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省会城市能源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梁竞  张力小 《资源科学》2009,31(12):2086-2092
本文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会城市(拉萨缺数据)的城市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典型城市能源消费的规模、结构与效率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性明显,消费规模大体上呈现出总量自东向西依次递减,人均消费量西部却明显偏高的空间格局;煤炭仍然是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特别是在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而电力、石油等优质能源则在我国东南沿海和北方发达城市使用较多;能源使用效率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效率较低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内陆地区。城市能源消费的这种空间差异性使分区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实行有差异化的区域能源管理政策将是降低节能减排成本、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以及城市能源系统有效性建设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识别制约西部地区环境改善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强的改进方案、提升西部大开发的整体品质,本文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角度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显示,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是西部大开发对工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途径,其中结构效应的变化主要由国内市场对西部地区工业品需求扩大引起,并不存在污染天堂影响;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这与当地政府在推动低碳技术发展中主导作用尚未真正发挥有一定关系,相反,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却对工业能耗降低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吕建树  刘洋  张祖陆  李静  王学 《资源科学》2011,33(9):1788-1798
鲁北滨海湿地是山东省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对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可为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依据。针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客源市场条件等4个方面建立一套包含42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多层次灰色评价系统,对该区19处代表性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较为合理,可信度较高;针对研究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均集中在Ⅰ级-Ⅲ级、总体上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及各地市间开发潜力的差异,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大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带的总体开发战略和各地市的开发分工体系,并确定了相应的开发时序和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集中程度与位序-规模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宇  赵媛 《资源科学》2013,35(12):2474-2480
本文首先运用基尼系数研究我国1985-2010年省际煤炭资源流动集中程度的变化,结论显示:1985-2010年我国煤炭资源的输出和输入都稍有分散,但煤炭输出相对于输入较集中,从各个年份上看,这与我国煤炭资源生产区和消费区分布不平衡的情形是一致的。然后,运用齐夫定律,进一步探讨其位序-规模分布规律,结论显示:各时点煤炭资源流动的位序-规模分布均满足齐夫法则。煤炭资源输出的均衡程度略有增大,规模分布形态是单分形,齐夫参数q值始终大于1且逐年减小,说明煤炭资源输出体系整体规模差异正在减小,规模分布逐渐均衡,无标度区向西北部地区移动。煤炭资源输入的均衡程度也略有增大,但规模分布形态由双分形演化为单分形,之后,q值逐渐减小,表明高位序节点发展缓慢,中低位序节点较为发育,规模分布逐渐均衡,无标度区向东南地区移动。这种变化主要与各地煤矿煤炭资源情况、煤炭流通体制、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周喜君  郭丕斌 《资源科学》2015,37(2):318-324
深入研究"资源诅咒"现象在煤炭资源型区域的存在性以及规避途径,对促进这些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同属中西部的8个富煤省区作为研究样本,运用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煤炭资源丰裕度、煤炭就地转化水平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煤炭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负相关,即煤炭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表明样本省区整体上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陕蒙二省单独回归发现,其煤炭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说明其较有效地规避了"资源诅咒",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是其规避"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最后,文章针对如何通过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从而帮助广大煤炭资源型区域有效规避"资源诅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泽宇  徐静  王焱熙 《资源科学》2019,41(2):301-312
基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内涵,测度中国沿海省区1996—2015年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运用改进的对数均值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贡献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①1996—2015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先上升后稳步下降的态势,第一产业资源消耗强度平稳下降,第二、三产业资源消耗强度与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趋势基本同步;空间格局演化上,海洋资源消耗中高强度省区逐渐减少,低强度省区逐渐增多,区域差异逐步缩小;②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对我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78.224%、18.334%和3.442%;沿海各省区的因素分解效应差异显著,其中福建以技术进步效应为主,浙江、山东和海南以技术进步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为主,天津、河北和江苏以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为主,辽宁、上海、广东和广西则是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共同推动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③从海洋三次产业来看,技术进步效应在第二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77.118%;产业结构效应在第一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314.547%;区域规模效应在三次产业内部无明显差异。各省区推行海洋三次产业资源集约利用技术或措施时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7.
