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美津 《新闻世界》2013,(7):264-266
【摘要】2012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从宏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选择了“个人一国家”相结合的主题,力图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中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通过筛选、编辑、重组,意在建构“幸福”框架,迎合“喜迎十八大”的政治背景。由于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报道受到了一些质疑与批评。  相似文献   

2.
魏永刚 《今传媒》2007,(12):6-8
以水为主题的一系列报道成为《经济日报》2006年报道中耀眼的一章.《科学发展看五湖》《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莫让雨水空流走》等等,这些报道紧扣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报道.其中最夺目的当属"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系列报道,这组报道以其主题重大、写作精心而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水文章"的"开篇"则是"科学发展看五湖"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3.
2012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系列报道.报道中采访了大量平民百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宏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选择了“个人一国家”相结合的主题,力图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中观层面看,“幸福调查”通过筛选、编辑、重组.意在建构“幸福”框架。迎合“喜迎十八大”的政治背景;在微观层面上,“幸福调查”采用了“原生态”的叙事方式,淡化了导演痕迹,力求在细节上展现真实。但由于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宏观框架与微观框架间缺乏有机的融合,报道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与批评。  相似文献   

4.
8月23日至31日,《襄樊日报》在头版最上部通栏位置连续打出《襄樊市抓机遇系列报道》。这是一组反映襄樊市近年来抢抓机遇图发展的成就报道。请看这组报道的阵势: 8月23日,系列报道之一:借春潮开闸门——看我市怎样抓思想解放机遇; 8月24日,系列报道之二:借东风上青云——看我市怎样抓东汽重心东移机遇; 8月25日,系列报道之三:借长江兴汉江——看我市怎样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机遇; 8月26日,系列报道之四:借深水行大船——看我市怎样抓三峡工程上马机遇; 8月28日,系列报道之五:借国牌创优势——看我市怎样抓军工企业乔迁、发展高新技术机遇; 8月29日,系列报道之六:借大城壮名城——看我市怎样抓大城市建设机遇;  相似文献   

5.
30集系列报道《改革大潮看神州》从9月10日起在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到10月10日播完。这是中央台领导及编委会继《边城行》之后,1992年组织采写的又一个大型系列报道。象这样大规模,密集式地在《新闻报摘》中宣传30个省、市、自治区的改革开放,在中央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听众来信认为,这组报道“有鲜明的舆论导向”,“有新意、有深度、有声势”,“非常适时、振奋人心”、“是献给十四大的一份厚礼”。组织这个系列报道是台领导依据1992年  相似文献   

6.
江西日报社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中,依托全媒体传播矩阵建设,以“高站位谋划、系统化推进”的战略思维、“全方位统筹、多平台发力”的战术谋划,实现重大报道主题精准把握、角度巧妙新颖、内容由浅入深,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7.
解疑释惑 引导经济热点 报道案例分析之六: 从“价格战”专题看如何在日常经济现象的报道中把握正确导向 案例: 从2000年7月31日开始,《经济日报》推出了“如何看待价格战”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在8月份迅速达到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媒体喜迎十八大的“同题作文”中,宁波日报搭准时代脉搏,创新报道视角,独辟蹊径推出“‘10年10个词变’看科学发展在宁波”系列报道,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通过细微变化反映时代变迁,令人耳目一新,是创新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9.
2月2日-9日.楚天金报派出4名记者,分赴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温州、宁波、绍兴、义乌8个城市.调查农民工就业情况.在江城媒体中率先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赴沿海看求职”.陆续推出了8个整版的专题报道。报道从为赴省外农民工就业提供服务的角度出发。引导农民工理性外出求职,做好服务,取得好的宣传效果。报道推出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省有关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给予充分肯定,中宣部新闻局第112期《新闻阅评》以《满腔热情服务积极进行引导楚天金报“赴沿海看求职”报道服务农民工》为题,专题予以表扬。  相似文献   

