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校是一个“人-事-物”三位一体、交感互生的人文生态系统.学校建设的完整表达式是寓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和教育力,文化是学校存在的标识,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对象,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而言具有特殊意义.学校建设应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基本文化建设的统一,当代学校建设的新重心是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学校发展与学校文化生态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的发展本质上是学校文化生态元素的积极变化或重构,对学校管理的任何技术干预都应以学校文化生态上的积极变化为导向,学校文化生态的重构是学校发展的最终归宿.学校发展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最高境界就是基于学校文化,为学校构建一个合作型的新型学校文化生态体系,使之成为学校持续变革发展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立校: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特色的重要体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建设的需要,管理的需要,名校创建的需要.新的历史时期,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学校文化建设当成一项全局性工程抓实抓好.文化立校,举足轻重,意义深远,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学校记忆     
狭义的学校记忆指的是某一具体学校全体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组织性、社会性、文化性、共有性和教育性.教育性是学校记忆相对于其他记忆的本质特征.学校记忆与学校历史、文化和知识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记忆是“隐形学校”,是维系学校的纽带、教书育人的资源、文化建构的基石和学校发展的力源.学校记忆对学校教育既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文化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摇篮,优秀学校文化所给予的人格教育可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学校文化建设决定着学校发展,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以先进文化推动学校发展应确立先进文化的建设方向、把文化建设融入学校发展战略并着力打造先进的文化风尚.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学校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确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管理也逐步由制度管理过渡到文化管理的新层面.学校文化是影响学校行事规则的最重要的无形财富,是现代学校最具战略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直接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决定学校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文化的选择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改革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学校文化的变革.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建构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而学校特色建设的理性诉求也对学校文化建构提出了规定性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建构学校特色文化,将决定着特色学校建设的方向与进程,这也是广大中小学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出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虽然学术界对学校特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有许多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化发展是国家继学校重点化发展和均衡化发展之后的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战略.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实质不只是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判断一所学校是否实现了特色化发展,根本标志是看学校有没有形成具有独特气质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建设系列之二:学校文化建设意义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充分与否,是制约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因素.本文基于对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的观察和思考,就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变革提出的新任务.标志着学校变革的模式由外部驱动型转变为内部驱动型:学校文化建设是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学校文化建设是对我国教育传统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等思想和实践的新概括、新综合;学校文化建设也是促进学校认同、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办学活力、实践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能够提供“优质教育“的学校,才是真正的优质学校.优质学校应该包含相互递进的三个层次:一是结果层次;二是能力层次;三是文化层次.创建优质的学校文化,是提供“优质教育“最重要的保障条件.学校文化不单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发展的潜能、趋势和自我更新的机制.优质学校文化的创建,应该是学校文化的整体优化.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实现学校文化的优化:一是从学校文化“分支群体“的维度,即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行政人员文化、班级文化的优化;二是从学校文化自身的“静态结构“维度,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优化;三是从学校文化的“动态结构“维度,即学校文化的水平、持续发展潜能、创新能力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