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成为发展前沿,成为与周边国家对接与交流的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陆海相邻,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担负着国家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的历史使命。要推动广西"三大定位"历史使命的实现,培养大批中国-东盟跨文化人才是关键,这也成为广西高校的时代新使命。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时代背景,考察和分析广西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现状,发现高校在中国-东盟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地域失衡和东盟留学生生源不均衡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而提出广西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与路径:(1)立足边疆区位优势和学校特色,科学规划跨文化人才培养;(2)跨越各种固有界限与疆界,构建灵活开放的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3)打好东盟牌,改善和优化东盟留学生生源和结构。  相似文献   

2.
截止2010年,广西的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规模达到5224人,这对广西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探讨广西的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规模与广西区域经济的关系,通过搜集2000年至2010年广西的东盟留学生数与GDP数,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中国东盟留学生跨境教育规模发展与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桂菜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因市场认知低、发展定位不清、区域印记劣势等因素,导致知名度不高。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于中国—东盟"3+X合作框架"愿景,借助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窗口和信息枢纽的既有便利条件,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共享的文化内核,以东盟国家为切入口,从繁荣饮食文化活动交流、加工转换升值桂菜产业、桂菜企业及产品品牌打造、推动桂菜饮食文化旅游等方面,寻求桂菜突破、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杰锋  陈俊良 《知识文库》2023,(11):182-185
<正>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出发,探讨东南亚来桂留学生在广西地域文化教育方面的需求与问题。首先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与内涵,阐述了其视角下对地域文化教育研究的意义。随后概述了广西地域文化的特点与历史渊源。接着,分析了东南亚来桂留学生文化适应与教育现状,并探讨了广西地域文化教育对其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应对问题的建议。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涌入中国。其中,东南亚留学生数量占据重要地位。而广西地处中国与东南亚交界处,是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与中国连接的重要门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和文化优势。因此,研究广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5,(4):123-126
随着中国与东盟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来广西留学的东盟国家留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其留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本文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14级留学生为研究个案调查了泰国、越南两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并试图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相关影响因素,为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靖雯 《广西教育》2023,(24):16-20
本文梳理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取得的成绩,并与云南、贵州两省的教育交流合作模式进行比较,结合广西自身特点,提出完善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政策体系、充分挖掘教育交流合作平台的潜力、提升科技创新与教育合作交流融合的黏力、联合推动广西建设成为与东盟教育合作交流的强区等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交流合作的策略,助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东盟在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针对广西在此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和广西高职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区域文化特色和高职院校发展前景等多个层面论证了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可行性,提出广西高职教育在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机遇中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广西东盟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际等方面的跨文化适应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东盟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常遇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障碍:个体因素、社会环境、语言障碍、原有的文化身份认同,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有助于对东盟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现状的了解和促进广西留学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烹饪留学生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烹饪留学生教育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及进一步推动烹饪留学生教育事业,能扩大来华高等烹饪专业留学生规模,并向全世界推广传播中国饮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征稿启事     
<正>《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 的文理工综合性学术刊物。设有饮食文化研究、服 饰文化研究和"中国--东盟"发展研究等特色栏 目,大力发表有关饮食、服饰文化研究和"中国 --东盟"发展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十分欢 迎在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经济学、语言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迅速发展,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广西人民与东盟各国人民成为了好邻居、好搭档,目前旅游、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交流为广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此同时,也为进一步合作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正式生效与实施将会为广西高等教育带来时机和挑战,我们可以从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专业与课程设置、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留学生招生宣传策略、提升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竞争力等方面更有效地开展广西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以促进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日渐扩大的情况下,留学生班级管理作为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一环,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拟通过分析广西高校东盟留学生的特点,剖析东盟留学生的班级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广西高校的东盟留学生班级管理策略,以期促进广西高校东盟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生态视角下的京族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经近500年的繁衍生息,中国京族创造了灿烂的渔业文化、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作为京族民族文化最鲜明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海滨地域个性和鲜明的海洋少数民族特征。受区域多民族聚居、现代农业与渔业发展、旅游业发展、边贸互市交流等诸多环境生态和社会生态因素的影响,广西东兴京族各种生活场景中的饮食事像丰富多彩。近年来,东兴京族饮食文化资源面临着流失的危机,需实施政府主导下的整体保护、主动保护、开发保护和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5.
广西是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的前沿枢纽。广西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考虑根据中国—东盟发展的需要,设置与东盟各国语言、经济、文化等有关的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具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特色的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彦 《高教论坛》2012,(11):44-46,53
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SWOT分析法认识和分析广西-东盟警察教育训练交流合作的内外部环境、优势和不足,以期实现交流合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项目,包括政府层面推动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广西各级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以及职业院校推进的跨国式人才培养、互派师生、短期互访、文化交流、夏令营等。当前,广西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呈现共赢共生的特征,语言教学成为交流合作的热点,联合培养成为合作办学的主轴。但同时也存在宣传力度不足、体制了解不充分、协议落实不到位、专业领域欠均衡等问题。有必要重视基础研究,科学统筹引导,完善交流机制,借鉴国际经验,制订广西与东盟国家职教国际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刘三姐山歌文化可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合作,增进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要重视刘三姐山歌翻译,更好的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地域的不同造就了音乐文化在不同空间的纷披灿烂,但要追溯其根源仍在同一片土地上。在此次中国东盟音乐周中,日本新古乐器三重奏团与詹永明老师的竹笛乐团在广西这片土地上与"根源"重逢。中国东盟音乐周赋予了音乐重逢的机会,展现了各自不同的特殊魅力,这不仅是音乐的盛宴更是音乐文化的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20.
柳州螺蛳粉作为“网红小吃”,产品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其英文宣传广告却十分有限。为了扩大柳州螺蛳粉的海外市场份额,发挥地方小吃文化的传播效应,文章基于广告设计及翻译相关理论,根据英语国家文化习俗、语言表达特点及广告翻译原则等,从味道、音译、文化、外观和品牌等五个方面探讨柳州螺蛳粉广告设计及英文翻译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