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曹林 《青年记者》2021,(3):112-112
从各种技术装置和新媒体迷思中走出来,回归本真的自我和本真的内容,才不会在迷茫、焦虑和内卷中浪费新闻生命。每到岁末年初,都会有一些报纸宣布停刊,然后就有一些人站出来宣称:纸媒死了。一句名言怎么说来着,不理解有些人为什么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手拿几个普通个案孤例,却能自信满满地做出惊天判断。停刊的是几家具体报纸,怎么作为全称、集合概念的"纸媒"就死了?你知道全国有多少家纸媒吗?你知道每年有多少个所谓新媒体自媒体死去吗?  相似文献   

2.
有个行人扁担上挂着一只茶壶,茶壶突然坠地而碎,可他头也不回地继续朝前走。别人见了忙喊:“喂,茶壶碎了!”那人淡淡地答道:“我知道,既然碎了,回头看又有何用?”  相似文献   

3.
冤枉     
我有一个朋友,昨天在地下铁的车厢里,被人打青了脸,甚至有眼睛视网膜脱落的危险。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当时他看到车厢另一端有个靠窗的座位,于是移身过去,才坐下,就被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渴望年轻的时候拥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年老的时候有白头偕老的人在身旁。爱情和婚姻不同:两个人相爱,你爱我,我爱你,就OK;而婚姻则不然,明明相爱的夫妻,有时候谁都没错,而婚姻本身却错了。从爱情到婚姻,我们如何才能在漫长岁月里保持爱的恒久温度呢?这可真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散文的诗意     
我曾经写过一些散文特写,自己看着,总觉得不够味,事情本来很动人,但一到自己笔下,就失去了光采,写出来的文字,缺乏感人的力量。为什么呢?最近读了刘白羽同志的散文特写集“早晨的太阳”,悟出了一个道理:好的散文,往往诗意很浓。它通过平凡的和不平凡的事物的描绘,给了你一种崇高的思想和美妙的感情,使你读完了仍然觉得余味不绝。能引起你的激动和丰富的联想。而一些不够味的散文,则总是缺乏诗意,或者诗意很淡薄的。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说过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像我一样讨厌PK呢?你就可以像我一样PK。我知道砍怪砍得无聊了就要砍人了,但我一直认为既然我们在现实中都活得有够不平静了,游戏里是不是可以和平一些呢?  相似文献   

7.
新闻新闻,少了新字就不成其为新闻。所以记者的喜怒哀乐总连着一个新字。但许多篇什,时过境迁,很少有人再回头翻翻。这是我作为记者的悲哀。我常想,新闻难道命中注定只能成为易碎品?读者是不是仅为一个“新”字才想看新闻;“新”字之外,能否兼有点别的东西,让人想看,又耐看,事过境迁再翻翻还有点滋味。写给谁看这几年老为写工作性报道发愁,不能不写又总写不好,写出来自己都不想再看。看齐淮东的《林中宁阳》才知道,宣传林业工作的生态效益,也可以把报道写得像散  相似文献   

8.
<正>到过成都的朋友都知道,成都周边有一条路叫东大路。如果你坐成都地铁的话,你会发现,地铁二号线有一个站,就叫东大路站。这条路通往哪里?为什么叫东大路?这条路曾经繁华过吗?东大路其实就是从成都到重庆的大路,因为成都历来是四川的省府驻地,到重庆是往东南,所以就叫东大路了。在重庆,当地人也叫这条路为东大路,而不叫西大路。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现在一样,重庆到成都的铁路叫成渝铁路,高速公  相似文献   

9.
贾甲 《今传媒》2005,(8X):58-58
加工稻米难免不带谷壳,整天和汉字打交道的人,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文字失误。如果你吃米饭时咽下几个谷壳而不吭声,谁也就不知道你吃了谷壳。但写了错字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尽管有人多少年来一直在错读或错写某一个字,自己却不知其错,当明白自己的读音与别人不一致,或字的笔画有差异时,才知道是自己认错或写错字,这时,若能认真对待,并引以为戒,在无声无息中予以纠正,就会吃一堑长一智,增加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10.
迎向风雨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相似文献   

11.
你能在风雨里捧着花在我家门前等待吗?你能在千人万人的海滩里认出我泳衣的颜色来吗?你能在众人的眼光里坦然地为我洗袜子吗?你能在大难来临时紧紧握住我的手吗?多少的爱情,只有彩虹,没有风雨;多少的人生,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爱的时候,都会说,你是我的永远,可是到了危难的时候,又有谁能够做到再牵住对方的手?牵着那份曾经的爱?  相似文献   

