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克平 《莆田学院学报》2003,10(1):65-69,94
从小说的源头、兴起以及现实主义、现代派小说的发展轨迹,考察小说的本体特性;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小说,以语言的形式呈现,符号化的存在决定着小说对自身文本世界的创造与虚构,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得出了小说的本体特性是虚构,而不是写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学理论是随着其研究对象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小说理论是伴随着小说的发展和成熟而逐渐发展完善的。当代西方小说理论着重研究六大类问题:小说的类型,叙述态度和叙述角度,情节,人物,小说与现实,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3.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是其主要特色,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重中之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中国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穿越小说是当下网络小说最热门题材的一种,比较优秀的大多是历史穿越小说。小说本是俗物,穿越小说中的俗是毫不避讳的;而穿越小说的高雅,在于小说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主人翁由于历史走向和对自身生存问题的思考碰撞而产生的种种想要改变历史的想法,都无疑使得作品在通俗的基础上增添了几分雅致与创新,至少在几部经典作品里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元叙述加强故事的真实性,而元小说则指涉故事的虚构性。实际上,这种区分直接将元叙述从元小说中剔除了出去,这与事实不符。因此,元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关于小说的小说,是小说自我意识的表现,既可加强小说的真实性,亦可揭示故事的虚构性;后者仅指后现代元小说,它破坏小说的美学幻象。此外,元小说和元叙述的基本功能与元语言类似,是为了保证"信息"的沟通;而元小说的独特功能则是一种审美游戏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格局中,张欣的小说创作虽不曾山高海阔大红大紫。却也总是让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她的小说直接承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传统,以男女情爱为故事框架,以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和终极关怀为指归,叙事舒畅而清隽,意境浪漫而纯情,语调温婉淡雅而又不时洋溢着反讽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小说风格,为我国新时期小说大潮中女性写作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美而典型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7.
小说观念研究是小说文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言小说出现远早于白话小说,而在后来的发展中,白话小说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主流。文章拟就我国白话通俗小说观念的演进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代大规模小说翻译始于政治小说翻译,然而小说的本土政治化接受却并未随政治小说衰落而消失。相反,随着通俗类翻译小说的流行,翻译小说政治化接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随着本土模仿翻译创作作品的兴起而得到巩固。政治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是清末民初由外国引入的、影响最大的三种翻译小说类型,对这三种翻译小说泛政治化接受情形进行梳理和分析,能更贴近时代背景,展示一个多侧面的近代翻译文学史。  相似文献   

9.
徐訏骨小说的主要笔力集中于人性的反思,他淡化小说中人物的社会性,而主要表现其作为社会人的生物性、自然性等共性,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性”意识;现实背景只作为人性表现的衬托幻影而存在。徐骨小说具有“寓言小说”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小说史上的先秦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许多作品,如《说剑》、《盗跖》等,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艺术上的想象和虚构等小说要素,已是比较成熟的短篇小说。因此,中国小说的形成期应是先秦而不是魏晋南北朝。“小说”概念本身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也说明了这一点。由于理性文化的“尚实”精神导致了先秦之后数百年的小说空白,割断了先秦小说后世小说的表面联系,使人们忽略了先秦小说的真实存在,而把魏晋南北朝看作中国小说的形成期。事实  相似文献   

11.
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大量运用骈体文,其间经历了骈体的偶尔使用、骈体的大量运用、骈体谨慎而又创造性地采用三个阶段。而骈文雅文学的身份,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增强了通俗文学的小说运用骈体的动力,同时又扩大了小说的表现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另外小说作者的文人素养和背景,也使他们借骈文来推动小说创作的精致化、典范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小说发展史是一个复合体系,包括小说创作、小说传播、小说接受、小说批评等多个层面,这些层面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而且,这些层面具有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互动关系,使得小说发展史还是一个多线立体的体系。因此,传统的小说史写作只注重小说创作史是片面的。而"小说接受"这  相似文献   

13.
曹文轩因成长小说而成名,成长小说因曹文轩而萌发新意.曹文轩的成长小说不仅具有复调式结构,而且更具有多重变奏的呈现方式.以往对曹文轩的研究大多从单一角度对其成长小说进行分析,这有悖于曹文轩成长小说的文本世界,而多重性才是曹文轩成长小说文本世界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情绪型微型小说,情绪型小说和一般小说有明显区别。一般的小说重视描绘场面,叙述情节,它描绘场面,力求再现真实,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而情绪小说则淡化情节,幻化事实,重在抒写人物的感受和情绪,在描写人物的感觉时,往往采用变形手法,通过变了形的感觉折射出主人公真实的情感和情绪。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发生在马路上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车祸,一个秀外慧中的年轻姑娘在一刹那间死去了,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学以近代西方异质文化的侵入为契机,开始了新的文学的现代转型.从此,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形成了三个相对完整的创作高潮,即1919年至1942年的新文学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1942年至1976的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1976年至1995年的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三次创作高潮,经由分化而独立,由独立而强化,由强化而断裂,再由断裂而强化,体现着作品质体文本求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特征——从六朝志怪到宋元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大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记叙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粗具文言小说的规模。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而宋元话本以其通俗化、口语化、市井化及说话人的风格等特点不同于文言小说,成为白话小说的定型文本。  相似文献   

17.
张瑶牧 《文教资料》2008,(25):18-20
有关<百年孤独>(以下简称<百>)这部拉关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之作的评论甚多,本文试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入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作品的诗化特征展开论述.小说的特征是叙述故事,而<百年孤独>在叙事上打破了一般小说故事叙述的线性时间序列,将故事的各个因素集中于一个空间,造成诗歌意象般的叠加,使小说具有了诗的丰富意蕴;而整体象征手法的运用又使小说充满着言不尽而意无穷的诗的象征意义、诗的意境:充斥小说的孤独感伤情绪使小说像诗般有着浓郁的感情色彩.本文通过剖析小说,以小说具有诗歌的某些特质来印证<百年孤独>的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薛晨 《语文天地》2014,(9):15-16
小说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在小说阅读中只关注小说的情节,而对人物形象、小说的内涵理解不够,由此造成了分析问题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回答。在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是重点,而故事情节和环境则是为人物描写服务的,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深入到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掌握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大量优秀的小说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在使用小说作为史料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文史互证,二是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而不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大量优秀的小说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在使用小说作为史料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文史互证,二是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而不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