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阅读批注则是生本对话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批注,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读与写,还能提升阅读实效。教师可指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进行预习阅读批注;围绕文本重点,进行品析阅读批注;围绕文本情感,进行反思阅读批注。  相似文献   

2.
<正>批注阅读是学生学会阅读的最佳途径之一。遗憾的是,不少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即便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批注,也大多浅尝辄止,学生刚刚熟悉内容,就被叫停。真正的批注阅读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不理解的地方和最有体会的地方"进行批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元对话。本文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陀螺》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浅谈批注阅读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批注式阅读能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为了保证批注式阅读的高效,教学中应做到:把握好批注时机,让批注式阅读回归文本主旨;鼓励有效质疑,让批注式阅读紧扣文本重点;注重巧妙引领,让批注式阅读促进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阅读。批注式阅读就是一种学生对文本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法,能够展现学生的动态思维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批注式阅读的价值,指导学生在美词佳句处批注,在重点难点处批注,在疑惑不解处批注,在情感升华处批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批注式阅读就是学生在独立阅读中,与文本进行对话,用笔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发现,表述自己思想的过程。批注式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从教会方法、给足时间、深层引导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  相似文献   

6.
圈点批注是我国传统的有效的读书方法。圈点批注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书时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自主了解文本。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师应传授并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7.
批注阅读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一种读与写、想与悟相结合的高效阅读方式,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目前,语文课堂的批注阅读陷入了游离文本主旨、偏离文本重点、缺乏文本思考的误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内容进行批注阅读,让批注阅读回归文本主旨、回归文本重点、回归文本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批注阅读在文本对话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批注式阅读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阅读模式,在课前,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形成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教师在备课中进行批注,形成教师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教学中师生对话,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课后反思阶段则是学生对自我阅读过程的一个反思,形成的是自我对话。正是在这个对话中,学生从拿到文本到初步感受文本,再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最终生发出自我的感悟。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批注式阅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得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文章从传授批注方法,引导学生读思结合;深刻体会文本,激发学生内心共鸣;灵活运用批注,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批注式阅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得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文章从传授批注方法,引导学生读思结合;深刻体会文本,激发学生内心共鸣;灵活运用批注,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情感体验等更为深刻透彻。在批注式阅读指导方面,教师可以按泛注、同注、悟注这三个阶段来实施,以使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更加全面、深刻、透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批注既是一种阅读,也是一种表达,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接触的重要契机。教师要从批注活动的思维本质入手,分别从分层体验、借助图片、点拨指导三个不同维度,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批注,帮助学生积极构建批注阅读的基本模式,为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  相似文献   

13.
张会敏 《江西教育》2022,(44):61-62
批注不但是学生对于文本理解的体现,而且是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印证。运用批注的方法展开阅读,既有助于学生深入有效地理解文本,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提出,激活经验,唤醒批注认知;凭借经验,尝试实践批注;借助示范,深化批注理解;明确方向,形成批注经验。  相似文献   

14.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能让学生深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获得思想认识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批注、根据教材的批注阅读单元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按照批注的序列性特点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不仅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任海燕 《成才之路》2014,(20):80-81
批注式阅读是传统的阅读方法,古已有之,今日沿用对于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一、初制方略,蓄积跬步以图千里 批注能力形成离不开教师初期的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时,关注的点不同,批注的方式和内容也会不同。文字批注有文字批注的系统,鉴赏批注有鉴赏批注的章法,感悟批注也有感悟抒发的形式。因此,通过引领,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系统化的方法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批注之前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系统化方法的形成,是批注这种阅读技能在学生的认知图式中潜移默化为内在习惯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可将批注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来梳理引导策略。其一,基于文本大意疏通为目的的文字批注。主要用以解决学生在初读文章的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读音、新词释义、段落结构、文章大意、疑难问题等方面的标记,大多使用一些固定的符号。其二,基于文本重难点理解为目的的启发性批注。主要用以学生阅读释疑、鉴赏文法、抒写心得等方面的阅读注解。该阶段的批注活动,其内容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其形式则主要以学生在页头书脚、字里行间的文字表达为主。其三,基于学生批注阅读能力提升的延伸批注。主要有学生自主查阅文本,进行个性化批注。  相似文献   

16.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将传统的批注引入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简洁的书面语言和一些符号在文本上做注释、写感悟,为学生阅读文本留下认知与思考的痕迹,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要帮助小学生深度理解语文文本,掌握语文教材中的情感与知识,教师必须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活动,在阅读的同时推动教学工作,锻炼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批注式阅读通过对文章的批注、点评来记录学生的学习灵感,帮助学生整合语文知识,教师要设计多元化教学互动方案,通过批注引导学生鉴赏、表达。本文对如何利用批注式阅读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以问题研究为方式,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在这个动态的思维过程中,学生依据知识储备,设身处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  相似文献   

19.
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找到读书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的个性得以神采飞扬。批注式阅读包括哪些方面?有哪些作用?(一)感想式批注,利于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二)联想式批注,能够由此及彼,实现文本迁移。(三)质疑式批注,能够激思增趣,培养探究精神。(四)评价式批注,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主人。(五)补充式批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邵琴 《考试周刊》2011,(47):51-52
批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语言文字,研读文本,读出文本的个人意义。在阅读中,开展批注式阅读可以根据实际,以课题、文本的中心句、文本的重点段或是篇章结构为主题,确立正确的阅读目标,运用质疑、感悟、联想等批注方法,抓好批注阅读的实施和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