10.
周芳  甘勇 《新闻前哨》2014,(2):39-40
2013年9月2日起,湖北日报推出聚焦转变发展方式的“加减乘除看湖北”系列报道.聚焦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热点、难点、重点,大规模、全方位呈现,共计刊发文字报道43篇、近6万字,图片报道20多幅.受到读者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时统宇 《视听界》2013,(3):122-122
不惑集POINT 这样的样态,在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在假日报道、主题报道中,都是开创性的。在中央电视台报送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会上,评委们一致同意将《新闻联播》作为优秀栏目送评,将《你幸福吗?》作为系列报道送评。按照游戏规则,每个奖项央视只有一个名额,不过我估计,在这两个奖项的争夺中,《新闻联播》和《你幸福吗?》有很强的竞争力。因为,“看《新闻联播》居然看哭了”,来自观众的这一反映,也一定会获得评委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同题作文”如何出新报道案例分析之九: 从“走进小康”系列报道看成就报道舆论引导上的求新求深 案例: 2002年10月中下旬,《经济日报》连续推出“新变迁”系列成就报道,回顾十三届四中全会13年以来祖国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组报道跳出了一般成就报道的窠臼,从老百姓的身边事说起,探析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层变化,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在当时大量的成就报道中受到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3.
正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事件和现象,组织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系列报道,已然成为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的一大亮点。这种报道手法彰显了各路媒体在系列报道策划上增强建设意识、整合报道资源、推进题材创新以及强化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等诸多发展空间和发展趋势。然而做好系列报道必须重视新闻的策划和组织,高明的策划是系列报道成功的核心。策划是核心2013年,太原晚报成功地推出了一组系列报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1月26日~29日,《人民日报》连续4天在一版显著位置以较大篇幅刊发了4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系列报道。这是人民日报宣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头之作,由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江绍高带队,经济部与记者部共同组织完成。报道刊发之时,正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与会的一些部委和地方领导同志对报道给予充分肯定。报道在东北三省更是反响强烈。辽宁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说,这组报道主题鲜明,内容翔实全面,行文流畅,生动感人。综合篇《“雄鸡”高歌看东北》、辽宁篇《打响新的“辽沈战役”》,都对辽宁的工作作了准确生动的报道,问题抓得…  相似文献   

15.
《记者摇篮》2006,(3):63-63
近儿年,《大连日报》在开展农村报道中,以落实“三贴近”为突破口,集中人力,集中版面,注重采写“农民看得懂、喜欢看”的系列报道和重点报道,形成强势报道,影响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经济报道,着重要解 决的是群众看不懂、看了没用和 不爱看这三个问题,加强报道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通过百姓视角,寻找小 切口,来提高宣传效果。 前阵子本报推出的"2004, 我们这样走过"年终系列报道, 是对我省一年工作和经济社会发 展进行总结的重大主题报道。像  相似文献   

17.
地方党报一般采用系列报道形式,让新闻报道更有深度、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是吸引读者、久久回味的重要手段。报社采访中心每个星期一通过早会策划,用系列新闻稿件作重大题材连续报道,围绕年初市政府工作报告为中心,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舆论引导作用,小城市要有大作为,让百姓实实在在具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本文以七台河日报为例,试着从系列报道中看七台河产业项目建设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刘丽 《新闻世界》2011,(11):18-19
本文对8月12日至9月23El的《记者走江淮》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目前《安徽日报》“走基层”系列报道在宣传报道上具有的三大特色:一、从信源看,宣传工作面向全省开展;二、从内容设置上看,多做“视角下移”的典型报道;三、从写作手法上看,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使得栏目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18日至20日.湖北日报一板推出“武汉南部新经济带描画”系列报道。与传统系列报道不同的是,这组报道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短小精悍.3篇合计2100字,仅相当于某些长篇系列报道中的一篇,甚至比一篇更短。报道甫一见报,即赢得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人们认为:“这是一组开眼界的报道。”“好看好读,我们面前是一幅幅画面。”“原来系列报道可以这样写。”  相似文献   

20.
继去年成功推出大型新闻系列报道《时空新飞越空中看江苏》之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今年再出大手笔,推出了9集大型新闻系列报道《黄金江岸率先路》,深入宣传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江开发”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