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文轩的“苦难和少年成长主题”小说一直受到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而揭示曹文轩小说中的双重叙事者以及体现在文本中的双重叙事声音,并探讨这种双重叙事声音的复调特征及其意义是曹文轩小说研究的另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从曹文轩的《根鸟》等几部长篇少年小说,可以看成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小说以少年的精神的动态成长为核心,以成长的视角为主视角,并精心设置了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对少年的成长作了形象的阐释。曹文轩通过小说也对成长作出了独特的美的关怀。他的长篇小说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当代出现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3.
结合曹文轩的文学主张,以他的长篇小说作为研读对象,从原型批评的视角探讨曹文轩成长小说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研究发现,曹文轩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有着相似的叙事模式,其小说具有鲜明的仪式化特征,蕴涵着古老的"成人仪式"这一仪式原型。成人仪式原型不仅对曹文轩小说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也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曹文轩是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成长母题方面的造诣非凡独到。在其代表作《草房子》中,作者对少年成长中朦胧情感的描写尤为典型,以此为例,能分析归纳出曹文轩成长小说对成长母题的独特表现形式:对成长独特的关注视角——在儿童视角下关注细微、纯美又饱含成人理性回视目光的成长世界;对成长独特的表现模式——攫取重要事件,设置成长引路人,淡化生理欲望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关注成长,关注成长带来的特殊生命体验,是曹文轩的主要创作理念。曹文轩的少年小说以优雅的文学姿态、优美的文学语言和忧郁悲情的人文情怀来表现少年世界。在伤感、忧郁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作家对人生苦难与艰辛的感悟,通过少年的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的磨难与锤炼这一成长契机,再现了少年动态的成长历程及新人格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文轩对儿童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作品也因独特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式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他的小说主要通过儿童的视角这一诗学的形式来表现儿童成长过程中一次次历练之后的苦痛与温暖以及周边的冷暖人生,通过诗意化世界的构建来凸显人性美、人情美。乡土情结也是贯穿其小说中一个重要方面,不论是故乡的风土人情,还是故乡如诗如画的景物群像,都透着曹文轩对故乡一种解不开的特殊情结。  相似文献   

7.
马晓 《文教资料》2014,(29):92-94
曹文轩的少年成长小说中对苦难的表达采用诗化的手法,这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是独特的。本文以曹文轩的两部典型的少年成长小说———《草房子》和《红瓦》为例,对曹文轩苦难的诗化现象进行研究。诗化苦难是通过纯美的风景描写、象征以及人物之间的温情呈现的;诗化苦难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概念本身以及曹文轩本人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8.
《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作为学者的曹文轩一直关注孩子们的读书、生活、成长。他的小说以其精美深厚,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表达了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在《孤独之旅》里,作者以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展现了男性少年的成长历程,小说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男性少年形象。而女性也成为这一类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具有美丽、善良等特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类型化、概念化的特征,小说中的女性仅仅作为一种性别符码也体现了作者的传统男权观念。  相似文献   

10.
曹文轩的小说并非有意营造一个女性世界,或重新唤起人们对女性世界的关注。他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让女性成为道义、情感、美、智慧等力量的载体,从而使他的成长小说自觉承担起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社会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刘佳佳 《文教资料》2013,(31):115-117
本文通过《草房子》简要分析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主题,即运用诗情画意的笔触去回忆少年的成长过程.传达深厚的悲悯情怀,在一群孩子的成长背后捕捉更具深层意义的世界本质,以忧伤纯净的语言和对现代人多重精神维度的刻画实现古典诗情与现代生命的真实结合。  相似文献   

12.
曹文轩,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其作品内容多是描写温柔敦厚的风土人情,承载着少年心灵性格的发展过程,尤其在"成长小说"领域的研究成果值得深入关注和学习。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通过塑造倔强少年——青铜,表达倔强性格背后的主题意蕴,是典型的"成长小说",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文章通过对倔强性格的原因探究以及该性格的辩证评价,达到对人物倔强性格全面剖析的效果,进而提出当今社会对待倔强性格的辩证视角。  相似文献   

13.
“成长如蜕”可以精炼而准确地概括黑塞成长小说的独特艺术个性,其包含三个方面:通过少年人的肉体成长彰显作品及作家的精神思想高度;对“死亡”的热衷和不停地在作品中对其加以涂抹,使文本具有了崇高的悲剧美;因受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深刻影响,其作品中有浓重的中国文化情结。除此之外,对黑塞成长小说艺术个性的分析.也暴露出既有成长小说定义的若干缺陷。  相似文献   

14.
曹文轩在《孤独之旅》这篇小说中塑造了杜小康这个少年形象。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在经历了生活、精神、心理的痛苦磨练后,杜小康"长大了,坚强了",他的成长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曹文轩的长篇少年小说以展现男性少年成长为目的。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男性少年形象。而女性也成为这一类小说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具有美丽、善良等特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类型化、概念化的特征,女性作为一种性别符码在小说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传统男权观念。  相似文献   

16.
曾方玉 《文教资料》2013,(29):17-19
《根鸟》是曹文轩继《草房子》、《红瓦》之后又推出的一部力作。它是一部具有深刻象征意蕴的成长小说,突出表现在意象的构造上。这种象征主要表现在人物寓名、色彩渲染和人物形象三个方面,由此呈现出曹文轩独特的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曹文轩在某次访谈中,曾如是说:好的小说一定要写到灵魂的层面上,哪怕是儿童文学。而《根鸟》,作为曹文轩的又一部纯美小说,便是对此理念的绝妙阐释和延伸。其借助根鸟的成长历程,再一次解构了"塑造灵魂"这一说法,灵魂不是塑造而成,而是召唤而来。魂随根鸟,不断行走于  相似文献   

18.
在《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中曹文轩指出:近二十年来的文学格局,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有两大的思路,一是主张写实,一是倾向实验,缺乏古典。而在他的一系列小说创作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这久违了的“古典”。本文主要从“神秘性”,“成长小说”,“无根的漂泊性”三个方面来探索曹文轩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曹文轩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坛上的学者型作家,他以其《草房子》、《红瓦黑瓦》、《根鸟》等一系列成长小说,开辟了新一代的儿童阅读天地。作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一群独具个性的少年主人公关好而复杂的成长经历,成功地揭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儿童成长的秘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成长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20.
曹文轩笔下的儿童有着单纯质朴、天真稚气、率真自然等美好品质,这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曹文轩小说中的童真对现今世风日下的社会有着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