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一: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远渡重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航海史上的这一伟大壮举,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材料二: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  相似文献   

2.
万小菡 《文教资料》2007,(11):81-82
2005年,中国展开了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系列活动,这期间,有多家电视台摄制了相关的纪录片,回述明朝初年那辉煌的航海壮举。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央电视台与江苏电视台合拍的五集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南京电视台和中国华艺音像总公司合拍的八集电视纪录片《郑和下西洋》。当年7月,下西洋600周年纪念之时,两部片子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2005年5月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的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日。航海日是由中国政府主导,全民参加的法定纪念日活动。中国设立此纪念日的初衷在于:纪念郑和下西洋;宣传、发扬海事工作:加快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  相似文献   

4.
周宁 《科技文萃》2005,(5):135-143
一 距今整整600年前,1405年,郑和率领庞大的明朝皇家船队,自福建五虎门放洋……世界历史上不可思议、中国历史上难以忘怀的伟大远航,郑和七下西洋,从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是航海家郑和率队七下西洋600周年。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从江苏刘家港(今浏河)出发,先后七次,历时28年,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4期远达亚非30余国,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历史学家指出,郑和的壮举,比西方的达伽玛、麦哲伦、哥伦布的航海活动要早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5日-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中学生在海南三亚和西沙群岛度过了为期三天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科技暨航海夏令营生活。  相似文献   

7.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48分)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第一个航海日,也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纪念郑和,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发扬郑和敬业献身、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就是要  相似文献   

8.
陈振杰 《科技文萃》2005,(5):146-148
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的一大奇迹.他统帅的庞大船队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骄傲,更让世界航海界惊叹.然而,当如今的人们想建造一艘当年的郑和宝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人时,遍访国内外,竟找不到一份较为科学准确的有关宝船设计建造的图形和资料.  相似文献   

9.
新闻背景:600年前的7月11日,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正式受命出使西洋。在随后的28年里,郑和率领由208艘船舶和2.78万人组成的船队,不畏艰险,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和平之旅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创造了空前的壮举,而且在中国外交、经济、文化、海洋事业等诸多领域都建立了辉煌而不可磨灭的功绩.郑和七次下西洋在推行和平外交、发展海外贸易、传播华夏文明、促进航海事业等诸方面的贡献,使得这一事件远远超出了航海本身的意义,成为世界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初赛1.2005年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西班牙伟大航海家哥伦布首次远洋航行是在1492年。问这两次远洋航行相差多少年?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把这个日子定为“中国航海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比发现美洲的哥伦布早87年,比达·加马到达印度早93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00多年。  相似文献   

13.
材料一:下图为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材料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于今年7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并讲话。他高度评价了郑和下西洋的光辉业绩和重大  相似文献   

14.
挺进三大洋     
历史课上,你一定听老师讲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吧。600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辟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从青岛启航,它将为我国现代海洋科学考察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公元1405年至1433年,世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个伟大的创举,明朝的郑和先后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总计航程逾30万公里,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前曾在福建长乐地区的闽江口的南山寺亲立一碑,碑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11日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家决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航海日”,7月11日成为中国“航海日”的生日。  相似文献   

17.
福建长乐太平港是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离国远航的出发港,郑和船队每次均在这里停泊,其停留时间前后累计约二年多,因而与福建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论述郑和下西洋与福建人才培养、宗教信仰及文物古迹等问题的关系,探讨郑和下西洋对福建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 郑和船队停泊长乐,在这里等候朔风开洋,招收水手,修造船舶,补充人员等。可想而知,随他下西洋的福建人一定不少。 郑和七次下西洋人数少至27000多人,多至30000人,但其中明确记载姓名籍贯的却不多。据目前笔者见到的资料大概统计,有姓名及其籍贯者共有74人。这些人员来自江苏、福建、上海、浙江、江西、安徽、陕西等地,其中福建人16个,占21%。人数之多,是其他地区所不及。加上外省在福建军营参加下西洋的15人,那就更多了。福建人在郑和使团中,有的担任领导工作,如闽南王景弘、晋江侯显、安溪李兴;有的担任辅佐人员,如泉州蒲和日;有的是技术人员,如福清林贵和,任阴阳官;有的从事航海水手,如长乐黄参;有的奉命参加下西洋,如闽候吴兴。此外,有一批军人从征西洋,如闽县严观、莆田许辟。  相似文献   

18.
郑和(1371—1435)是我国历史上名扬中外的伟大航海家。今年将隆重纪念他逝世550周年. 传为美谈的“三保太监”下西洋(今文莱以西的南洋群岛和印度洋一带),是指从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郑和率领一支二万七千多人的庞大船队,在长达二十八年的峥蝾岁月里,七次奉命通使西洋的事迹。郑和的船队,以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往向前的大无畏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涉沧溟十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学问题》2005,(4):48-48
郑和七次远航的伟大壮举已经过去600年了。600年斗转星移,许多细节都已隐没在历史之中,然而在沧海桑田的异国他乡,仍然能找到当年“和平之舟”的身影;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人民,至今仍在深情地纪念着郑和。这一切表明,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和平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为世人认同,为世界称道,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和平实践。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在郑和云帆高张的航行中,传播的是中华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精髓,展示的是中华民族要玉帛不要干戈的…  相似文献   

20.
【悄悄地告诉你】小朋友们,2005年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你知道吗?这次纪念活动的口号是“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你明白它的意思吗?哦,我还要告诉你一件事:经国务院批准,自今年起,以后每一年的7月11日就是咱们中国的“航海日”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