12.
张弛 《今传媒》2003,(5):93-94
时下的人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爱打牌的,有爱聊天的,有爱爬山的,有爱钓鱼的,有爱跳舞唱歌的,有爱养花育草的。我老爸却对报刊情有独钟,大部分业余时间是啃书品报,或趴在桌子上读读写写。看着年过半百的老爸时常伏案苦读疾书的背影,我既有几分敬佩,又多几分好奇,不禁问他:爸,你平时工作已够忙活的了,业余时间为什么不像别人一样好好清闲清闲?老爸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这叫审读。  相似文献   

13.
正亲爱的晨华:昨天,我"不小心"看到你的网页浏览记录。你七岁,刚开始学会自己用电脑搜索这个世界,你还不知道消除浏览记录的技术方法和必要性,你还和我共用一个电脑。于是,我就不小心地了解了你的关注。我有点恶作剧的小窃喜,因为,我知道,我和你世界的交集会变得越来越小,这是规律,我无法改变。小时候,我总以为父母们会盼着孩子快快长大。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我多希望时光停留,你长得慢点再慢  相似文献   

14.
幽默版     
电视机,一个嘲笑孤独者的方盒子。你要恨我吗?就爱我吧;如果要终生为仇,那就跟我结婚。人是慵懒的动物,就好像被抓了放在炖罐里的田鸡,水在加温,它虽然觉得不妙,但是还可以忍受,它就忍受着;到了水烧热了,开了,它想反抗,想逃脱,但已无能为力了。表演了,就可以有不表演的轻松时候。要毁了一个人就让他爱文学,要毁一个丈夫就让他妻子爱文学,要让单位给赶出来就让他爱文学。如果是酒肉朋友,不在一起酒肉了,就失去了友谊的基础。至高的境界是单调。天降大任于斯人,天不降大任,你不还是斯人吗?口号就是忽悠。什么叫乌龙?孙权把他妹许给刘备就叫乌…  相似文献   

15.
既然桌子椅子都在动,为什么你不心动呢?在这样一个“好动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一些年轻编辑责任意识淡薄,应具备的知识匮乏,不知道达赖喇嘛是谁,不知道"四人帮"是哪四个人.对此,陈益民先生在<一代不如一代?>一文中慨叹道:"你总不能辩解说:'四人帮'垮台时他们还没出生,不知道是哪四个人情有可原吧?如此不知深浅.却率尔揉瓠,把一个神圣的编辑职业当成了'编辑营生'随意就干了起来."(<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12月23日第3版)  相似文献   

17.
韬奋先生曾经在一篇题名为《机会》的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人参观一位著名艺术家的艺术室,看见里面排着许多神像,其中有一个神像的脸被头发掩得看不见,而两只脚上有两个翅膀。他问这是什么神?那位艺术家说:这是机会神。那个人问:为什么面孔掩蔽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到人的面前,人们往往不知道是他。那个人又问:为什么脚上长着翅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去得很  相似文献   

18.
第五步设计好开头讲演是心灵的一面镜子;言词是人格的表征。——帕伯里留斯·塞修斯为什么那么多电视广告节目都以一个美貌惊人的女子头象开始?又为什么那么多的广告用一个强壮的男子来展示产品?为什么一些旅游手册上常常有身着泳装的男女的大特写? 答案,你当然知道,他们在尽力引起你的注意。在你构思讲演时,这也应该是你开头几句话的意图。请记住我们的基本结构: 讲演程式1.开场白: A.引起注意 B.提要你也许觉得你应该以一个问候或致意开头——给你的主席、听众、来自各界的客人们及其他一些人。若是非这样不可,那就这  相似文献   

19.
影像人生     
《报林求索》2012,(1):144-147
<正>卞之琳曾经在《断章》中写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收藏相机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些摄影爱好者表达自己情愫的一种方式,每一个真正爱摄影的人都会对自己手中的相机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而在情愫背后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影像人生?  相似文献   

20.
做电视的人都知道,现在电视不好做,不好做的原因就是观众太多,实在众口难调。既然众口难调,为什么人家有的节目就做得红红火火?《百家讲坛》、《走进科学》,甚至地方电视台的《传奇故事》,都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地域的人津津乐道,这其中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