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2010年"两会"期间,国内多家报业启动"全媒体"报道阵容,充分融合各种报道形式和传播介质,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报道形式,通过报纸、网络、手机、微博等各种传播载体,全方位传递两会声音、解读两会精神、反馈民情民意,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汤泠泠 《视听界》2004,(3):84-84
“三贴近”的核心是贴近群众,只有树立群众观点,努力贴近群众,才能优化新闻传播。一、满足群众需求一是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满足群众获取信息的需求。要全面充分地传播与公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事实和社会变化。假若保持沉默,知情不报,“民间媒体”乘机而入,会影响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美誉度。要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还要改进会议报道。模式化、概念化、居高临下的会议报道,妨害了媒体与群众的沟通。会议报道要早策划、巧切入、展个性。会议报道要有“议”,要报道与群众利益、群众期待关联的政策、措施或信息,会议报道要见“人”,要努力挖掘与会者的亲民之情、利民之谋、富民之  相似文献   

3.
新传播格局下,法治新闻的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互动式传播、融合式传播和嵌入式传播.三者与媒体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及民众需求的转变密不可分,对法治新闻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法治新闻从业者应充分挖掘三者的优势,从而不断改进法治新闻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4.
国内媒体的特殊“新闻品种”——典型人物报道当前所遭遇的发展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在典型人物的生成土壤发生巨大变化的传播环境中,典型人物报道已难以再现往日震撼全社会的效果,受众开始辨证地看待典型人物报道,甚至对当前的典型人物提出质疑,典型的负面效应和传播失效较为明显。随着受众信息需求的日益挑剔,及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热点报道、调查性报道和近两年人物类媒体主导的人物新闻的勃兴,典型人物报道究竟还有多大的存活空间,以及怎样拓展这种发展空间,值得充分的重视。本文试就“淡化典型报道观念”后其现实出路进行探析。一.调查与分…  相似文献   

5.
张苹 《东南传播》2015,(3):63-64
不断提高外宣艺术,从语态上更好地介绍中国,对增进外部对中国的认识,进一步树立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必须明晰对外传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其次,巧用传播艺术实现对外传播效果。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方针,讲究原则性与策略性的统一、舆论导向与信息需求的统一、真实性与报道力度的统一、客观报道与观点表达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时加强人物报道,有利于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平凡英雄,而传播力会对人物报道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人物报道传播力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探究过程中先分析了人物报道、传播力的概念,之后分析了新时代人物报道的特点与提升人物报道传播力的策略。在分析后发现,人物报道具有典型人物平民化、报道内容新闻化、传受点评互动化等特点,若想提升人物报道的传播力,就需要精选身边普通人、着眼生活普通事、引用性格鲜明语言并灵活应用各种媒体手段,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物报道,充分展现“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相似文献   

7.
陈希阳 《东南传播》2014,(12):26-28
对台传播是对外传播的重要构成之一。福建因特有的地缘、人缘等关系,是大陆对台传播最主要的前沿阵地。本文旨在分析福建对台传播体系构成的现状及问题,并基于当下传播环境变化的现实情况提出建议和对策。笔者研究发现,福建对台传播体系构成多样,善于利用有关资源,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接受习惯;同时也存在报道失衡、回避矛盾、过于说教等问题。福建对台传播管理应统一有序,增加方言节目,进一步转变观念,突显平等交流意识,拓宽传播渠道,争取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国内需求条件对于信息传播国家竞争力在规模经济优势、本土优势、先行优势的形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提高中国公民的文化素养,提高公众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积极挖掘农村地区需求潜力,细分市场结构,建立统一的充分竞争的信息传播市场,不断提高信息传播企业创新能力,以创新刺激需求,是优化中国信息传播业国内需求条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选择某些报道选题,并为使这些报道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新闻策划一般着眼于具有较大意义的新闻题材,策划者和实施者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报道,力求充分凸显其新闻价值,取得最佳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李晓亮 《传媒》2015,(23):73-75
在新闻传播中,信息价值受到传播主体的广泛重视,新闻报道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下,信息价值显然不能满足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为受众带来持续性体验的审美价值在新闻传播中逐渐受到重视.审美价值的表现需要充分重视人、观照人,在报道客观事实时运用意指性的语言表现强烈的生命意识,那么新闻报道就不会停留于功利性、实用性的信息价值的浅层,而是透过信息价值的深层表现审美价值.新闻传播主体基于对客观事实的科学认知进行审美判断,发现其中所蕴涵的审美因素,从而在新闻传播中实现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受到了受众的高度关注,逐渐成为新闻竞争的主战场。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是否及时、准确、充分并具有社会影响力,已成为衡量媒体传播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同时,当前新的传播语境与新的传播格局,也对我们的重大事件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信息日益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媒体竞争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2.
脱胎于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报道者,在新闻传播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潜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应用,公民报道者的这一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参与新闻传播的层次在不断提高,从报道新闻事件到评议新闻事件,再到参与调查新闻事件。公众报道者参与新闻传播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对事实真相的追求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一变化对整个传媒生态格局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秀清 《东南传播》2010,(12):102-103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从师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存在形式及其发展需求来看,课堂传播有赖于以师生共为主体的精神互动为基础的体验性教学。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知识要素为课堂传播中师生主体的精神互动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源,通过教师的激情讲授,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打造传播平台;课堂教学传播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教师主体的潜能的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14.
以全员策划机制拓宽晚报新闻线索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连 《传媒观察》2011,(11):54-55
新闻策划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和展现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策划的目标是树立媒体形象、产品形象,改变读者习惯,创造读者需求,营造媒体良好的外部发展环  相似文献   

15.
周雷 《今传媒》2015,(2):137-138
驻港部队身处"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最前沿,担负着宣示主权、维稳治乱、抢险救灾、防卫作战等神圣职责,世人尤为关注驻港部队的报道,尤其是驻港部队的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因此,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对外传播就成了我军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性课题。本文从传播理念、传播主体、传播议题三个层面对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对外传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准确把握其实质,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为驻港部队良好国际形象对外传播提供客观和全面考量。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全媒体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升级进步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体育报道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时期。通过微博、短视频平台、各类网站等信息传播互动工具,面向广大受众群体传播的体育赛事报道以及相关体育人物和各种体育活动新闻,满足了全媒体时代人们对体育新闻的多样化需求。本文通过详细分析2022北京冬奥会体育赛事报道的全媒体视角传播,来为我国体育赛事报道提供更多的全媒体宣传尝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和舆论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受众的内容需求和收视习惯已改变。主流媒体在融媒体环境下主题主线报道存在不足。如何唱好主旋律、提升宣传质效?分析媒体融合语境下主题主线报道的创新路径,做好主题主线报道,对于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终点,没有受众的新闻传播根本无从生存和发展。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被广泛地运用,体育新闻传播也日益走进微传播时代。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继续保持舆论制高点,必须积极使用新媒体,不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高度依赖受众而存在的传播媒介。因此,微传播时代更要加强受众需求研究,让体育新闻报道更贴近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闻媒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新闻媒体应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充分展现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描画现代农民的新面貌,传播好"三农"声音.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全媒体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并尝试探索乡村振兴报道全媒体传播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报道好两会,新闻媒体从采访准备、策划、选题、报道内容、报道方法等方面都充分挖掘潜力,在宣传、报道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前提下,力争最大限度出新,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