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我们教师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  相似文献   

2.
十几年的教学生活,使我养成了读学生眼睛的习惯。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里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喜欢看人的眼睛,读人的内心,而学生们眼睛中幼稚、天真的童话世界,是我最喜欢读的。每天早上,我都会早早来到教室,等待着一个一个孩子踏着铃声走进来。有的孩子眼睛里充满了欢笑,有的孩子眼睛里充满了兴奋,有的孩子眼睛里是忧郁,有的……我不放过每个孩子的眼睛。我走到眼睛充满欢乐的孩子面前,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告诉老师,今天早上干什么了,这么高兴?”孩子就会笑起来,快活地告诉我今天早上的高兴事儿。而我,会…  相似文献   

3.
王亚 《幼儿教育》2000,(11):26-27
什么时候摸孩子的头,根据经验,我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问候幼儿来园时,对我说“老师早”,我就轻轻摸一摸孩子的头,表示应答。这会给孩子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因为孩子会感到老师很喜欢他,家长看了也会放心地离去。离园时,用同样的方法互道再见。2.表扬每当孩子有进步或表现出色时,除了言语表扬,我也不忘摸摸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儿童必须走进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出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就应当走进童心世界。一、"蹲下身子看学生"在老师眼中,学生是"小"的,因为我们总是站着看他们。老师应该走进儿童的世界,和他们打成一片,我们必须蹲下来。有一次,一个大人发现一个孩子聚精  相似文献   

5.
凭借技术的、诊断性的、工具性的语言来对待孩子,实际上就是在精神上放弃孩子。父母或老师如何看孩子?有一种独特的、教育学的方法吗?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看孩子的方法。也许,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因为看是一种感官行为,难道我们不都是以相同的方式看孩子吗?比如说,我们看见的是同一个面貌、同一个动作、同一个孩子在跳绳或画画。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育》2002,(27):24-24
吴放老师:我的班上有这么一些孩子,平时常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很容易接受,但不久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该如何彻底根治?季军季军老师:你好。你提的这个问题,以前也曾有不少老师问过我。看来,它颇具普遍性,是幼儿园老师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在讨论如何“根治”这种“屡教不改”的行为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幼儿的一些心理与行为特点,试着找一找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我们知道,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  相似文献   

7.
正实话实说,我对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的教育还没有进行深入了解,所以不敢点评,只能从面上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说了一句话:"在我看来,判断是不是真正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唯一的标准就是‘用谁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应该作为学校做任何事情的标准。"我觉得这段话讲得非常好。我们做校长和老师的,  相似文献   

8.
一位新班主任,有一次在班会上对全体孩子说:"你们要是犯了错误被巡查人员记下名字,就必须写500字的检讨书。大家有没有意见?有意见的请举手。"绝大多数孩子都高喊:"没意见。"只有极个别孩子举起右手。老师看了看他们,继续  相似文献   

9.
孩子就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经常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经常与孩子沟通,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眼睛     
记得中考那年,我经常练习的一篇作文是《老师的眼睛》。那时,我总是努力想从老师的眼睛里读懂些什么,作为自己作文的素材。而今,我也成了一名老师,每天面对孩子们。我仍然要去读眼睛,只不过读的是孩子们的眼睛。孩子的眼睛清澈、明亮,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孩子对老师最真实的看法。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因为一件小事对孩子抱怨、发脾气时,孩子眼中对你的疏远、惧怕和敌视?当你经常对自己喜欢的孩子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时,其他孩子眼中对你的不满、怨恨和渴望?当你真心地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与他们共同游戏,给予他们平等、真诚的爱时,孩子眼中…  相似文献   

11.
竹林子把小测试卷交到我手上时,用的是很严肃的语气:"妈妈,这篇作文,我还是用了老师的开头,因为我担心自己写的作文,老师会不给我分数。"然后孩子话锋一转:"可是妈妈,你放心,不给老师看的作文,我就不这样写了。"  相似文献   

