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商务广告在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商务广告的翻译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商务广告翻译例子的分析,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分析了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性,并阐明了如何通过不同的译法和修辞实现"嵌入式"文化。  相似文献   

2.
商业广告用语翻译是语言翻译和文化翻译的结合。将一国的产品推销给生长在另一种文化中的消费者是广告翻译的最终目标。本文从功能,语言,文化和营销的角度阐述了商务广告翻译的综合原则。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际商务广告文体的特殊性,在撰写国际商务广告时,往往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段,这些修辞手段增加了广告语言的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在翻译广告中的修辞格式时,根据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采取直译法,意译法和变译法等三种方法来进行这类广告的翻译,以达到广告原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肖锋 《考试周刊》2014,(99):14-15
商务广告英汉翻译作为应用翻译的一个组成部分,兼具文学诗歌翻译的特点。本文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方面剖析了商务广告翻译的特点,解析了商务广告翻译的要求,并提出了可供译者参考的商务广告英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广告翻译既涉及语言转换,又涉及文化信息的传递,而后者往往会给译者造成更大困难。从文化差异、广告翻译的目的着手,结合众多实例,可以探讨英汉广告互译中如何处理文化信息,在广告翻译中可采用保留或重视原语文化信息、替换原语文化信息、增添译语文化信息、对原语文化信息进行删减四种基本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语境是影响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因素。以语体和文体为切入点,以文化语境对商务词汇翻译、商务句法翻译和商务文体翻译的影响为框架,对商务汉英在语体和文体方面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化特征及其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文化语境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商务广告一般篇幅短,信息量充足,具有艺术性并极具商品特性。翻译时既要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又要充分体现广告的韵味,做到朗朗上口,形象生动,以促使消费者购买。因此,在商务广告翻译中,译者有必要了解广告翻译的原则与策略,使译文发挥其唤起受众的消费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务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正确的翻译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能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本文首先界定商务文化的定义和内涵,然后提出商务文化翻译的原则,进而论述商务文化翻译研究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广告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的广告翻译实例,探讨其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及相关补偿策略,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跨越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从而获得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语用顺应论对于商务广告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与应用价值。在商务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言语境及交际语境中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从而更好地实现广告翻译在目标语中的语用等效,说服消费者去实施购买行动。  相似文献   

11.
崔慧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68+177-168,177
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会引起误译。本文通过分析文化缺省和文化预设引起的文化性误译,旨在能够更好地了解造成误译的原因从而指导今后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2.
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还涉及到两种社会文化,这就要求译者翻译时不能只在语言上推敲,还应考虑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在最大限度的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的同时,使译作可以被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所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翻译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翻译理论。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为了实现更好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广告翻译可以采用“捕获文化差异一跨越文化障碍一实现文化转换”的‘‘三步法”模式,采用“直译”、“文化妥协”、“文化补偿”、“文化替换”等文化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受文化因素的影响,英语习语承载了浓厚的西方(尤其英美)文化信息,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研究英语习语的文化翻译旨在消除文化中的文化障碍,进行积极而又高效的文化翻译。要研究英语习语的文化翻译,首先要了解英语习语的语言特征。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英语习语的语言特征,以更好地研究英语习语的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15.
文化过滤是跨文化转换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它存在于所有形式的跨文化转换当中。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跨文化转换,翻译即是目标文化对源文本与源语文化实施文化过滤的过程。在借鉴比较文学、跨文化戏剧等相关学科"文化过滤"思想的基础上,探讨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厘清"文化过滤"、"文化过滤层"等概念,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文化过滤的主要形式与作用机制等问题,提出具有一定普遍适用性的翻译文化过滤模式。  相似文献   

16.
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至关重要。英汉隐喻性词语富含各自民族的文化信息,成为翻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英汉文化重合现象,译者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对于英汉文化部分重合的现象,可以采取套译的方法;而对于英汉文化的空缺现象,译者可以酌情采用直译、意译或直译加注等翻译方法。译者应该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认真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问题,让译语读者感知并接受原语文化,以实现翻译跨文化交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翻译要求译语要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地再现源语所要传达的意义与风格。在对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异化和归化,语用等效等方面,本文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任务必须包括忠实地再现原作的化意象,只有实现化意象对接和信息连通的翻译,才是有效的翻译。译的化态度和双语化知识在成功的翻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言的转换只是表层,而化意象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中的文化资本流通主要有“罗杰姆模式”、“贺拉斯模式’’和“施莱尔马赫模式”3种方式。它们分别常现于早期的翻译实践、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阶段以及当今“社会学转向”的翻译研究阶段。文化资本流通模式的发展表明新兴的翻译研究将着眼于民族思维、文化政治影响、翻译的社会效应评估等更加综合的因素,更为宏观的翻译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