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  相似文献   

2.
"客观"与"公正",是新闻界公认的报道原则,同时也是使新闻传播更具说服力和可信性的有效的报道方式.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公正,这是新闻传播者的不懈追求,也是广大受众的强烈愿望.探讨客观报道和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力求使新闻报道做到客观、公正,并能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是对新闻传媒及新闻从业者的一项基本的业务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3.
“客观报道”是西方新闻学中的术语。由于历史原因,建国以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在我国新闻界很少被人提及。最近十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客观报道”也随西风东渐,引起了我国新闻界的较大反响。“客观报道”的核心思想是:“记者认为他们的工作需要一种超然的态度。他们成为当代争论的旁观者而不是参加者……新闻是单纯的纪事,意见必须与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永远不能纯客观地反映事实。因为客观报道也总是含有采编者的主观性。然而,资产阶级新闻界为了欺骗受众,提出“客观报道,坚持对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作纯事实报道”的理论,并煞有介事说什么“应该在新闻报道和意见表达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新闻报道应该完全摆脱意见或偏见”,仿佛他们的报道完全没有主观性,是纯客观的。他们这种虚伪的理论在我国却有一定的影响,我国有些新闻学者对此盲目推崇,甚至企图用它来“完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这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有必要予以分析和澄清。下面我们从新闻的选材、构思和写作3个环节,来看看客观报道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5.
两种“客观论”的初步交锋中国的新闻理论书大都指责西方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是标榜“纯客观”,是在自欺欺人。但是,当我们翻开西方人(包括日本人)写的新闻理论书时,却有了另外的发现。美国人威廉·梅茨在《怎样写新闻》一书中指出:“与我们生活有关的一切都会影响我们做出抉择,,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客观。然而,职业新闻工作者应力争接近于客观。”  相似文献   

6.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之下,在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自然也就否定了新闻的党性原则。有一种议论,似乎讲党性原则,就难以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似乎做党的“喉舌”,就不能做人民的“喉舌”;只有削弱以至摆脱做党的“喉舌”和执行党性原则,方能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呢,那些崇拜西方民主、自由的人,早就把“美国之音”当作楷模。这次“美国之音”对北京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报道,所以能如此迷惑人,这是由来已久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界经常自我标榜说,西方的新闻报道如何如何“客观”,如何如何“不偏不倚”。 对此,江泽民主席曾于2000年8月15日在北戴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论是中国的新闻界还是西方的新闻界,它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是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中国的新闻,特别是对我们的《人民日报》,人们非常重视。如果它把某一个事实报道错误了。老百姓会信以为真。不像你们那儿,反正随便报,就是不符合事实,也无所谓。” 西方的新闻报道真是“不偏不倚”、不存在任何…  相似文献   

9.
最近,由《羊城体育》报的新闻《“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的陆俊诉讼案使体育圈和新闻界的许多人士颇为关注,陆俊最后是胜诉了,新闻界的反映是“总结经验教训”,但同时又觉得新闻报道实在难搞。什么是真实报道?什么是客观报道?为什么要做到客观报道?客观报道能保护...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新闻界经常自我标榜说 ,西方的新闻报道如何如何“客观” ,如何如何“不偏不倚”。西方的新闻报道果真是“不偏不倚”、不存在任何主观倾向性的“纯客观报道”吗?对此 ,江泽民主席曾于2000年8月15日在北戴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不论是中国的新闻界还是西方的新闻界 ,它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但是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中国的新闻 ,特别是对我们的《人民日报》 ,人们非常重视。如果它把某一个事实报道错误了 ,老百姓会信以为真。不像你们那儿 ,反正随便报…  相似文献   

11.
“客观新闻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西方新闻学中 ,专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客观的新闻学要求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 ;同时 ,它禁止在报道中公开地采取立场 ,而将“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区别开来。新闻的客观性是通向“合法”和“可信”的途径 ,它使客观报道的技巧变成一种信念、一种标准、一种价值观。西方学者对新闻客观性有许多批评性见解。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 :没有纯粹的事实 ;只有人对事实的构造和解释。但新闻工作者又普遍认为 ,这种解释应该也可以采取一种客观的形式和专业的规则 ,从而使主观意志对客观事实的冲击降到最低限度。客观性从一种信念变为一种程式 ,变为一种对新闻事实的处理常规。客观性尽管并不完美 ,却是一个可行的“规定原则”。客观性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新闻语汇和普遍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客观报道     
在过去一个长时间内,客观报道在新闻界一直有着争议。客观报道是不是资产阶级客观主义,无产阶级报刊能否确认自己的客观报道原则,在新闻改革实践中客观报道的地位与作用,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从煽情主义到客观报道、一般以为,客观报道原则是资产阶级“发明”的,因而必然打上资产阶级烙印。不错,这是历史事实。但同时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一番,这难道仅仅是骗人的“资产阶级幌子”?这当中有没有新  相似文献   

