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佚名 《高中生》2008,(2):49-49
人类一直在引进并成功地利用外来物种,我们今天所栽培的植物、所饲养的动物,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本地原有的,但人们也很容易忘记,一个外来物种被有意无意地引进某个地区时,有时会破坏生态平衡,成为危害本地区的物种。  相似文献   

2.
网络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特别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可能影响表现的更大一些,很多中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而放弃学业。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网瘾要正确疏导,感化。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在工业、农业、医疗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显得特别重要,简直到了离不开它的地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有有利于人的一面,亦往往存在有害于人的一面,关键所在,要看能否充分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电老虎”一旦被人们所驯服,它定会乖乖地为人类服务,否则,将有遭受触电的危险,给人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进步未曾离开过发明创造。每一项技术的发明,都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一个时代的变迁,就是由这无数发明所共同推进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共同筑起发明长河。韩天祥,这位来自河南的民间发明家,正是其中一员。他发明的"无芯笔",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使人类的绿色梦想大大向  相似文献   

5.
刘敏 《教书育人》2012,(18):22-23
人们习惯于过有常规可循、有习俗可依的生活。对于干扰正常生活的那些"遭遇",人们总是竭力避免或者是怨天尤人。但是存在主义哲学从这些"遭遇"中看到了隐藏于背后的巨大教育价值。人并不是简单地屈从和企图躲避恐惧与失落感,而是正视它,从精神上坚持到底,正因此"遭遇"中蕴含着惊人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生态、科技、文化和社会》评介李德新(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迄今为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类总是自信地过分忙于“征服”自然;而很少考虑去调节由于人类在自然界的作用而产生的矛盾。人们大多沉醉于人类战胜自然的丰功伟绩,很少正视由于人类自己因...  相似文献   

7.
胡适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字真言,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研究很多,历来褒贬不一。这一治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其思想上的意义和学术上的价值。然而,由于这一方法也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的一面,对其作用与影响也不应过于夸大。胡适将其方法口号化,使其易于流行,但也容易引起误解,造成流弊。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者对“发明四声”说法提出批评,认为汉语的"四声"不是任何人所能发明创造的。然而“发明四声”又被语言学界许多学者所普遍接受并继续使用。这对矛盾是由“发明”的古今词义的不同造成的:“发明”在古汉语中是表“发现”义,在现代则是表“创造”义。因而,在古代“发明四声”说法是正确的,现代学者继续使用“发明四声”则是由于仿古文写作和习惯用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技术应用一方面能够为人类造福,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它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认识并理智地去利用它,使其向着有利于人类、有利于社会的方面发展,是应用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人生如布     
在人类所发明的所有词语中,意见最大的应该算“人生”这个词了。因为从古至今,人生这个话题被人们当成了皮球.总是被人说来说去,踢来踢去,而且似乎是愈说愈新。其实,那并不是真的把人生说出什么新的涵义来了,而是词语的一种缠绕、派生。词语可以无限制地派生出更多的词语。人类用词语把握世界,而词语有着超强的繁殖  相似文献   

11.
燃烧和缓慢氧化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一直是人们探究的重要问题,目的在于使燃烧和缓慢氧化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得到充分利用,使燃烧更充分,使有限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使燃烧和缓慢氧化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得到防止和避免,尽可能减少对人类的危害。上述观点在近几年中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主要表现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革命者都要注重社会调查.并且着重指出,这种实际的社会调查,是纠正本本主义的重要办法.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的人,尤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获得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在农村参加近一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我一面学习毛主席的《反对本本主义》、《"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等篇文章;一面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进行了一些社会调查.在实际的调查中,贫下中农教育了我,照见了本本主义学风在我身上的危害.记得,前几年,有些人总是企图用他们资产阶级的治学思想、态度和方法给我们青年教师规定了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一生中总是难免遇到改变自己人生的诸多意外。在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我们会惊异地发现,有不少发明创造是由于偶然“撞上”激发灵感而意外发明的,并不是专门立项的研究课题。现实活动中,许多人往往对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瞬间产生的现象,由于疏忽和大意几乎不自觉地以一种未经认真考虑的解释而将它忽略过去,从而错过机遇。而有些有心人恰恰抓住了这个机遇,进而创造发明,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在科技发明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日光疗法晒会儿太阳晒出日光疗法。斐塞司博士有一个习惯,总是在午饭后坐在门前晒会儿太阳。一只母猫在阳光下安详…  相似文献   

14.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质是教育从以知识为中心趋于以人为中心。作为陶冶人心灵的艺术教育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有其独特性。因此,深入探讨艺术教育的规律,并正确实施之,在当前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通情达理”一直被视作艺术教育过程的正确概括,从未受到过怀疑。从理论上看,它缘于理性传统把艺术看作一种认识的形式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就曾说:“人对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就因为我们一面在看,一面在求知”。孔子也说艺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种看法并不奇怪。它基于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自觉到主客体间的对立,并企图通过主体对客体的追求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需要。由于这个需要是人类初期压倒一切的驱力,因而它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染上了认识的色彩。直到前些年,文学理论在论及哲人和诗人的区别时仍常引用别林斯基的观点,认为二者“一个是证明,另一个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艺术既然是说服,从中引出“理”自然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5.
关于技术人性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明”的时代,技术并不是价值中立的。关于技术的本性、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地反省、反思。概而言之,技术既具有人性化的一面,又有其非人性化的一面。人类只有将技术上的“能够”与“应该”区分开来,才能做技术的主人,使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6.
初三物理第六章“热机和环境保护”一节中介绍了“热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热机的大量应用,也会污染环境,给人类带来危害。”众所周知,热机工作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噪声过大会严重干扰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令人感到厌烦,殊不知,噪声也有其有利的一面,能够被人类所利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噪声的利用也会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在本节教学中适当补充了下列内容,经过两年的实践,效果较  相似文献   

17.
任何技术和物质都可能为人们从正反两方面利用。因而,在应用某种新技术获得其有利于人类文明和发展用途的同时,必须同时注意阻止其有害的一面危害社会。对待互联网的使用亦应如此,特别是对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8.
细菌的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细菌,人们通常会把它描绘成可怕的魔鬼,认为它是传播疾病、危害健康的元凶。其实,在细菌大家族里,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对人类有害,相反,有许多细菌还有益于人类。下面就谈一下细菌的几点用途。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使地球陆地面积中仅占很小比例的土地上出现了壮观的建筑、平坦的公路、繁华的商业区。人类以现代化的手段在城市创造了亘古未有的物质财富和摧康的现代文明。然而这只是城市化带来的令人鼓舞亢奋的一面,它的另一面则使人感到忧虑,即随着城市化而来的诸如住房紧张、能源短缺、水源不足、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及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一系列城市问题。本文着重探讨随着城市化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转非”群体,由于城市化的冲击而对其公共意识所产生的影响,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互、公共意识及其产生公共意识系指人们除对自身…  相似文献   

20.
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直想知道,动物是不是像人类一样也会做梦?由于人类无法和动物直接交谈、沟通,这个谜一时也难以解开。有时候,人们会注意到,一条狗明明已经睡着了,嘴却还在吧嗒吧嗒地做着咀嚼、吞咽等动作,或是突然发出呜咽声,摇动几下尾巴,向前跳跃一下……这些现象引起了德国科学家的高度兴趣。为了彻底揭开其中的奥秘,他们特意找来一只智商很高的猴子,用它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