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乡土音乐是音乐教学中的"调味品"   在二、三年级教学中,我把一首<草芽姑娘>带进课堂,同学们欢呼雀跃,"太阳出来了,鸟儿歌唱了,草芽姑娘啊,你该醒醒啦!微微的晨风,霞光满天,青青苗儿,露出笑脸,脱下绿装见玉臂,恰似仙女降人间……."   ……  相似文献   

2.
一、乡土音乐是音乐教学中的"调味品"在二、三年级教学中,我把一首《草芽姑娘》带进课堂,同学们欢呼雀跃,"太阳出来了,鸟儿歌唱了,草芽姑娘啊,你该醒醒啦!微微的晨风,霞光满天,青青苗儿,露出笑脸,脱下绿装见玉臂,恰似仙女降人间……。"跟着老师深情的范唱,合着那熟悉的彝族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实施,新的教学行为,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教学手段使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研讨课"层出不穷,使音乐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教学外表下,我们的音乐课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音乐课中的"音乐"变得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大崭新的音乐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教师,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我们责无旁贷。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音乐擂台"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贯彻《音乐课程标准》,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一、综合各种信息,创设音乐情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自然界与生活中也充满了音乐,如何将这些信息也带入学生的音乐学习中去,相应的网络资源库及录音编辑等技术手段都得到了应用。只有真实的节奏旋律展现在学生周围,学生的模仿天性和表演欲望才能被积极调动起来。如在《粉刷匠》《拾稻穗的小姑娘》《小乌鸦爱妈妈》等"表演"部分教学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同样能够为教学创设音乐情景。学生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自己去想象去体会,  相似文献   

6.
1.投其所好,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所以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音乐不停歇     
流苏 《母婴世界》2008,(5):58-59
1个成长方案美好的人生从音乐开始!音乐的魔力有这么大吗?看着宝宝欢快的表情,回答是肯定的。"音乐可以刺激宝宝的大脑"、"音乐让宝宝更聪明"……音乐,就像一个盛大的礼盒.里面装满了馈赠给宝宝美好未来的"礼物",每一位父母都惊叹音乐带给宝宝的无穷快乐。  相似文献   

8.
现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的教育目的、任务,只是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因而在教学内容上,也只安排了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个部分.并且强调后两者要围绕"唱歌"这一中心进行教学,这就无形中形成了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体系.我们知道,音乐课包括创作、表演(声乐、器乐)欣赏三个部分.(教学中可以把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上述三个部分进行),如果音乐课只强调唱歌,缺少创作和乐器的教学,那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符合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需要和谐,校园需要快乐,课堂教学需要愉悦高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趣"贯穿、与"妙"同行、以"乐"为本、以"演"代考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贯彻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是落实新课改的关键所在.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好的音乐作品能给人以美感,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目的,审美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课堂教学的落实。因此,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实现音乐审美教育,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打破教师只注重知识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音乐审美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一、"情"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条件首先,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音乐里有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卷、丰富的人生、美妙的世界,它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时空,让你体验浓重深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对音乐的处理、表现与情感的把握要  相似文献   

12.
正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游戏、盥洗、就餐、午休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每个环节的衔接处,教师多用语言提示的方法,告诉幼儿进行下一个活动,如:"请小朋友把玩具收起来,我们要出去锻炼了"、"请小朋友把椅子放整齐,准备上课了"、"请小朋友排好队,准备散步了"……为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笔者在教学时尝试用音乐做媒介组织活动,恰当地适时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他们自然地接受音乐熏陶,生活在音乐的天地中,以激起愉悦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新的课程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新课程实施的目光也越来越聚焦在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音乐课上。大胆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音乐课堂上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但在课改中,背离以"音乐为本"的现象仍然普通存在。一、学科特点决定音乐教学必须以"音乐为本"音乐课程是以音乐为载体来实施教学工作的,离开了音乐这个载体,以其他教学形式取而代之,实际上音乐课程的学科性质就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变味了"。《课标》在表述课程性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牛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牛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一门"高实践,超理论的学科"。它集知识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音乐本身这种高实践性和抽象性又决定了音乐歌唱教学有着很大的灵活性。音乐歌唱教学的特殊性使得音乐教学语言在音乐  相似文献   

17.
韦立荣 《考试周刊》2014,(90):37-37
<正>文学和音乐从来都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毛诗序》中有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由此可以看出,文学和音乐的结亲,从中国文学的幼年期就开始了。稍了解中国文学史的人应该都听说过文人骚客对酒当歌、一唱一和的雅事。在这里,文学和音乐成了言情达理的一体两面。"学会教学,正如教学本身一样,总是一种过程,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音乐艺术是抽象的艺术。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音乐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一、认清教学误区,避免"专业教学"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一线的音乐教师也意识到了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如何有效培养这个问题上很多的音乐教师还比较困惑,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音乐能力就是唱奏、演等技能与音乐知识,有的教师认为培养音乐能力必须要进行专业化的训练,这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事情,更多的教师是敲着乱棒锣……种种现象表明研讨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我在摸索中发现在音乐课堂中引进多元的教学主题可以使音乐教学得到优化,而且在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上也属于一大奇招。  相似文献   

20.
正音乐与文学的亲缘关系渊源已久。从因音乐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到"元散曲"……不光中国文化如此,西方文化中代表其艺术高峰的作品,无不融合着音乐与文学的冲撞与力量。那么,音乐能否注入到语文课堂中,使语文课不再枯燥乏味?一、将音乐引入课文的导语设计中:抛砖引玉、创设氛围、调节情绪,激发学生兴趣新课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始曲,若能设计一个具有创意、富有魅力的教学引言,做到先声诱人,引人入胜,就可奠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