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部六省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比分析中部六省河南、山西、湖南、安徽、江西、湖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依据2000~2009年旅游相关数据资料,运用区位熵分析法,从游客接待总数、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及旅游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入境旅游区位熵和国内旅游区位熵六个方面对中部六省旅游发展态势进行动态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产业梯度是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客观基础,有效承接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中部地区加速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总结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基础上,运用产业梯度系数法分析中部六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得到各省应重点承接的产业。在中部六省产业承接的背景下,安徽省产业发展应与长三角产业互补,和中部六省错位发展,软硬兼施。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实施,旅游业作为中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拉动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中部地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将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间旅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潜力分析,进而探讨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中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利用1995-2011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建立PanelData模型,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运用协方差分析检验判断模型类型,对中部六省农用机械总量、农业固定资产、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土地投入与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用机械总量、农业固定资产、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土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农业固定资产和农业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生产总值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而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土地投入对农业生产总值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政府需要制定支农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加大农村固定资产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5.
钱爱娟 《新高考》2006,(7):20-22
第一部分 国内 一、经济 1.2005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9%,总量达18.2万亿元,人均1700美元。国家统计局宣布,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9,6;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按2005年平均汇率计算,我国GDP折合为22257亿美元,从2004年的世界第六位跃居为第四位。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文章在比较了四川省与中部六省、东部三省的人均保费收入和人均社保投入情况后,发现四川省农村保险发展的水平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指出了四川省发展农村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而延伸到根据西部地区农村保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关于健全和发展农村保险的建议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西部地区的四川、广西、云南、陕西、重庆和内蒙古六省市区1979—2005年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改革开放以来六省市区GDP发展趋势及其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西部“六省”应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外资依存度,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开放大学招生规模与地区人口总数、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学校固定生产总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学校专兼职教师和本专科专业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显著。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四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上海市经济状况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模型.首先以1999 ~ 2005年的数据,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预测出剔除世博会影响情况下的2006~2010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入境旅游人数、进口商品总额、出口商品总额、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数据,并与实际数据相比较,得出世博会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再加入虚拟变量,建立一个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0.
武珺 《大学时代》2006,(10):27-28
在中部崛起的发展热潮中,招商引资为中部六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进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东部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部六省招商引资应树立公关理念,努力塑造区域新形象;树立营销理念,搞好项目规划和推介;树立服务理念,适度指导和控制;树立诚信理念,健全信用与安全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确保城市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用人均GDP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σ系数及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分别测算了1999年至2007年西部地区12省内部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内部差距逐渐拉大,这不但表现在西部12省(市、区)的总体差异,而且表现在地理位置相近的西南地区各省份之间、西北地区各省份之间,以及收入水平相当的高收入省份之间、低收入省份之间。借用马尔可夫链方法考察单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行为变化,发现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两个分别向高水平和低水平演进的趋同集团,且稳定性很高。  相似文献   

12.
准确预测电力需求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要依据。论文研究了人均GDP、产业结构比例、人口数量、城市化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居民家用电器拥有量、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电力消费效率、气温变化对苏州电力需求的影响。然后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检验,发现人均GDP、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十分显著;最后根据统计数据的变化和苏州"十二五规划"的目标预测了未来5年的电力需求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了7个有代表性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财政收入、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工农业产值比重、第二产业人员比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FDI增长率,对西部七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强调了重庆市的优势地位及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和山东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在 2000 至 2009 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经济总量的差异。山东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01年以来,泛珠江三角洲省份与香港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了探讨双边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国际上惯用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流量主要受GDP、人均GDP、人口和距离因素的影响,面积、CEPA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的绝对值来看,人均GDP〉人口〉距离〉GDP.从影响的正负来看,GDP、人口与贸易流量正相关,人均GDP差值、距离与贸易流量负相关.目前,泛珠省份与香港之间逐渐形成了产业内分工格局,广东与香港的产业内分工体系最完善.未来,泛珠省份应该探索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深化产业分工与合作,拓展泛珠省份与香港的贸易空间,实现泛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差距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计算中国地区差异的Theil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产值等指标的地区差异,分析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剖析各种因素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提出应大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均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1年我国30个省市相关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对我国各地区人均电力消费量、单位GDP煤炭消耗量、人均废水排放量、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人均烟粉尘排放量、人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人均危险废物产生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资源环境状况差异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4-2010年云南省分税制改革后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在政治集权、财政部分分权的背景下,财政体制对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长、非经济公共品供给的影响,从中可见云南省人均GDP的增长更多依赖于财政大规模的支出来拉动,且省以下的财政支出分权非常有必要.这表明人均GDP增长率提高主要是带动了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而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此外,提高省本级财政收入在全省的收入比例,可以使全省非经济性公共品支出增长显著,说明云南省适合于财政收入集权、财政支出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经济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为定量分析江苏经济发展的平衡程度,构建人均GDP、人均进出口额、三产GDP所占比重等8个指标,运用TOPSIS法对2004-2008年江苏三大区域各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价,得到如下结论:从2004年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一直很不均衡,苏南经济发展很快,苏中经济发展次之,苏北经济发展较慢,总体上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阶梯式落差,且到目前为止这种落差不仅未被打破,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沈有禄 《职教通讯》2012,(13):25-36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至2009年达到近8000元,低于普通高职高专而高于普通高中,近一半的地区的生均经费值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均经费"中部塌陷"现象比较明显,京津沪地区要远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又高于西部,西部又高于中部,在2007-2009的三年里,中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几乎总是处于全国最后5位,而北京、上海、海南、浙江、天津、西藏、新疆都是在全国位列前位的地区。青海、上海、广西、重庆、云南、陕西、浙江、四川、新疆这些地区的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中公用经费所占的比例是较为合适的,其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大致在7:3左右。生均预算内经费全国各地区间的离差程度较大,达0.5以上,全国总的离差水平要大于京津沪、东、中、西部地区的;而生均基建经费的地区间的离差水平要明显高于生均教育经费、生均事业经费、生均人员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该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