13.
1998年第六期《新闻记者》刊出贾亦凡、顾向东先生撰写的《“羊城疑案”谁与评说?———陆俊、大连万达诉〈羊城晚报〉社侵权始末》(以下简称《贾文》)后,由于对《贾文》中讲解“客观报道”的一段话有不同看法,我便写了一篇题为《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以下简称《程文》)的拙文,投向《新闻界》。1998年第五期《新闻界》刊出了此文。1999年第二期《新闻记者》以《也谈“客观报道”———就“羊城疑案”说些题外话》为题,转载了《新闻界》发表的《程文》,并以此为由头,开展了关…  相似文献   

14.
《深圳:转租公房收入要“全部吐出来”追踪报道》是一次成功的策划,也是去年工人日报经济报道的亮点之一,社会反响很好。本刊特别邀请工人日报经济新闻部的同志及参与这一报道的记者、通讯员撰写了一组业务研究文章,与新闻界同仁交流,供大家参考。本刊曾反复申明:立足新闻实践探讨新闻理论,站在理论高度指导新闻实践。我们希望奋战在新闻第一线的编辑、记者,及时对成功的新闻实践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编辑部愿为新闻界同仁搭建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一个长时间内,客观报道在新闻界一直有着争议。客观报道是不是资产阶级客观主义,无产阶级报刊能否确认自己的客观报道原则,在新闻改革实践中客观报道的地位与作用,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从煽情主义到客观报道一般认为,客观报道原则是资产阶级“发明”的,因而必然打上资产阶级烙印。不错,这是历史事实。但我们在看到资产阶级从维护自己本阶级利益而不得不改变新闻报道原则的同时,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下,这难道仅仅是骗人的“资产阶级幌子”?这当中  相似文献   

16.
吕继红 《新闻记者》2005,(11):66-67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客观报道的手法,上升为理论,即如胡乔木同志所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①如今的媒体上,客观报道的形式似乎有所削弱,各种散文式、随笔式、故事式的报道手法当然可以运用,也都有读者要看。但就报纸总体而言,其客观地报道新闻的原则和方法,仍应该是主要的。如果一张报…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同志谈到新华社工作时指出:“新华社要成为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的新闻就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这四点是新闻的共同要求。他说:“外国记者强调他们的新闻报道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报道;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报道,是他们的口号。我们如果不敢强调客观的、真实的报道,只强调立场,那末,我们的报道就有主观主义,有片面性。”(《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第361、359页)  相似文献   

18.
在有新闻事业的国度,“客观、公正”,不仅作为一种新闻政策,更作为一项基本道德,无一例外地被写进了各自的新闻法规条文之中。然而,这一基本要求在无数人的新闻实践中却更多、更直接地被演绎成‘’客观、公正”的外表与务实主义的事实主观裁剪相粘合。在当前很不宽讼的国际新闻舆论环境中,我国党报导向任务的日益艰巨使得党报更注重强调在一定规范的系统中指定性选择.即报道某一事件或某一侧面以相应略去其他事件或其他侧面为代价。这种对“客观、公正”原则的冲击只要有意识形态分歧的存在就不会消失,人类在新闻活动各个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培植新闻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成为西方大众传媒流行的报道方式和常用的新闻再现技巧。由于西方新闻界对这一方法的探索一直没有理论化、系统化,加上“培植新闻”与我们所忌讳的“制造新闻”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人们始终对此有所顾虑,也就很少有人去“碰它”和  相似文献   

20.
人类是一个共同体,尤其是在今天的“地球村”里.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倒闭,“窃听丑闻”是整个新闻界的一个悲剧,而不仅仅属于西方新闻界.新闻,在本质上是中性的,服务于公众,客观、公正、独立、真实地报道真相,这是新闻的核心内涵.因而,窃听事件所反映出来的抵触法律、违背新闻伦理、冲破社会道德底线、侵犯公民隐私权等问题,同样值得中国新闻界警醒,而非袖手旁观、幸灾乐祸.不客气地说,中国类似的问题或许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