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全国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在本地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代文宗”纪晓岚故乡这一乡土文化资源,使乡土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实现有效整合,以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巨少杰 《甘肃教育》2020,(5):162-16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风俗民情、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话题等都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区都蕴含着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竭尽全力开发,积极利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乡土文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帮助充分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既能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又能让学生对优秀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防止小学语文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应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欧天虹 《柳州师专学报》2014,(2):150-152,149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展开教学,以达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以广西为例,乡土资源包括地理和旅游资源,当地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经济和主导产业资源等。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乡土素材,就是长期积淀下具有浓厚本地色彩的各种文化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乡土素材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来说,乡土素材乃是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迈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型进程中,整合乡土历史文化,发展语文课程资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塑造人文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本文以渔湖地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发展为例,提出应合理整合和发展社区乡土历史文化的课程资源,以促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离不开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强大的应试教育"绑架"了本色语文。当下,很多学生只知道"从书本上学知识,到试卷里要分数",对周遭的一切无比陌生,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语文课程资源单一,学生知识素养单薄,更遑论视野与能力。通过多年实践,我在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探索并实践了乡土文化资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的方法、途径与实施原则。一、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与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7.
将乡土文化引入语文课程,既体现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也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可利用乡土文化教学资源,充实语文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品质,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能留住乡愁,而且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只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才能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只有融入乡土文化,才能根深叶茂。学生的语言发展也只有依托于乡土文化,才能更充实与丰润。因此,本文提出要变换诵读形式,在激发兴趣中促进言语发展;转变感知维度,在调整视角中促进言语发展;巧妙解构资源,在辨析形式中促进言语发展;创设浓郁情境,在情感熏陶中促进言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费灵芝  肖菊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2):76-77,80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创设富有生机活力的新课堂,利用独特便利的乡土文化开展语文课堂燕赵文化行活动,引导学生从中去学习语文,了解家乡地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乡土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一部分,在广大农村,有优雅的自然环境、广博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些优秀乡土文化,为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乡土文化融入农村中学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融合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探讨了乡土文化融入农村校本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子拢 《学苑教育》2019,(10):30-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让乡土资源走进语文教学,有机渗透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对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热爱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程 《现代语文》2011,(3):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乡土文化是乡土作文教学的丰富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呢?下面以甘肃会宁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现象为例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启智学校将乡土资源与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把乡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掌握生活的技能、生存的本领。  相似文献   

14.
<正>乡土资源作为语文课程中的课外学习资源,往往很容易被教师忽视。国家课程虽然也尽量顾及历史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变性,但由于受到课时、观念评价标准与条件的限制,只能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这就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巨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习作资源,把乡土文化资源融进习作教学,以优化国家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各地可供语文教学的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自然资源、地理资源、其他资源)肯定是极为丰富、各具特色的。"于漪老师也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乡土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是的,乡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我们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广阔的农村,有千姿百态的春夏秋冬的自然景物,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有焕然一新的现代气息。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作为教师,我们教学时要在充分利用"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切实挖掘、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  相似文献   

17.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让学生在了解乡土文化资源的同时,强化对家乡的热爱。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改的过程中,乡土文化资源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本地的乡土文化有一定的印象和了解,结合乡土文化资源对历史事件进行讲解,能增加学生的熟悉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三篇中提到:"学校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本地区、本民族传统的、乡土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要善于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学校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感悟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至用乡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用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用乡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9.
美术资源是属于当地人薪火相传的地方文化。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旨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艺术作品。将乡土资源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这对于乡土美术和学校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给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一、乡土美术特色课程,升华了学生思想情感,培养了学生综合创意。乡土美术特色资源来自于学生校园、学生生活,学生对之有一种亲情、乡情。学生用彩豆、芦苇、稻草等乡土资源进行大胆构思、技法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连小玲 《学周刊C版》2014,(10):153-15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向广阔的社会扩展。我县拥有丰富的乡土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乡土资源,克服各种障碍,带领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体验生活,指导学生写出具有乡土特色的作文,抒发内心的真实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