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球迷的概念,分类,球迷的社会经济、文化功能,以及球迷越轨行为的成因和预防对策,为我国安全、有序地举办大型群众性集会和文体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从建设法理社会的角度,对球迷越轨行为的成因,球迷认识上的偏差,球迷的情感倾向,球迷的从众心理,俱乐部、运动员和裁判员等各方经济利益驱动,以及赛场的非人性化管理和媒体的过度渲染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女性足球球迷是现代足球运动中的新兴社会体育现象,其文化特征有别于男性足球球迷。本文对女性足球球迷特有的社会特征进行较深层次的探析和研究,旨在提供新的研究视觉。  相似文献   

4.
球迷骚乱是现代竞技运动的负面伴生物,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棘手的体育社会问题,该行为的发生给社会文明带来了不良的后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了球迷骚乱的研究成果,以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为主线,对该现象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剖析,并探讨了其危害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品牌创建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参加中超联赛对俱乐部知名度产生了积极影响,球迷对河南建业俱乐部的名称和标识比较满意;在品牌认知度方面,球迷普遍认为俱乐部比赛的品质较高,大多数球迷有参加俱乐部互动活动的欲望;品牌美誉度建设比较成功,主要体现在球迷对俱乐部品牌价值的认可和对俱乐部好感的树立上;品牌联想上,球迷对俱乐部有良好的感情寄托,球迷群体联想的内容有差别;品牌忠诚度上,球迷观看河南建业俱乐部现场比赛的原因与俱乐部的地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球迷观看河南建业比赛的时间跨度比较长,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忠诚度.  相似文献   

6.
斯诺克运动在我国发展迅速,球迷数量也与日俱增,而赛场内外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人们对台球运动的认识存在偏差,赌球现象时有发生,球迷素质有待提高等,影响斯诺克运动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消极的球迷行为,树立良好的球迷文化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丑闻现象的对比和分析研究,找出引导发展斯诺克球迷文化的方法即通过舆论引导,树立正确的台球运动价值观;提高球员的职业道德;完善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赛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安彦伟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47-148
通过对各类球赛对大学生球迷社会角色的积极影响研究与分析,发现球赛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男大学生球迷迷社会角色的影响差异具高度显著性或具显著性,与大学生球迷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强,可塑性较高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和学龄的增长,个人活动范围扩大,社会联系立体化,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较快。球赛是提高大学生球迷社会角色认知、胜任社会角色、实践社会角色行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理智球迷的心理变化及引起球迷不理智行为根源的分析,认为直接影响球迷不理智行为的因素包括隐性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和显性因素(球迷的构成与类型,足球运动员的暴力动作,裁判员的行为,比赛双方球队的关系史和比赛的性质,比赛地点和其他原因)、针对产生球迷不理智行为的不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减少和防止球迷不理智行为的发生,引导球迷做文明球迷,促进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只有很好地了解一个文化现象的社会文化功能,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该现象,从而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傈僳族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功能,以新米节、阔时节为例对傈僳族节日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们似乎认为球迷总是游走于“疯子”和“神圣”两极,但中国球迷是一群有思想、有意图的人,他们绝非人们印象中的“疯子”和“醉汉”.我们在关注球迷行为给社会秩序造成一定混乱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兼职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分析被当代许多社会学者认为是解释社会研究材料最有成就和最有前途的一种分析方法。大学生兼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社会调整与适应起到促进的正向功能作用。同时,大学生兼职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也会导致社会关系的破裂,发挥其负向功能的作用。所以,在分析大学生兼职现象时,必须区分它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存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改变腐败活动的私人成本与收益及社会成本与收益,把腐败活动的私人总收益尽量降低,进而达到惩治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社会思想文化的承栽体,必然因其赖以产生的文化土壤的差异和所承栽的政治、经济、历史与习俗等文化因子的差异而产生某种优劣感,体现出某种“优势语言”对“劣势语言”的歧视与偏见,这就是所谓语言中的歧视性问题。语言的歧视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在特定的社会语境的影响与作用下产生,必将随着社会语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信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社会资本特定形式的社会信任,以社会资本的运作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1、创立与维护社会团结,整合社会秩序;2、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3、润滑社会交易与合作,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繁荣;4、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避免“囚徒困境”现象。认识社会信任的这些作用,对于当今充分发挥社会信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众多社会现象频繁出现。其中,官员投资工商业而列身"商贾"的亦官亦商现象较为突出与典型,给当时落后的中国经济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主要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剧;政府振兴商务的政策导向;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国人对"商"观念的变化等。研究它、分析它对当前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部经济发展持续内生力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人类史与自然史交互作用的社会历史现象。作为在科技创新主动力层面下潜在的社会综合动力形态——“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力”。即一定社会化环境作用下的人们自觉而不懈追求合法经济效益的活动能力,亦即一个合理有序的社会生态系统的经济向度的自组织能力。其要素一是社会总体成员的生产能力禀赋;二是社会环境对财富创造活动的激励维护程度。西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要取决于西部地方政府及其制度引导的合目的性(“三个代表”)与合规律性(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享乐主义的成因、实质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享乐主义在我国有所抬头,影响着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这种思潮和现象是有其现实成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其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为其滋长准备了心理基础;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是其文化根源。享乐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物质主义和利己主义,它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它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威胁者,政治的腐蚀剂,社会腐化现象的催生者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者,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侵蚀者。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旗帜鲜明地反对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允许公务员带薪经商是近年来地方政府改革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了诸多弊端,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健康运行。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国家公务员体系,使之更加廉洁高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文章试图在总结分析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代江西地区活动着一批以胡商为代表的胡人,这成为当时较突出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既与唐朝文明开放而中国境内胡人活跃相关,又与江西社会稳定、交通地理优越、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较为繁盛等因素相关。胡人在江西的生产、生活,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江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