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核心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向你推荐两篇文章:《8岁女童撑起一个家》和《14岁男孩擦皮鞋挣学费养活失明母亲》。目的是让你看看人家那么小的年龄,处在那样艰苦的环境,多么地不容易,知道生活的艰辛,并不是让你也自己挣学费,更不是让你养活我们,你不妨和他们比比你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希望你看了这两篇文章后,谈谈你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我叫欣欣,14岁,读初二了,原本是一个天真无邪的花季少女,可是现在我不想上学了。  相似文献   

4.
生活化教学在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架设了桥梁,教师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化教学中,感受着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各个模块知识理性思考的意义,更找到了应用知识的价值。这也正是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做到政治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5.
生活德育探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德育作为一个新概念,能否为教育理论所认同,生活德育的开展何以可能,这需要我们做五方面的逻辑思考:生活是否需要道德?需要什么样的生活道德?为什么需要生活德育?如何理解生活德育?学校生活德育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云,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都要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和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语文课堂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生活,在实践中延伸课本,创造生活,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环境,真正实现"活"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教学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生活,即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依照生活经验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能深刻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产生追求科学的内在动力;拉近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联系生活”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可见,作为基础学科科学的语文教学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冲破封闭的圈子,植根于生活这片沃土,将学习语文和生活实践熔于一炉,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高于生活意思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树立学生探索规律的信心,开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燃起学生研究数学的愿望。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只有细细品味,才难领会其中的韵味,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灵气,才能感来人打动人,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使读者读来回味无穷,爱不释手,这才能称之为一篇成功的优秀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儿童的存在不仅具有生物学的意义,还应该具有文化的意义。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教育无疑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具有重建生活的意义。儿童世界是由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组成,而生活世界里内在的精神生活和外在的文化(游戏的、童话的等)交织在一起。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就应从内至外展开,即从内在的精神生活开始向外在的社会生活铺开。  相似文献   

14.
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灵感悟生活。只要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和课堂紧密结合,思想品德课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努力寻找生活中与思想品德课堂相关的内容,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17.
语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它更是根植于生活土壤。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高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这同样也是大势所趋。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鱼水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课堂中的道德问题呼唤道德课堂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又有它确定的含义。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生活领域,相反,它可以穿过各种生活领域之间并不坚固的边界,弥散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即生活,课堂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它同样需要道德的支撑,同样需要根据生活世界的标准对课堂生活作出伦理上的判断。也就是说,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也同样离不开道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林爱平 《职业技术》2012,(3):114-115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之所在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将思想政治课堂引向生活。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关注生活,激发兴趣,正视问题,提升认识,回归生活,使政治课堂最大化地追求它的生活效用,使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真理观是关于生活世界的真理观,它超越了费尔巴哈的真理观、黑格尔的真理观,与符合论的真理观、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及海德格尔的真理观迥然有别,彰显了马克思真理观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