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啖助、赵匡、陆淳是中唐开风气之先的《春秋》经传学的新派代表人物。三人关系当以吕温《代国子陆博士进集注春秋表》所述最为明当。啖助、赵匡二人著述不传,陆淳《春秋》学著述至今保存得相当完整。《春秋集传纂例》十卷相当集中地保存了啖赵学派的学术宗旨。啖赵认为三传均未达《春秋》深指,圣人笔意;三传互有得失,《左传》叙事详备,《公》、《谷》二传则传经密于《左传》,同时穿凿附会也甚于《左传》;“左氏非丘明”,绝不与与孔子同时,亦不受经于孔子。啖赵《春秋》学派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对其评价则因时因人而异。舍传求经,自出机杼,很能概括啖赵学派的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2.
方岳字巨山号秋崖,南宋晚期安徽祁门县城北隅荷嘉坞人。他是江湖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诗文兼长,著述丰赡。元歙人洪焱祖《秋崖先生传》对方岳一生的行实记述颇详,并且指出:岳“有《秋崖小稿》行于世,重修《南北史》一百一十卷,《宗维训录》十卷,未传。”本文以笔者检索所得,试就与方岳有关的三个问题进行一些探究。它们是:关于方岳的生年、关于《秋崖小稿》的刊行和流传、关于四库本《秋崖集》的得失等。  相似文献   

3.
英藏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共12个编号,十三卷,存部分经、传、注文。其中十卷为杜预集解之抄本,三卷为《春秋左氏传》节选本,多为南北朝时期所抄。与阮刻本相比,保存有参考意义的异词、异字千余处,在版本、校勘、语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明清是南宋重要的历史学家。其著述主要有《挥麈录》四卷、《挥麈后录》十一卷、《挥麈三录》三卷、《挥麈馀话》二卷、《玉照新志》六卷、《投辖录》一卷、《摭青杂说》一卷、《春娘传》一卷和《清林诗话》等。除《清林诗话》外,其余作品均保存到今天,成为文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关于状元宰相苏检最后的结局,《新唐书》《昭宗纪》载:天复三年二月,“丙子,王溥罢。朱全忠杀苏检、吏部侍郎卢光启。”同书卷一八三《卢光启苏检传》则云:“帝还京师,苏检长流环州,光启赐死。”前后记载有矛盾。《旧唐书》无《苏检传》,亦无《卢光启传》,可见两书对入传人物的取舍颇不一。其《昭宗纪》天复三年亦未记苏检事。然其卷一七七《崔胤传》载:“昭宗初幸凤翔,命卢光启、韦眙范、苏检等作相。及还京,胤皆贬斥之……”苏检究竟是被贬斥,还是被流放,还是被杀?《资治通鉴》卷二六四云:天复三年二月“丙子,工部侍郎、…  相似文献   

6.
向子湮为两宋之交具“宏才伟绩、精忠大节”(胡寅《斐然集》卷19《向芗林酒边集后序》)的爱国名臣,也是蜚声当代词坛的优秀作家,堪称南宋爱国词先驱。其事迹载诸《宋史》,然讹误颇多。今就其籍贯、生卒年及著述考辨如下。《宋史》卷377K《向子湮传》载:“向子湮字伯恭,临江人,敏中玄孙,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也。”称向子俚为临江人,此为“本传”中讹误最为特出者,其影响甚大,自清以降,陈陈相因,一误再误。如《四库全书总目》、《宋诗纪事》、《全宋词》、《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唐宋词鉴赏辞典》以及各种有关向于证的…  相似文献   

7.
赵是元末明初新安理学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术思想的最大特色是“和会朱陆”,而学术研究的重心则在《春秋》的探讨。赵深研《春秋》的原因,一是新安理学重视《春秋》研究传统的影响,二是基于自身对《春秋》重要性及其研究价值的认识,三是因资中学者黄泽的引导。在对历史上研究《春秋》诸家中肯评判的基础上,赵提出了求索《春秋》“笔削之旨”的根本方法是“属辞比事法”,并指出具体研究途径是先考鲁史之法,再求圣人之法。坚持“三传”并重的原则、据传求经,由考证而索经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研究与著述并举乃是赵《春秋》研究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明史》之《文苑传》、《儒林传》与《明史·艺文志》记载明人著述状况,得《明史·艺文志》失载明人著述共40人93种作品。  相似文献   

9.
扬雄著述宏富,据文献记载有《训纂》、《苍颉训纂》、《方言》、《乐》、《蜀王本纪》、《川箴》、《官箴)、《续史记》、《志录》、《太玄》、《法言》、《难盖天》等十二种,赋十二篇,诗文十余篇。《训纂》与《苍颉训纂》,或以为两书,一为字书,一为传释之作。《方言》的作者、书名、卷数、所收字数等,诸书记载不一,使人难解,其实乃扬雄未成之稿,后世颇有增益。《乐》,疑为集体编写。《蜀王本纪》,后世多以为伪托,实乃辞赋家手笔记史。其它种种,见记何书,或存或佚,本文对其一一条理,以展现扬雄著述之概略。  相似文献   

