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网络德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可以通过积极开发高校德育网站或主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题网站和课件、德育资源专题网站和其他链接资源,构建高校网络德育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工作者掌握网络德育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是制约网络德育效果的根本因素。必须调查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与利用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对策,探讨提高网络德育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评估是依据高校网络德育目标和相关指标体系,通过系统收集网络德育活动的各种信息、数据,包含主体、内容、客体三个层面的信息,对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与效果作出分析、评价、反馈,以提升实际德育效益的过程。从理论上讲,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评估的必要性,主要源于三个事实:一是网络本身为某一主体所拥有和支配,这一主体必须为网络负责;二是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活动本身是有代价和投入的,需要建构这一领域的评估体系;三是高校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德育目标实现为基准点,德育效益的获得与否需要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4.
德育工作者掌握相关德育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是制约高校网络德育效果的根本因素.高校网络德育信息传播是德育信息在德育工作者与受众之间凭借网络媒介进行沟通或信息传递的过程.探讨网络德育信息传播模式,有利于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发挥高校网络德育的作用,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5.
德育生态理论,作为自然生态理论的延伸,是一种生态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理论。本文分析了虚拟网络社区背景下的德育"生态危机":网络社区背景下文化的"沙化"、网络社区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异化"、网络社区成为高校德育的"盲区"、网络社区背景下大学生对各类资源的滥用、网络社区背景下大学生"免疫力"缺失现象等等,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虚拟网络社区背景下高校德育"生态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分析构建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指出网络德育具有创新高校德育模式和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价值意义,并且从用户条件、设施技术条件、信息资源条件等方面论证了构建高校网络德育平台已具备相当成熟的条件,是一项十分可行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崔付荣 《课外阅读》2015,(4):207-209
随着网络在大学校园生活中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普及与推广网络德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亟不可待的事情。经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成效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些高校网络德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高校网络德育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网络德育的实效,使高校能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极大地冲击着传统德育模式,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研究的课题.文章在明晰网络德育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德育的实施进行了思考,探索和提出了高校实施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在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外部世界信息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各高校应该关注的问题,而高校网络德育的途径作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高校网络德育的途径有如下四方面:把握高校网络德育建设的指导思想,开辟网上道德教育新阵地;强化网络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网上的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立法,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功能,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目标与任务,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有:网络资源的海量性、高效性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网络资源的趣味性、直观性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生动性弥补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枯燥性。网络资源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主要路径有:把网络资源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触及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把网络资源融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把网络资源融入道德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把网络资源融入法制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把网络资源融入择业和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高择业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网络德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诸如观念滞后、资源不整、支撑无力等不可忽视的问题.这既与教育者思想理念陈旧和网络德育研究不足有关,也存在德育资源匮乏和德育环境污染等客观因素.树立德育空间网络化的新观念、完善校园网络德育资源、打造高素质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以及建立健全网络德育监管制度是提高青少年网络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的家校互动德育模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韦伟  江玲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2):33-35,19
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出现了新特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与互动是整合教育资源的应有之义。本文以家庭教育作为网络条件下开展德育的切入点,从对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分析出发,提出了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家校互动的德育模式,并说明该模式在加强青少年网络德育工作方面的一些策略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相关部门应在充分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养成规律及网络特点的基础上,突出求真务实原则、民主平等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从加强先进文化教育、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注重德育资源开发等方面着手,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略论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为学生获取信息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许多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不少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出现了道德认知模糊、诚信意识淡漠、理性行为脆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打造一支熟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师资队伍,优化网络道德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网络是把“双刃剑”,其诞生和广泛使用,给大学德育带来影响。大学德育工作者要立足现实丰富大学德育的网络资源,加强网络行为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已带来了许多新的道德问题。发达国家知名大学非常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形成了以大学为中心面向大学生、以大学为中心面向社区及以图书馆为中心面向社区的三种教育模式。我国应以高校为中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资源建设,开展网络道德知识和情感教育,在网络服务和管理中育人。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给中学德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多元化的价值观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对传统的中学生道德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不良信息的泛滥、网络综合症的出现,以及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弱化又对中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网络环境下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占领互联网这一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在虚拟空间中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的有益资源,以克服互联网的负面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师院校校本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德育走校本化发展之路,是彰显师范院校德育特色和个性、满足师范生德育需求的必然选择。校本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高师院校德育实现校本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应从精神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三方面对高师院校校本化德育资源的进行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信息化是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路径之一。针对高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在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树立"以人为本"德育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大学生网络文化德育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方位整合高校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