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照县 《班主任》2013,(12):33-33
春游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旨侄通过踏青,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欣赏祖国美景,放松心情,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团结协作意识,锻炼各种能力。但由于多数学校、班主任对春游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单纯地把春游看成休闲游玩活动,而非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于是就出现了组织工作简单化.对学生只强调安全教育,而没有设置其他任务。  相似文献   

2.
《春风吹》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首短诗。全诗分二节,第1节写桃红柳绿的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第二节写春天是种植的季节,号召小朋友快来种蓖麻和葵花,为祖国作贡献。如何教好这一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课前踏青,课中看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组织一次踏青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看枝头的新绿,看南回的燕子,听动人的蛙声,农民赶牛的吆喝声……在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气息。踏青回来,可摘几支含苞欲放的桃花、吐芽的柳枝,养在瓶中备用。 上课时,老师充分利用插图,通过视觉激活思维,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05,(4)
教育专家敬告家长:古人有春来踏青的情趣,这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最重要的是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鼓励孩子接近自然、了解自然、进行田野教育,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春游也是孩子们体验集体生活、学会共处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时,需遵循"步行、小型、就近"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  相似文献   

4.
学校安全教育应该常抓不懈,但是不能因为害怕出事故就不敢搞春游、踏青、参观访问等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在安全的前提下,社会实践活动还是要重视搞起来。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的误区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里有篇要求写春天的习作,为此,学校组织学生郊外踏青,强化学生的视听体验。有两位老师分别作了这样的安排。老师一:同学们,为了写好这次春游的习作,学校特地组织大家到郊外踏青。大家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周围的景物,积累好必要的素材,还可以做一些笔记, 不要等到写作文时没有话说。(来到郊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要求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6.
安全:隐患多多,无情遭“禁”春暖花开,百花争妍,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近年来,中小学生在学校或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中因意外受列伤害,家长把学校告上法庭,学校被迫支付高额赔偿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管理者,为避锅此类事故的发生,也都学“乖”了,  相似文献   

7.
春江水暖、草绿千里、风和日丽、花香鸟语、春光明媚、万象更新。春天用她的魅力在召唤我们,又到了踏青的好时节。从遥远的春秋时期到今天,踏青一直是流传于民间的活动《。论语》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记述了孔子在春日里带着学生到郊外踏青春游的景况。这其实就是如今的学校春游的古代版。我小时候,父母不管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多重,每年春天,他们从来都不会忘记带我们姐妹外出踏青、郊游。在莺飞草长的大自然中,我们姐妹几个追逐着放风筝;把蚯蚓从泥土里挖出来宝贝似的装进衣兜;把一…  相似文献   

8.
短信息     
《留学生》2010,(6):47-47
留美青委会举办“拥抱春天,快乐单身”踏青活动 为帮助欧美同学会的单身学长们认识更多高素质、在跨国企业工作的朋友,4月25日,留美青委会和著名IT公司——甲骨文公司共同发起并由甲骨文公司赞助,联合另三家外企单身员工组织了“拥抱春天、快乐单身”郊外踏青活动。  相似文献   

9.
春雨潇潇,草长莺飞,我们又迎来了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清明是扫墓节,也是踏青节,这一天自古以来就有祭奠先祖、踏青赏春的习俗,因此清明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无数文人骚客在这一特定的日子里文思萌动、诗兴大发,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记得去年的清明节,学校照例组织学生前往城郊的兆文山祭扫革命烈士墓。一路上,学生个个如同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尽管每人手执白花,可哪有半点“怀着沉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的意思?在老师的提醒下,虽暂时有所收敛,但过一会儿又是谈笑风生、欢呼雀跃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把此行当做一次踏青郊游,于是,出现下面的场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1.
面对学校安全问题,我们认为,校长一定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安排学校的一切活动。而不能因为可能有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取消学生诸如踏青之类的户外活动;校长不能片面地追求自己的政绩,而置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于不顾;  相似文献   

12.
带学生去踏青,首先,要强化安全意识。如果是乘车,出发前要请司机认真检查车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途中安全;如果是步行,也要向学生讲清要求,列队前行。到达目地地后,因大多是有山有水、林木丛生的地带,所以更要注意人身安全,可引导学生集体游览或分组活动,切勿单独行动。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纪律好,体现教师的课堂管理到位;教学质量突出,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这两种现象,体现教师的策略和方法恰当、有效,教学组织灵活。但有效教学的前提不能忽视课堂上的安全问题。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后,如果学生出现一点安全问题,肯定会导致这堂课走向失败。体育课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课上教师很难顾及每个学生的安全,也许一个转身他们就出事故了。因此,教师要合理组织课堂防止事故发生,使课堂教学真正走向有效。  相似文献   

14.
到郊野春游,古代称为踏青。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  相似文献   

15.
春天向我们款款而来,又到了让人神往的春游时光.作为一个天然的课堂,春游本应是每一所学校都格外珍惜的教育资源,可时下许多学校却以安全、收费等为借口肆意荒废春游这一课程资源.其实,春游能够达到一般课堂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利于师生、生生良好关系的形成,利于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利于增强学生集体观念与自控能力,利于培养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野外生存的能力……我们要让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一起迈出踏青的坚定脚步,踏出"春游课程"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肖金华 《语文知识》2002,(1):F004-F004
到郊野春游,古代称为踏青,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扬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春来好踏青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趁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至暮而归。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相似文献   

18.
春来好踏青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趁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至暮而归。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清明节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祭拜自己的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并且到郊外踏青游玩,感受阳光的温暖,还有那春天的明媚。相传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所以为了增加身体的热量,大家都在这一天出外踏青,进行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扫墓的悲酸泪水,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哟!那么,下面我们就跟随古人的笔触,一起来认识一下清明节吧。  相似文献   

20.
操场春游     
[事件]草长莺飞四月天,春游踏青正当时。但在郑州的一些学校则上演了春游“怪事”——在学校的操场上搞春游。这样的“操场春游”就是让学生从教室出来,围坐到操场上,吃着零食,互相介绍外面的景观,一起想象大自然的美好。——2007年4月2日《河南商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