赵建安  郑宗强  曹植  姚建华 《资源科学》2016,38(9):1791-1800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水泥生产国,水泥生产碳排放量大。除因产能、产量规模差异形成省区间排放总量差异外,碳排放系数区域差异也影响着总排放量不同。本文以省区为单元,基于全国20个主要水泥生产省区的碳排放系数抽样调查基础数据,分析和比较了省区间水泥熟料工艺碳排放系数、熟料燃料碳排放系数、水泥工艺碳排放系数、水泥燃料碳排放系数及间接碳排放系数的空间差异,结合ArcGIS对各类碳排放系数的空间差异分布进行直观体现;并以生产线为对象分析省区间水泥生产碳排放系数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熟料工艺碳排放系数在总体上呈现由西部、中部省区向东部省区递减的态势,差异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省区间水泥用石灰石品质的不同,即生料中石灰石的CaO含量起到基本决定作用,替代材料用量及CaO比例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熟料燃料碳排放系数总体分布格局是东部沿海省区相对较低,中西部省区较高,差异原因主要是各省区水泥生产线所用煤炭种类及低位发热值的差异。煤炭低位发热值较高的省区,燃料碳排放系数就越小;水泥工艺碳排放系数及燃料碳排放系数的总体格局是多数东部沿海省区相对较低,中西部多数省区相对较高。差异主要与水泥熟料比直接相关,熟料比越低则水泥碳排放系数亦越小;间接碳排放系数主要由大区电力生产碳排放系数所决定,但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对间接碳排放系数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对了能源的需求,煤炭作为我国能源需求中需求量较大的一种,其开采与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煤炭储量约为1886亿吨,但是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可持续利用率仍然较低。如何对有限的煤炭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如何对已开采煤矿进行科学化开采是目前煤炭开采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对煤矿煤炭储量进行动态掌握,科学开采煤炭资源是有效开采与利用的关键。就煤矿煤炭储量的动态掌握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海  刘佳 《资源科学》2010,32(5):899-906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与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5个方面构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同一时间截面各指标数值,定量测度与评价各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把各潜力指数和综合潜力指数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滨海城市划分为四类开发潜力类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城市的旅游开发功能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将潜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滨海城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在页岩气开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已成为世界能源焦点。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大且地质条件优越,但勘探开发尚停留于初级阶段。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在页岩气开发领域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地质控制条件评价、战略选区、技术、环境、政策、合作等。页岩气的开发必将改变我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1.
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鑫  刘戈 《情报科学》2000,18(2):158-160
本文从信息资源的特点出发,讨论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提出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冯花朴 《情报科学》2003,21(1):68-70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的意义、原则及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迁安县经济发展的过程,认为强化资源开发类工业的发展是迁安县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迁安县工业发展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对策。作者认为,虽然迁安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但迁安模式对于我国中西部资源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并且据此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简要论述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面临资源不足等问题;并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设施资源等三方面,提出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拓展图书信息资源;开展咨询,建立共同决策,充分开发利用师生智力资源机制;采用因地制宜,设立专业资料室,扩展设施资源等措施,多方发展策略,达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江西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在江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角度来看,江西农家乐仍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影响农家乐发展的内外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大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长军 《资源科学》2004,26(2):80-87
南阳市东大岗地区山区面积占23%、岗地55%、平原22%,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人均拥有地下水可采资源101.3m3,山区、岗区缺水严重,出现了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变差等环境地质问题。随着南阳市东大岗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超采地下水严重,已出现了很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遏制过量开采地下水,达到可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并保护环境的目的,该文在分析现状地下水资源及开采量基础,对每个水文地质单元中的浅层、深层地下水总量进行了开采潜力分析并做出了总体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然后按照满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的先后顺序,又做了专门性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对浅层地下水按照其总量可规划为4 个区4 个点,按人畜用水可规划为5 个区,按农业灌溉可规划为5 个区4 个点;对深层地下水按照其总量可规划为5 个区,除人畜用水外,深层地下水不得随意动用。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较为丰富,应采用可持续性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对山区、岗区缺水严重处,应采取回灌措施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17.
论山杏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鸣军 《资源科学》1994,16(2):70-73
本文从山杏资源分布及其特点、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北方、特别是内蒙古地区10多年来山杏资源经营利用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90年代应遵循保护、利用与发展这一宗旨,解决山杏资源发展缓慢、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并提供相应技术保证;加强应用研究山杏资源、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邱以祥 《资源科学》1997,19(4):63-68
本文介绍了中国亚热带冷凉山区苦丁茶(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mb)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同时,对苦丁茶生态环境和实用价值也作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开发利用苦丁茶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纪晓平  闫安 《情报科学》2003,21(10):1047-1049,1053
介绍现有部分网上书目信息资源,讨论了关于网上书目信息资源的利用,提出关于网上书目信息资源建设与导航以及用户教育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试论网络信息资源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媚  朱晓峰  臧强 《情报科学》1999,17(3):337-339
本文在概括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