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堂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品古论今、享受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空间,应该是活泼生动、充满情趣的,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说语文课太乏味,除了写就是背?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学生缺少自信,不善于表达,缺少活力,自然对语文产生不了热爱和兴趣。如果想要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那么语文课堂的"活"就是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2.
要想让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让他们发自内心喜欢语文、自觉爱上语文课,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有情趣的是极其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感知学习语文的情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诱发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如何让学生感知学习语文的情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进行情趣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详细论述了在小学语文课上情趣设计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有很多,但未能进入文化层面是主要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少语文老师的课堂枯燥乏味是因为课堂缺少应有的文化品味造成的.学生不喜欢语文,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在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课堂中,以致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母语的兴趣和情致.  相似文献   

5.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自觉参与审美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情趣.充分利用语文课丰富的教学内容,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引导学生美的行为,训练学生美的语言,可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创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语文课如果仅仅只围绕作品分析模式和学科知识体系反复“砸”,学生势必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而也就更难有创新,因此应让语文课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为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未知世界,并使其成为生动活泼、情趣融融的创新“加工厂”。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运用信息技术酝酿"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学生的语文天地,使学生的情趣、意趣、理趣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语文课要富有情趣,至少应该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因为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了语文,对语文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也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落实各项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学语文,事事用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因此,怎样更好的去观察、去思考、去体验、去欣赏,让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更有情趣,成为今天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以此为视角,谈谈笔者的认识与尝试。很久以来,语文课总是让人黯然神伤,遭到学生的普遍冷落。曾有人调查发现:新书发下来时,学生最想翻看的是语文书,上课后不久,学生便说最不喜欢的是语文课。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太缺少情趣了。近  相似文献   

10.
情趣就是情感和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石,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情趣教学反映了学生发展的主观愿望,体现了小学教学的客观要求,符合现代教育对教学过程生命意义的理解和知识精神内涵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而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尽量把语文课上得富有情趣,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见,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诗意的审美情趣为己任.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情趣,让语文课诗情回归,应是我们语文教师当下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史峰 《辽宁教育》2013,(12):95-96
语文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应该是“满堂精彩”的课堂。但事实上,语文及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课堂教学方式呆板僵化,让学生失去学的兴趣,让教师失去教的激情。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精彩”?特级教师王君是一位有教学“谋略”、思维活跃的老师,她在语文课上常有“满堂精彩”的高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让语文课充满情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雅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让语文课充满情趣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应当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陶冶情操的殿堂。但由于中职学生大都基础差,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加之学生受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浓,语文教学正面临尴尬境地。本文从中职语文课要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几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肖虹 《黑龙江教育》2013,(Z2):47-48
语文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应该是"满堂精彩"的课堂。但事实上语文及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字——课堂教学方式呆板僵化,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学的兴趣,也会让老师失  相似文献   

16.
在新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两次提到"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一改旧大纲只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而轻视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与情趣培养的做法,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呢? 一、教点美学知识 美的世界缤纷多彩,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在《李镇西大战“李镇西”——简答关于“语文味”》一文中说:1.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发现和找到了对语文的兴趣;2.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要看学生有着怎样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78):53-54
现在的教育社会许多人都不重视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他们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因为只有让他们对语文阅读感兴趣,他们才会去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小学生对语文的阅读产生兴趣,那必须也需要语文老师的引导以及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主动去做阅读训练的目的。如果语文老师不对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那么学生也只会觉得每天的语文课都是很无聊的,每天上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他们也会很容易走神,久而久之就会不爱上语文课,失去对语文课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会得到下降。当今的社会上,不管是教育局的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还是学生的父母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老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在传授学生阅读知识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个反思,要考虑这一节课学生是否理解了自己所讲述的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一个艰辛的劳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简单,缺少直观性和形象性,课堂气氛会如一潭死水,没有波澜。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就必须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其中,那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画龙点睛的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让语文课亮点飞扬。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最贴近生活的学科,她内容丰富,最富有情趣,语文课理应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是,由于深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的语文学习更谈不上有什么快乐可言。面对生动丰富的语文,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去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