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语的语义模糊现象是词义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本文立足于语义的模糊性,阐述了汉语言应用中的模糊义和精确性相互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释了语言中的语义模糊现象,讨论了语义中哪些词有模糊性,以及我们平时应如何对待和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模糊词和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模糊性。人类语言的模糊性在词语的意义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本文试从模糊语义的定义,表现,特点及模糊语义和语境的关系等各方面对语义的模糊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义含糊是语言诸多层次模糊现象中的一种。文章通过对诸如模糊、笼统、两可、含混等现象的阐释与分析,就英语中的语义含糊现象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语义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语义具有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语义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模糊(fuzziness)、歧义(ambigui-ty)和含混(vagueness)。文章分析语义不确定性中的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说明语意的模糊虽有违交际中的"合作准则",但却能提高表达的艺术性,取得意外效果。  相似文献   

6.
模糊句义     
关于模糊语义(词语的意义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问题,我们曾在本刊一九八三年第四期上作过讨论。这里,我们打算谈谈模糊句义的问题。模糊句义是指句子的意义不确切.值得强调的是,模糊句义不是一种语病。它客观存在于语言实际中,具有独到之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模糊句义的类型、功能,界限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即语义的不确定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也是翻译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从语义,句法,篇章三个层次审视英汉语言中的模糊现象,进而探讨以模糊对模糊,实现翻译中模糊对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胡蓉 《考试周刊》2011,(59):39-40
文章首先引出模糊语义概念,并从语言的属性和人类的思维方式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指出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普及,且在广告语中的模糊语现象更为常见。然后通过具体实例对广告语中所使用的模糊词加以分析,旨在论述模糊语义在广告语中的运用所产生的修辞功能,阐述其在增强广告效果的同时对广告的商业价值亦产生积极影响.突出模糊语在广告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许青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6):127-130
结合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和模糊集合理论,探讨语义的模糊性。分析语义范畴模糊性背后的认知理据,并对范畴外延不确定性、语义交集现象、模糊分界的相对性以及模糊语义扩大的方向性等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广告语言不但具有准确真实的特点,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本文从认知语义范畴的角度分析了广告语言存在的模糊性,并通过语义范畴理论对广告语言中的模糊词进行了分类。语言研究者和消费者应理性地看待广告中存在的模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使用英语语言时,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通的现象。但是由于语义和语境的不同,模糊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含义。通过分析容易产生模糊含义的英文文句类型,了解语义模糊的英语文句在日常使用中的重要性,以期引导学生分析和使用模糊语,帮助学生根据使用环境和对象等的不同,准确地翻译英文和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讨论汉语组合中的偏义现象。偏,是就组合中的位置而言;义,指语义或主题。偏,表示集中地显示整个语言单位意义的所在;义,即从这个所在集中地显示出来的意义。两个在语义上或相反、或相类、或相承的语言单位组合之后,其主要意义由其中一个单位来显示,另一个单位只起陪衬、对照或提示等辅助作用,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偏义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王珍 《考试周刊》2010,(11):37-39
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及自然语言中。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首先提出模糊理论,随着语义学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模糊语义都更加关注,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对模糊语义理论的研究一直有许多争议.本文试图对模糊语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阐述.由于模糊语义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对模糊语义研究有一些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我们的交际。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理论研究自然语言中模糊现象的学科。语言的模糊性包括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语用模糊指的是交际过程中的交际参与者对意义的表述或者解释不确定的种种现象。在《大学英语 》教学中,经研究发现语境类考题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常见题型,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研究语用模糊的相关理论,能帮助分析语境类考题的分类及难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都会遇到语义模糊现象。语义模糊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整体性、不确定性、相对性、程度性、不可取消性。  相似文献   

16.
王莉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3):124-126
一个语言符号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时就会出现歧义或语义模糊现象。广义上来说,语义模糊包含了歧义现象。但两也存在区别:歧义是孤立地对语言符号进行解码时产生的,借助语境很快便消失;而模糊现象是语言符号内在的语义不清晰和不明确所造成的,是语言的内在特征,有语境也不一定能消除。  相似文献   

17.
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数的基本功能是用于计算,但在民间语言和学作品中,数字常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这是数字的模糊语义现象;这种模糊语义的数字具有比喻或夸张的修辞功能,我们根据语义等值和功能对等的理论,探讨汉语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分裂义动词为对象,对俄语多义动词语义衍生中的客体题元层级化问题展开讨论。我们首先将建立由题元数目层级(概括题元层级)、语义角色层级、语义次范畴层级、论元形式层级及角色配位层级所构成的客体题元层级化描写框架,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分裂义多义动词语义变化的客体题元层级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相关分析、研究将能深化我们对动词多义语义关系实质的认识,同时能够对客体题元理论及其相关的动词语义、句法问题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个语言符号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时就会出现歧义或语义模糊现象.广义上来说,语义模糊包含了歧义现象.但两者也存在区别歧义是孤立地对语言符号进行解码时产生的,借助语境很快便消失;而模糊现象是语言符号内在的语义不清晰和不明确所造成的,是语言的内在特征,有语境也不一定能消除.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语义模糊指的是语言符号所指概念的外延边界不清晰。我们把凡是在效用性上能使人产生界限不清、意义含混、信息不明的现象通称语义模糊。语义模糊研究可以从静态的语言平面和动态的言语平面分别进行。在语言平面上,语义模糊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手段表达的概念不清晰。在言语平面上,语义模糊主要表现为说话人的信息、情感、意图、立场表达上的不清晰。语义模糊最终体现为一定的内容、手段和效用表达的不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