10.
《谷梁传》凡廿卷,是“春秋三传”之一,它和《左传》、《公羊传》都是传《春秋》的。换言之,这三传都是解释、阐发《春秋》经的,只是侧重的角度和采取的方法不同而已。今人出于种种偏见,一直对它多有微词,而少有问津,有人说:“公羊谷梁,越读越糊涂”。愚以为:糊涂乃为不达其义,不达义皆为读不进去所致。那么,《谷梁传》如何能读进去,它是从哪方面解释《春秋》的呢? 1 “三传”的名字皆由著者的姓氏而来,《谷梁传》的撰著者谷梁赤,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鲁国人,名亦,字元始,又名散,赤受经于子夏,并为经作  相似文献   

11.
涪陵人崔子方是宋代一位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春秋》经传学家、隐士。其主要活动于神宗熙宁年间至钦宗靖康南渡之际,为人贤而有守,好学善问,富赡文采,名辈重之。他的《春秋经解》等三书,辨正三传,独抒己见,自成一家之言,具有独特的学术风采,不仅使儒家典籍中的许多疑问得以晦而复明,而且对近代今文学的复兴也有一定影响。本文从典籍中检得相关文献加以考辨论列,旨在揭橥其在春秋学、宋学中的地位、影响,以补涪陵历史文化研究之缺。  相似文献   

12.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谷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文献之功极大。《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料与现存文献的差异以及包容唯心主义色彩较浓的纬书等。这些需要辩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谷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献之功极大。《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料与现存献的差异以及包容唯心主义色彩较浓的纬书等,这些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胡瑗著述有名春秋论者,向未见近世论者称说。杜谔《春秋会义》所引胡氏曰二十二条、胡氏论曰四条,皆系胡瑗《春秋论》佚说。此外,《黄氏日抄》、《春秋阙疑》、《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中亦存不少胡瑗佚说,综辑凡得八十二条。胡瑗佚说中有一些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不仅旨意相同、而且连文辞都相近甚至完全相同,如出一人之手,这与胡、孙二人早期同学十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胡、孙二人都受到啖赵学派舍传求经新学风的深刻影响。在具体经说上,胡、孙二人也存在广泛的一致性。不过,在褒贬问题上胡瑗远较孙复平允实在,没有孙复那样强烈的有贬无褒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春秋纬》对《春秋》经的阐释,主要集中在释成书、释星象灾异、析义理和疏经义四个方面,其间所存留的资料,可与《春秋》三传相补充,是汉代《春秋》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史记》、《汉书》均载录陆贾的著述,但陆贾著作除《新语》外,其它著述大都已经亡佚。目前《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关陆贾著作如《楚汉春秋》、《陆贾》等仍存在若干争议之处,事实上《汉书.艺文志》有关陆贾著述的载录实际上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楚汉春秋》,这是一部近于《左传》的作品,故《汉书·艺文志》将其置于"六艺略"春秋类;一是"儒家类"《陆贾》,它近于后世的文集,其中收录《新语》、兵权谋《陆贾》及其他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17.
西晋王范的《交广春秋》是广东最早的方志,但由于年代久远,此书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水经注》等古籍中。该书较早为《水经注》征引,且最多。王范经历吴、晋两朝,吴末曾遭郭马之乱出逃,晋平吴后官广州大中正,作《交广春秋》,太康八年(287年)进上。晋黄恭以王氏《交广春秋》多所遗漏,又为补遗。王范《交广春秋》约亡佚于中唐,北宋后黄恭所作《补遗》亦亡。《交广春秋》所留存资料如步骘事、赵佗事等,皆颇具文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春秋穀梁传》是二级结构方式,其第二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问答方式结构其内容,确保简洁。《春秋穀梁传》问答式的结构方式形成的外因在于私人讲学的兴起,内因是《春秋穀梁传》的历史观及由此而形成的《春秋穀梁传》的内容。《春秋穀梁传》的提问和回答在大多数情况下均显得比较舒缓。《春秋穀梁传》将"也"字与问答句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对后世散文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刘基《春秋明经》是为举业而作,有因循《春秋胡氏传》的思想内容,也有超越《胡传》的思想内容,研究《春秋明经》的思想需要与《胡传》进行对比甄别。《春秋明经》在夷夏问题上,坚持以夷夏之辨为礼义之辨,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春秋明经》的天人感应说承自《胡传》,与刘基自己的天人感应观念有区别。《春秋明经》的著作年代应当在青年时期。  相似文献   

20.
程颐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借助对传统儒家经学的解释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理学,这对后来的经学解释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他对于《春秋》的解释,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程颐对于《春秋》的解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会通三传、义理解经、以四书说解《春秋》、注重"春秋笔法"、以理学解读等,这些都为后来理学家解释《春秋》,即理学化《春秋》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范。可以说,程颐《春秋》学在宋代经学解释学史上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