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情况下,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通常打上“√”“&;#215;”,给一个分数评价,最后写两个字“更正”。其实,数学老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习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单纯的用“对”或“错”来评价学习思维,不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甚至影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改变这种单一方式?我认为利用评语也许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批阅作业的一种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批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一则资料中了解到,老师们批改作业常用的“√”这个符号,据说是源白英国教师的手笔。起先他们看到学生作业内容准确无误时,便在作业本上写批语right(即“正确”),后来便简写成了该单词的第一个字母“r”,久而久之,又演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并由此衍生出表示错误的“×”。因为这类符号写起来十分方便,就在世界上流行起来。想起自己这些年来当学生、做老师的过程中,关于作业批改的一系列符号的演变,不禁感慨系之。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给学生写评语常见于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往往只给学生打上“√”或“×”等明显的能让学生感觉出对错的符号就行了。但我在近几年教学工作中,体会到数学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如果能在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4.
“√”号是老师批改学生作业时用的,但“√”的由来却不大为人所知。据说,它来源于英国教师的手笔。他们看到学生作业内容无误,便信手写上批语“right”(意为“正确”)。后来又简写成第一个字母“r”,久而久之,又演变为更为简单的写法,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每当学习一篇新课文,语文老师们总要给学生留下写生字、抄新词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在提倡减负的今天,我采用了让学生对新学的生字词读一遍、抄一遍、默一遍的方法进行巩固记忆,可班里有几位同学作业总出现错字。给他打上“×”号,让他改错,今天改对了,过几天又写错了。怎么办呢?经过思考,我进行了如下的批改尝试:批改作业时,只在作业后面写上“错3字个字”或“错2个字”,不再出现红色的“×”号。发下作业本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批语自己找出错字,自己改正。对写得全对、书写规范的同学奖给一颗红五星(画在作业下面),…  相似文献   

6.
数学老师每天都批改作业。一般来说,凡是错的就打“×”,打“×”后就让学生更正;如果再错,再更正……直到学生“更正正确”为止。这种批改作业的方法有些不可取,因为学生更正时有时很难发现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笔者在数学作业中尝试着加上批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几种批语方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半鲁相请     
张爱勤 《广东教育》2006,(11):68-69
鲁、曾、暖这几个字看起来很容易写.但是学生真正写起来却容易出错.主要原因是他们常把这几个字中的“日”写成了“目”。我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常帮学生改正,但却避免不了它们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将“风景旧曾谙”抄过默写过几次之后.“曾”字的“日”字底还是会被他们写成“目”字底。  相似文献   

8.
批改学生作业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批改作业不仅仅是给学生的作业打上“√”或是“×”,同样重要的是需要从作业中获得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让自己在作业分析或是后续教学中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做作业漏字现象严重,错别字老是那么多。给他打上“╳”号,让他改错,今天对了,明天又错了。是这些学生真的不会写?又不全是。有一天,我灵机一动,批改作业时,只在作业后写上“错5字”或“错3处”,学生的作业簿上不再出现红色的“╳”号,发下作业本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批语自己找错,自己改正。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一个高年级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字典不见了.她曾在这本字典的最后一页写下了一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老师来到教室对大家说.前几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回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都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最后一页写了个“壁”字,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师每天都要批改作业。一般来说 ,凡是错的就打“ ” ,打“ ”后就让学生更正 ;如果再错 ,又再发下去再让学生更正……直到学生“更正正确”为止。我觉得这种批改作业的方法实在不可取 :1 作业本上只出现一个 (或几把 )“ ” ,学生更正时很难发现为什么错了 ,错在什么地方 ;2 学生只好一次又一次无的放矢地更正 ,教师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打个“ ” ,学生烦 ,教师也烦。 3 学生屡更不正 ,但为了老师给他更正后的题目打个“ ” ,没办法只好照抄别人的 ,其实最终错题仍得不到真正的更正。为了解决以上的弊端 ,近年来我在批改数学作业…  相似文献   

12.
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做作业漏字现象严重,错别字老是那么多。给他打上“╳”号,让他改错,今天对了,明天又错了。是这些学生真的不会写?又不全是。有一天,我灵机一动,批改作业时,只在作业后写上“错5字”或“错3处”,学生的作业簿上不再出现红色的“╳”号,发下作业本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批语自己找错,自己改正。  相似文献   

13.
写评语是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批阅方式。但怎样写出有价值、有启发、有引导的评语,这是一门艺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或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短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4.
李玲 《云南教育》2009,(7):30-30
批改作业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和学习情况的反馈,可以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对学生的作业用“√”或“X”进行评价是广大教师常常用的一种作业批改形式,这种形式长期以来被社会、家长和学生所认可。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06,(Z1)
教学检查时,我翻阅着一个班级的造句本。学生的本子十分整洁,字书写得十分端正,教师批改得也十分认真。教师把“√”打得大大的,“×”打得小小的,并在错误的地方进行了评改。其中,有一篇用“尊敬”造句的作业引起了我的注意。学生写道:我们的李老师尊敬学生,我们也非常尊敬李老师。而批改作业的李老师,把第一个“尊敬”改为“爱护”——李老师爱护学生。看着这个造句本,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6.
在批改作业中,常常发现学生写一些不规范的字。我责备他们,他们却满不在乎地说:“有的老师也这样写呢!”起初我还不在意;后来发现有些教师在板书和批改作业中的确如此。如“第”写成草字头;“几”字上多加两点;“步”下部写成“少”  相似文献   

17.
放大和缩小     
一个故事是于永正老师的。于老师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有一个学生的字写得实在不怎么样,按照通常的思维,似乎应该好好批评一番:“某某,你怎么又不好好写字呀?拿去重来……”但是,于老师没有这样做,他反复比较这几个字,把相对较好的字画上红圈圈。对于那些实在不好的字,又反复“欣赏”,在其中较好的笔画上做个记号,写上:“这一笔很有味道!”以示表扬。  相似文献   

18.
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写字这项基本功,我常常在那些字写得工整漂亮的作业本上写上一个“A”。但许多同学对这个“A”不以为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学生的写字水平一直没有大的提高,我为此苦恼不已。一次,我批改作业,突然灵机一动,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我没有再写“A”,而是在作业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目标中,各学段都对写字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写字教育。学生能写一手好字,除了加强写字教学、坚持天天练之外,还应对学生的写字作业评定方式加以改进。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总结出“符号+等级+评语”的评定方式。一、符号目前,大多数教师批改写字作业习惯于一页打个大“√”,发现个别错字打个“×”。笔者认为,这两种符号不适合批改写字作业。因为写字作业的目的不仅在于把字写对,而且还要把字写好。然而,简单的一个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作业批改,往往是在写满字词句的作业本上打上“X”、“√”等符号,评上“优”、“良”等等,最后标上日期,就算完事了。翻开作业本,只见一片血淋淋的红叉叉,第一次看见也许会让人心悸,下一次作业可能会有所改进。但对那些学困生来说,完成作业已经比较困难,质量就更难保证。面对这些老师恶狠狠打下的“X”,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渐渐地害怕作业。进而讨厌作业,甚至与老师产生隔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让批改多一点情感化,敏锐地发现和真诚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小心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孩子更有被表扬、被夸奖的欲望。“夸奖一自信一成功”犹如三个大小不一的齿轮,啮合在一起,就会不停地转动,并越转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