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语言既与化互为依存,又是化的组成部分。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导入化知识应循序渐进,应从词汇教学为先导内容,同时应注重中外化对比。  相似文献   

2.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成为脱离文化背景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而应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知识,并以此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重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忽略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我们认为,外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而应同时将有关目标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明确地纳入教学内容。加强文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交际技能。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而且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文化教学的内容,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人,全面提高大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高蕾 《文教资料》2013,(16):29-30
外国人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把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寓于语言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本文试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外语教学中 ,文化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应通过多种方式把相应的文化知识贯穿于语言课堂教学中 ,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日语教学不仅应重视语言教学,而且应重视文化素养的传授。只有充分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才能真正掌握外语。教学中应注重语言与文化知识传授并进,以便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蒋菲 《成才之路》2014,(4):66-66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已经引起外语工作者的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语言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文化知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背景下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而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已经成为日语教学中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授日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领会不同语言表达包含的文化差异,因此,探究一种适合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文化教学模式,对日语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交际离不开语言和文化,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注重文化知识的培养。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为例,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朱湘的诗充满着深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同时又特别讲究诗情、诗意、诗形、诗韵,注重诗的音乐的美。他的诗学思想与他的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是相谐和的,其诗学观是以爱国思想、民族意识为主导的。在朱湘看来,作为真正的诗人,要在对自然、人生的歌咏中,显现诗人的内在的本真情感,而这本真情感的显现又必须在诗形上符合“诗的真理即是美”的审美标准,因而关注人生社会、亲近自我情感、注重艺术美就成了朱湘诗学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戴复古在饱尝种种人生况味之后,以其独特的审美发现展开对乡关之思的艺术叙写,凸显出诗人细微的生活体验和审美心理感受,表现出极强的审美意义。戴复古诗歌中的乡关之思主要呈现为以下几种审美范式:对节感怀、遇物思归、寄情山水、直抒襟怀。  相似文献   

13.
梅格即人格 契合两无间——谈苏轼的咏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的咏梅词主要采用遗貌取神的表现方法 ,收到了形肖神完的艺术效果 ,并将咏梅与个人的身世感慨、人格精神结合起来 ,寄托深厚 ,既有对前人创作经验的继承 ,又有自己的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4.
丰湖美景引起了黄遵宪对人生道路的思索,并创作了一批诗作。游丰湖诗反映了中国青年士子受西方社会文化影响之前的基本状况。在诗中,黄遵宪已发出了改革传统的呼号,甚至表达了对于传统学术文化的批判,但他仍未走出传统。在诗中,黄遵宪表达了以苏东坡为偶象和以宋湘为学习榜样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师从苏轼和宋湘的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15.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英明君主之一。他一生积极有为、奋发进取,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其政事之暇留下的一千多首诗歌就是这种精神最好的注解。康熙的诗歌无论是关于靖国安邦、关心民瘼、善始善终,还是关于接受新事物、反对神仙方士等,都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其终极目的是为实现一生孜孜以求的太平盛世理想。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著名诗人白振华的诗向读者敞开了其作为新加坡政治家的情感世界。他以诗人的感觉,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用时而激越时而柔和、时而乐观时而哀伤的富于变化的语言,抒发着内心的深情与沉思,创造了一个爱与情的斑斓世界。他的诗歌无疑很好地诠释着他的爱与美的哲学,在他的诗中,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与社会是融洽的,人与人是相爱的,白振华用他的“爱”的眼神发掘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美。白振华的诗有着睿智的哲思和生活的智慧。他以鲜活的语言和自由的形式,在随意的书写中蕴涵着朴素的哲理。  相似文献   

17.
申艳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语言传达举重若轻,深刻的人生感悟、锐利的批判精神灌注于众多的物象之中,体现了诗人的忧患、悲哀与顽强。在对故乡的深情凝望中,申艳不仅为农耕时代的人性美、古朴美唱挽歌,也为农耕文明的漫长与停滞、窒息活泼的现代生命感到悲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论述文艺思想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蕴舍在其中的文艺戋学内容,提出了文艺美高于生活美的科学论断.解决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同时将追求艺术美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重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他所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中生动地体现着自己的审美观,是艺术美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晏殊是北宋重要词人,其《珠玉词》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在抒发情感时常多一份思致与理性,表现出以理节情的理性之美;描写景物纤细雅丽,韵味无穷,具有含蓄蕴藉的兴象美;他常用细致的词调表达那种纤细幽微的感受,具有锐敏深刻的纤细美。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作为英国学史上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的济慈,其诗歌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给人留下了美的享受。然而在他的相当一部分的作品里。诗人同时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既艺术地描写美好的理想生活。又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本将结合诗人的某些诗篇。重点分析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