理论的大讨论和电影实践。改编自伤痕文学的电影,在文学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各方面受到伤痕文学的影响。作为一种接受方式的电影改编,从弘扬人道主义和淡化反思精神两方面对文学做了当下的"重读"。  相似文献   

6.
刘江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6):63-65,69
工农兵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除五四新文学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样式。它可以分为"配合政治宣传的工农兵文学"、"表现‘历史’的工农兵文学"、"张扬个性的工农兵文学"和"参与阴谋政治的工农兵文学"四种类型。四种类型各有特点,其艺术效果也有所不同,对它们一律否定是不公允的,也是不科学的。当然,无论那种工农兵文学,都与政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都属于政治文学。  相似文献   

7.
自然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文学上的自然观是文学宝库中的遗产,是文人们永恒的话题。了解不同时代的人对于自然之观照的态度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了解自然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学前进中所发挥的力量。中国文学中的自然,既是一种思想性的存在,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从谢灵运和梅尧臣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入手,从"玄心"和"理心"、"赏心"和"味心"、"宿心"和"世心"三个方面探讨了魏晋南北朝和宋代自然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文学产业化"在今天与其说是一种提法,不如说是一种现实.我们把文学界定为审美的和意识形态的二维的观点遮蔽了我们对文学的全面认识.文学产业化的出现是我们从生产实践的角度考察文学艺术,把文学艺术创作看作一种生产形态,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是文学在社会"场域"中的生存选择,是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有效融合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产业化是文学在当今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生存选择,是文学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
唐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繁荣景象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了文学体裁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是语言的变革。唐朝的"诗体"文学随着当时社会的性质、经济体制、政治及帝王集权统治的发生变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这也就表明了一种文学体裁为其自身生存要不断寻找适应自身发展的土壤。唐朝正是这种"诗体"文学生长的沃土,因而原来的诗"言志"与"缘情"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唐代找到了它们的契合点,可以把它看作是唐朝人思维模式及语言习惯给唐诗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苦难"是文学的重要母题,也是当下"乡下人进城"文学叙述的关键词.多数"乡下人进城"的苦难书写如实展现了城乡关系紧张、观念对抗的现状,自有其文学承担.而以王安忆<骄傲的皮匠>、池莉<托尔斯泰围巾>为代表的"乡下人进城"小说则注重心灵书写,以另一种视角和姿态来表述他们眼中的"乡下人",在人物形象和城乡关系上都开辟了"乡下人进城"文学的另一个向度,丰富了"乡下人进城"文学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背供是我国戏曲独有的表演方式,场上之人通过用一只水袖抬起、向前走一步或转身动作直接面对观众自我招供和抖露,场上其他人均听不到(唱白)或看不到(表情)。而宋元南戏和明传奇中,有一种背供表演可以为场上其他人听到或看到,称为"不完全"背供。"不完全"背供表演不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发挥着作用,扩展了学界对于背供表演的认知,而且丰富了无"墙"之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居于中国学理论传统主流的儒家学,倡导“以理驭情”,这一主流观念在其承继,发展与流变中走向了“以理灭情”歧路,在与道学传统和拟古主义的颉颃中成长起来的晚明尚情思潮,力求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过分束缚,争取个性的自由发展,它重“本心”,“童心”,倡“真情”,“至情”给晚期坛带来了一股勃勃生机,这是对传统学观的一次有力匡正,对此,我们应给于足够的重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中国的小说观念发生了从“史”到“文”的重大变迁,即由攀附于史转为以“文”为本位观照小说的价值。这是明中叶以来经学、史学、子学评点领域里“泛文论”倾向在小说评点领域的扩展。在这一变迁中金圣叹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明代"后七子"派复古运动的领袖和文坛主盟,李攀龙身后毁誉参半,攻讦不休。其诗歌的突出弊端在于乐府诗的剿袭与剽窃,然而瑕不掩瑜,其七律七绝可谓高华矜贵,直接盛唐,呈现出雄浑峻洁,风神高迈、深远高华,风骨内含、语近情深,沉著意真、拟议变化,出神入化的鲜明特征,也带有格调辞意,不胜重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商贾的忏悔与元明文人的自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文学中出现了若干忏悔赎罪的商贾形象,这对于当时文人自悔自赎的心态颇有影响。明代中期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廷相、徐祯卿等复古派,是从商贾在伦理道德层面的忏悔转到文学艺术的层面的自悔;王世贞、谢榛、吴国伦等复古派后劲的自赎,有利于他们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由格调转向性灵;袁中道、谭元春等晚明革新派的自悔,也有利于深化晚明文艺启蒙思想。显然,明代中后期文人群体的自省自悔,从特定的层面展示了“真文人”的心态,是明代中后期尤其是晚明文艺启蒙思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明代文论的“复古”思潮,体现了文人主体精神的本源性回归。特别是儒家诗学主体在审美经验的传承中既认识到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又渴望在“道”的“立言”中寻求自我精神家园的建构和生命意识的张扬。  相似文献   

17.
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和亨利·列斐伏尔的"第三空间"可以用来认识和把握赛博空间.赛博空间是以人为根基,依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具有物理实体特征的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建构的数字空间或概念空间.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赛博空间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家们的苦乐观。明代理学虽然是对宋代程朱理学的继承,但是在对“乐”的看法上又有所差异。与宋代程朱苦乐观相同,明代理学家们如曹端、薛瑄和胡居仁等也用“天理”来诠释“乐,”也认为“乐”是心中“纯粹天理”境界,但是由于他们比较注重人生实践,对于宋代理学家们要求“格”那无穷无尽的“天理”感到既不切实,又有脱离人生的感觉,于是明代的理学家们大都把“理”诠释为“当然”之则。故而他们心中之“乐”主要是与所当然之“理”合而为一境界中所体会到的无忧与心安。  相似文献   

19.
“九天”说是扬雄以玄为本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扬雄哲学思想乃至文学思想的形成在整体上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文必艰深”论则是扬雄重要的文学思想之一,自宋人苏轼对之作了严厉的批评之后,历代批评家大都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很少有人从扬雄思想的整体特征出发对之作认真的分析,更没有人把“九天”说与“文必艰深”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笔者认为扬雄“文必艰深”论本是建立在“九天”说的基础上,并与尚文的时代审美追求相一致,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并非一无是处,以往学者们对它的全面否定是不尽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明代由于封建专制皇权极度膨胀,皇帝集政治、军事、司法权于一身,在明朝中后期便形成厂卫、太监干预司法的特色。厂卫、太监通过在审判监督权和最终裁决权方面侵夺三法司的司法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