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外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学生预科汉语教学都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它们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本文主要对二者的不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预科汉语教学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MHK模式的特点,少数民族预科教学及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分析了目前预科汉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在短期内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苏铃铃 《文教资料》2012,(16):72-73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直接教学法,汉语预科教学也将直接教学法置于主导地位。本文对在汉语预科直接教学过程中适当兼用口译法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二者结合的教学方法更接近教学对象的真实水平,有利于汉语预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汉语水平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民族地域、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呈现出鲜明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此,从预科生汉语学习的认知特点出发,针对预科汉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思考分析了图示理论在预科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就图式理论对预科汉语教学的启发作一番探讨,以期对预科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预科阶段设置的民族班主要招收民族地区以本民族语言为背景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预科学习两年汉语,夯实汉语基础,以便更好地适应并完成本科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对预科学生以后完成大学学业至关重要。目前,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实践中,课堂对话经常出现被种种话语霸权制约的现象,严重地妨碍了汉语对话的有效进行,阻碍了学生汉语思维的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汉语  相似文献   

6.
"汉语教学"是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蒙古族预科学生的汉语教学.蒙古族预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一方面有利于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蒙古族地区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院的蒙古族预科学生通过一年的预科学习要进入各自专业的学习,教师是用汉语授课,学习汉语可以使他们深入理解所学的各个专业的知识,同时也为他们毕业以后更好地适应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对蒙古族人才的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曾柱  苏磊鑫 《现代语文》2013,(1):120-123
教育部规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全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学生必须接收一年的汉语预科教育,一年以后必须通过汉语水平考试4级(HSK4),因而,在第一年顺利通过HSK4级成为这些政府奖学金生到中国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预科汉语教学为实例,将一年的汉语预科教育分为三个阶段,阐释各阶段汉语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房玉霞  马玲 《现代语文》2007,(12):86-87
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是指考上大学的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之前必需接受一年的汉语学习.预科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预科的教学任务是扎实地为学生升入本科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扫除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语言障碍.汉语预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民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利用听、说、读、写技能进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将CAI应用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更激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本文阐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CAI在预科汉语教学中的尝试,分析和探讨了其在预科汉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高校来华留学生对预科教学的满意度很高,接受过预科汉语教育的留学生具备了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但在专业课学习时,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师讲课,说明目前的预科汉语教学不能完全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预科汉语教学需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增设学术汉语课程,开展专门用途汉语测试;抓住国际中文教育的契机,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的教育性是大学教学的普遍规律;高校化学教学中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特殊作用;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捕捉化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在高校德育课中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充分师生互动、平等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笔者在新方案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作了种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和效果。为使语文教学获得理想效果,教师应从"教师的道德情感资源、教师的个人能力资源、教师的观念意识资源"三个方面了解教师资源的类型,并从"既知人又自知,用自身素养感召学生"和"用观念统率行动,使教学内容学习化"两个方面完善对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承担着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重育人任务。构建“德美一体”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健康向上、包含丰富道德底蕴的文学作品,以及社会生活、文化中美好的事物来启发、诱导、熏陶学生对美好、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把关育与德育相结合,把做人的道理蕴涵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用美引善、以美诱善,使学生产生对可贵品质的敬仰、亲近、向往的情感。教师通过创设充满审美愉悦的课堂氛围激趣引思,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丰富文学内涵,使学生在接受精神审美,享受审美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活跃思维,提升兴趣,使德育、智育、美育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种模式既是对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有益尝试,也是对落实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本质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威信     
谭保斌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3):98-100,104
教师威信是教师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场 ,是学生对教师的佩服和信任程度 ,它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人格基础 ,对教育教学过程有着重大影响。教师只有具备优良的品德、渊博的学识、超群的才干、诚实的态度、真挚的感情才能在学生中间树立崇高威信。  相似文献   

16.
While teacher educators agree that teaching is a profoundly moral activit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laced on the moral perspectives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ose entering the teaching workforce. As a way of illu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helping both future teachers become aware of their own moral compasses and teacher educators to understand ways in which such knowledge can support their students, I use methods of qualitative inquiry to explore the life history of one European American preservice elementary teacher in the USA. In recounting the events of her life, Rachel Rosenberg demonstrates how she uses her own life experiences to frame the moral aspects of her future role as a teacher and especially her perspectives on literacy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methods used here to elicit and analyse Rachel’s story can be useful to teacher educators who want to understand how the moral perspectives embedded in teachers’ stories influence the ways in which teachers approach and enact the work of teaching.  相似文献   

17.
高职《旅游地理》是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差异较大,因此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和其人格魅力,通过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生本教育视野中的高校德育课教学模式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本教育是一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它正在走近大学课堂.而目前高校德育课教学仍然是一种师本教学模式,且教学效果不理想,有必要进行生本教学的改革.高校德育课走向生本要实现教学观、教师观、学生现、教学评价观的转变,从而形成生本德育课堂.完成德育课教学目的、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从教师教育改革实际、中小学高师毕业生的适应现状以及智育和德育的和谐统一三个方面分析,教师教育改革在加强知识性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加强德育意识培养。高师德育意识培养主要有三条渠道:第一,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另一方面,促进高师学生道德意识的提升。第二,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第三,注重教育教学资源德育价值的挖掘和利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人格尊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环境的的影响,教师更担我着重要的责任,作为教师,应当以敬业,热情,平等的态度,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更好地体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