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潘慧莉 《文教资料》2006,(24):94-95
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质特征为“意境”美,本文从“意境”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实现“意境”教学的途径,指出教师只有通过对古典诗歌“意境”的分析,才能抓住诗歌的内质,才能把分析古典诗歌落实到实处,才能使学生受到古典诗歌美的熏陶,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小枫《重启古典诗学》首先要确立的是文化的“价值尺度”,就我们迄今所拥有的“价值”来说,“古典学问”是最高的“尺度”,其次也提出了“如何读古典”的问题。在后一问题上,伯纳德特与其学生的谈话录《走向古典诗学之路》提供了一个理解“模型”。“不确定的二分组合”是伯纳德特古典解读的一个重要观念,他的人生故事和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也可作如是观。“引子”中的两个故事启示我们,阅读古典首先需要面对我们自身的精神困惑。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古典史学中,人本主义的历史观从古典史学的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史学家们以“人事”代替了“神意”和“天命”,充满着朴素历史唯物史观。但在历史的发展问题上,中西古典史学家们,尤其是西方古典史学家们,大都有着浓厚的“尊古卑今”和“怀旧”情结。受其影响,必然会产生历史观上的“历史循环论”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谓“满族古典哲学”,包括以纳兰性德、曹雪芹、文康为代表的“伦理思辨”(即“补天”思想)和以康熙皇帝、纳兰性德为代表的“自然思辨”。满族古典哲学具有下列特征: (1) 民族性满族古典哲学的渊源,是满族古老的天命论,满族古典哲学的起点,是满族天命论中的“至诚观念”。满族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包括满族的杰出君主和杰出作家。满族古典哲学的产生,是满族古老的“至诚观念”与汉族传统哲学互相接触、彼此冲击  相似文献   

5.
牟新宇 《广西教育》2012,(30):36-36
古典诗词教学的“引导入境”和“输出导入”是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两个必须重视的要点,而且应该贯穿教学全过程。这是改革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曹秀云 《学周刊C版》2024,(2):134-136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既能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又能厚植学生语文素养,塑造其个人品格。教师应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全力提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效率,以便发挥古典诗词育人功能,助力学生综合发展。文章对此展开了一些探讨,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效率的实际意义,提出“激趣”“诵读”“推敲”“创境”“合作”“溯源”“拓展”等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悠悠”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而且也是极美的一个诗歌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诸如“斜晖脉脉水悠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等名句俯拾即是。许多古典诗歌作品正是因为“悠悠”的恰当使用而使得全诗形象鲜明,气韵生动,声情并茂,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8.
“意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诗歌中。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独特魅力,使中国古典诗歌以其具体、形象性而著称于世。本文通过中外诗歌的对比,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具体直观性凝炼性、丰富性以及象征意义等特征。而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得以成为世界各国诗歌中一颗耀眼明珠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9.
叶相国 《文教资料》2007,(11):162-164
古典诗歌鉴赏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古典诗歌美的形象构成,大致包含“言”、“象”、“事”、“意”、“旨”五个重要层次。高中阶段的审美鉴赏教学应大胆走进“深水”,精选部分佳作进行深度切入和示范性解读,把学生带入古典诗歌美学的纵深地带去获取美感和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创造了“太阳”意象,表现出一种“太阳”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为“太阳”意象内涵的独特、丰富,其化渊源乃中国古典学的古典意象、古典哲学的“阴阳”之道及古典诗歌颂日的传统。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言”“象”“意”是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三大元素。分析“言”“象”“意”之间的关系是古典诗歌赏析的常用手法。在诗歌中,“言”是“象”的载体,因“言”而成“象”;“象”是“意”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古典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一直是两个容易让人混淆的概念。本文以“文献”释义为切入点,阐述了文献学的学科属性及其研究视野,进而辨析了“古典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的异同,并揭示出造成两者混用的原由。  相似文献   

13.
王珍 《文教资料》2014,(15):35-36
在汉语古典语言中,古典散文语言“线性连续”性表现得非常外显,而格律诗词语言则更多地具有内隐的“非线性断续”。现代汉语的白话语言,在新诗中主要是“非连续”性的,然而在新诗草创阶段,同样具有“线性连续”性的表现。从古典到白话,无言形式的改变,并没有切断语言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考察了古典诗词中的形神关系。探讨了“形神兼备”这一诗美原则的历史概貌及这一原则与老庄哲学的渊源,继而通过对一些古典诗词名篇的具体分析,分别作出“传神写照”、“妙得神理”、“虚处藏神”、“虚字传神”的论证,使古典诗词中形与神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历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大难点。《考试大纲》在“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中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典诗歌鉴赏复习中,考生如能理清古典诗歌的五大关系,定能突破古典诗歌的鉴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戏剧是在散文、诗歌高度繁荣后才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有了诗歌创作丰富经验,所以古典戏剧艺术成就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已臻极致,古典戏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主脑”,“关目”与“语辞”三个方面,这些成功艺术技巧不仅使我国古典戏剧达到辉煌的创作高峰,也为现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从古代“阴阳”观念入手,阐述“阴阳”观念的历史渊源,与中国古典哲学、古典美学、文学批评等观念的关系,旨在说明古代“阴阳”观念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古典情怀的内涵以及培养学生古典情怀在当今社会尤其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入手,通过古典情怀所具有的“博大的仁者胸怀”、“执著的沉静思想”和“永恒的追求精神”三个方面的内涵,对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典情怀进行分析阐述,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重视对学生古典情怀的培养,给学生以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并且使学生通过阅读背诵、积累和鉴赏文言文来培养其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19.
说“奇”     
“奇”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本通过“奇”的历史溯源.揭示出“奇”的丰富蕴涵.并进一步讨论“奇”对中国古典艺美学建构之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还原”与“发挥”: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大兴 《师道》2010,(3):43-45
古典诗词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教好古典诗词?根据我的经验,应该注意两个方法:一是“还原”,一是“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