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宋国华 《阅读》2009,(6):22-23
同学们,写记叙文少不了写人物,写人物就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2.
毕传高 《阅读》2012,(12):22-23
文章中精妙的人物语言描写是写活人物的一大法宝!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语言描写方法。喃喃独白,凸显心事 语言描写第一式——独白式,即将人物的心事以自言自语的形式融入文章之中,达到心理描写的目的,突出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3.
陆京梅 《阅读》2011,(9):21-23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曾说过:"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了。"可见,成功的语言描写总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如何使语言描写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呢?写好提示语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忠平 《阅读》2013,(23):18-20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语文书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课文很多,比如:《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常常借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阅读这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留意这些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品读、感悟人物的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5.
历史著作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在来源上主要有固有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合理推想三种途径;史学家将历史人物的语言勾画、呈现出来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勾画、重建真实可信的人物语言并非易事,它对史学家有特别的要求;同时应当注意到,同样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在历史著作和文学作品中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6.
夏晓勤 《阅读》2014,(10):22-23
平时熟悉的家人、老师、朋友,要在作文中描写出来时,却往往让很多同学发了愁。该怎样才能把一个人描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呢?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可见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很重要。小铅笔头:我最怕写人了,我的作文总干巴巴的,写不了几句,怎么办呢?小书虫:哈,我有一招!叫:“人物勤开口!”用了我这招,写出来的作文可生动了。  相似文献   

7.
刘艳斌 《阅读》2015,(14):22-23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即使只见过一面,其行为举止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文章也一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多角度描写,就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深刻。一、描写行动,让人物“站”起来作家老舍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的确,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因为一个人的行动、动作最能反映他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所以同学们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人物的行为举止写具体,才能写“活”人物。例如:爷爷拾起我随手扔掉的饼干包  相似文献   

8.
王杨梅 《阅读》2014,(47):18-20
<正>在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人未出场,却因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就是语言描写的妙处。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关注人物的语言表达,用心去解读言语之中蕴含的深意和  相似文献   

9.
《等待戈多》从人物刻画、语言叙述、背景描写等几个方面都体现了贝克特戏剧中的支离破碎。贝克特眼中的世界是破碎的、分裂的 ,人物都是不完整的 ,语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完全成了文字的胡乱排列组合 ,人们生活的场景也与外界完全隔离 ,人们完全处于封闭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10.
万进 《阅读》2008,(11):20-21
一位作家说过,“在所有的艺术语言中,最要紧的是动词”。而动作描写更是通过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去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梅志军 《阅读》2014,(47):28-29
<正>如何写活笔下的人和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老师觉得有这么两句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可以帮助我们写活人和物。眉毛胡子一把抓说到"眉毛胡子",很多人就想到人物的"外貌描写"。确实,写好外貌,才能将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外貌描写,包括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等进行描写,但是不是要在作文中面面俱到将人物的这些方  相似文献   

12.
李海华 《阅读》2014,(38):22-23
平时熟悉的家人、老师、朋友,要在作文中描写出来时,却往往让很多同学发了愁。该怎样才能把一个人描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呢?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可见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很重要。小铅笔头:我最怕写人了,我的作文总干巴巴的,写不了几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3.
周婷 《阅读》2008,(11):22-24
同学们,人物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态等,虽然它在作文中占的分量不重,但如果写得好,不仅会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突出人物精神品质,烘托主题思想。人物外貌描写可有讲究了:  相似文献   

14.
写好描写人物的作文一直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以往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把总结出的写好人物的方法在课堂呈现后,学生练写。但我们是以单元教学为依托,引导学生在众多写人的文章中自行总结归纳写好人物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相似文献   

15.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作品运用对话描写艺术生动刻画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基于对话理论,通过分析祝庆英和黄源深两位先生汉译本中的语言对话,评述译者各具特色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契诃夫小说的特点。作者认为:契诃夫小说具有对白性、人物语言行动性、场景舞台性等戏剧特点,这是其作品写得短小精悍的成功的秘决。  相似文献   

17.
从凌叔华独特的生活、艺术创作经历入手,分析其小说的内容及艺术风格.内容方面从女性小说和儿童文学两部分分析,指出描写"大宅门内的女人社会" 的忧郁、孤寂和走出高门的新女性琐屑、平庸是其取材特点;儿童小说也令孩子们感到亲切,她对孩子的童趣以及寂寞、委屈等等无不写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艺术方面从心理描写、结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从而指出凌淑华对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治芳 《阅读》2023,(31):41-44
<正>【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学会写“豹、娶”等11个生字。2.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3.借助文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感受人物的智慧。【教学重难点】1.在对人物的言行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2.在熟悉课文情节的基础上,简要复述课  相似文献   

19.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关于北美殖民时期恋爱悲剧的罗曼史。《红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对人物、情节、语言展开隐喻式的设计想象,呈现出较为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主要探讨《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红字》象征手法在人物心理描写、直觉描写、冲突描写中,有着较为细腻与深刻的刻画。  相似文献   

20.
吴淑 《阅读》2006,(1):15-15
课《微笑着承受一切》写了我国女子体操队员桑兰在参加一次世界性的体育竞赛中意外地从马箱上摔了下来.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她微笑着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一切。中的语言描写只有两处,却把桑兰面对伤痛和不幸.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