12.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用眼卫生。用眼卫生不仅仅是保持眼睛的干净,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在生活中有些事项一定要注意。比如,如何对待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呢?孩子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是肯定的。电视是现代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但是对于儿童,控制得不好,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家长不要把电视当成哄孩子的工具。如果为了不让孩子捣乱,把孩子往电视机前一放,只顾忙自己的事情,长此以往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视力问题。此外,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看电视的距离应该大于电视机对角线的5倍。2.看书要掌握…  相似文献   

13.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书的礼赞》中这样说道:"任何地方,不仅在我们这时代,书籍正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各种科学的开端。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文学让孩子对世界多了温情,而科学则让孩子理智。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我们希望孩子多读经典,多掌握人类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所以我们除了推荐文学书籍外,还希望孩子多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因此我们给孩子推荐下面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后,面对孩子的诉说,有些家长这样哄孩子:"是啊,老师不对,我们去学校骂她!"这一来,当然会哄得孩子破涕为笑,但她今后很可能会认为,只要老师让自己不顺心,爸妈就会支持自己"抗命"。有的家长也这样做:一听这孩子竟敢批评老师,这还了得?  相似文献   

15.
哪些孩子会不受人欢迎呢?我从一位幼儿园教师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邋遢的孩子讨人嫌明明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明明在幼儿园里并不怎么讨人喜欢,因为他很邋遢:衣服很脏也不换,还喜欢用袖口擦鼻涕,所以,做游戏时同伴都不愿拉他的手。提示:家长再忙也要让孩子干干净净地去幼儿园,衣服不管新旧都要干净整洁。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在幼儿园受到同伴和老师的嫌弃,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将非常不利。太调皮的孩子没朋友成成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课余时间满地跑,游戏时不遵守规则,看到小朋友游戏就要去捣乱……一天下来不知要…  相似文献   

16.
赏识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一样需要教师倍加呵护。应该怎样呵护学生露珠般的心灵?在教学中我用了赏识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不吝惜表扬,总是由衷地肯定孩子的行为,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我也会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有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会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每…  相似文献   

17.
正"哎呀,这孩子又发脾气,真难收拾。"家长们往往会如此抱怨。"怎么办呢?这学生与人一言不和,就动起手来,真是头疼。"老师们也经常感到这样的无奈和愤怒。先哲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容易……但是要找到适当的生气对象、掌握恰当的分寸、挑选恰当的时机、选择正确的理由、采取恰当的方式……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一些孩子正是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处理不当才用拳头来说话——这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学生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拜读《山东教育》第16期“新论语”《切勿培养“学奸”》一文,深有同感。与老师们聊起这一话题,观点也比较一致:孩子越来越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变着法地讨好你,想让老师表扬他。“学奸”也大概由此。老师们的所言难免以偏概全,想得到老师的夸奖也未必是在讨好老师,具体情况应该作具体分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看大人的眼色行事,处处显得十分乖巧,家长和老师不但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是否存在问题,反而认为这样很好,是孩子懂事,讨人喜欢,这就实在不敢恭维了。孩子就其天性来说,本该是当哭则哭,当笑则笑,是…  相似文献   

19.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让自己感到"头痛"的孩子.然而,作为教师,不要轻易地为这些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可以试着给孩子"找"一个犯错的理由.你会发现,在你的帮助下.这些孩子会慢慢地变得"可爱"起来.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错了就是错了,帮他改正错误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帮他找一个犯错的理由呢?其实,给孩子"找"一个犯错的理由,并不是为孩子的错误开脱,更不是有意寻找老师或家长的所谓"不是".因为,只有帮孩子找到了犯错的理由,才能帮助他真正认识犯错的根源,进而使之逐步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20.
正家长都很爱护孩子的眼睛,可有时候,爱护的方式不对,作用却是相反的。在爱眼日来临之际,让我们用正确的方式来爱护孩子的眼睛吧。很多家长都问过医生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保护孩子的眼睛?我能做点什么来帮助孩子,让他视力能发育得更好?有什么锻炼眼睛的方法使孩子的视力更健康吗?……其实,家长要做的,是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让孩子的眼睛能够按照它的自然成长规律成长。此外,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