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已溢出教育而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基于公共治理理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公共治理的框架是:将网络管理纳入政府社会公共管理的治理结构;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依法构建网络公民社会;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确保网络自由的主体地位;完善公共政策,建立网络公共治理多元参与的互补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下社区参与的平面化网络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2.
公共治理视阈下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基于公共治理的理论内涵,着重从公共治理及公民个体层面分析了公共治理的价值诉求——公民参与,即从公共治理层面而言,公民参与是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合法性,有助于公共治理目标的实现;从公民个体层面而言,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的基本保障,有助于提升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公民自身利益的实现。进而提出促进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治理的路径选择: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提升公民的政治素质,构建公共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社会管理日益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体制扁平化、方式多样化的特征。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完善,公共社会发展还不成熟,当前社会管理面临主体责任划分模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难以完全发挥,传统社会管理理念受到现代治理诉求的强烈冲击等诸多瓶颈制约。积极培育公共社会,促进政府职能转型,构建政府与公共社会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地方公共决策中公众参与呈现出主体不断扩大、主动性日渐增强以及参与类型多样化的趋势。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应重视公众的参与,改变传统管理思维,构建新的治理理念;同时,公众参与需要在政府管理体制的指导下,在政治实践中实现理性参与理念的培养。地方政府和公众之间应建立有效对话平台及沟通机制,把体制外的参与内化到体制内,形成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公共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它强调多元化的共同参与,目的是建立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高校公益社团应秉承参与、协作、服务的社会治理精神,才能有效实现公益社团组织的良好运作,积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益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治理层面的多元共治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在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当前,社区层面多元治理主体主要面临政府主导下的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缺乏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社会组织和居民公共精神缺失下的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为此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培育社区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组织;增强社区居民共同体参与意识等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新公共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它强调多元化的共同参与,目的是建立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高校公益社团应秉承参与、协作、服务的社会治理精神,才能有效实现公益社团组织的良好运作,积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益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公共危机形势比较严峻。治理理论认为,公共危机管理不应只是定位为政府领域的管理,而应将它定位为一种全社会领域的管理,以充分发挥NGO等社会主体的作用。因此,要明确政府与NGO的角色定位,健全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机制与法制,以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9.
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机制,然而这种网络化的治理也正面临发展困境.本文从政府、非营利组织、公民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的困境,认为应大力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优化社会治理资源,努力建立并完善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区域公共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成为政府新一轮历史变革的关键力量,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和协商共治的数字化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公共伦理价值,但也给基层政府治理带来诸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更新治理理念推进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系统化,构建基层行政伦理组织体系促进基层数字治理的规范发展,加强对数字治理伦理教育营造良好数字治理氛围,发挥治理主体的积极作用构建多元参与主体综合治理体系,从而推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推进社会参与应急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参与是治理公共突发事件的基础。为实现社会参与遵循政府主导、自主参与、量力参与、依法参与、有序参与的原则,构建不同社会主体参与的机制是关键,而构建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以来,民生问题更被提上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低收入弱势群体及其救助问题,也日益为政府、学术界及其他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笔者从公共治理维度,考察了内蒙古城市低收入弱势群体救助的现状:现有救助体现了救助主体多元化、救助方式多样化等特点,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稳定,但在救助制度及其体系本身、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公共治理理论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重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应坚持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和谐发展,健全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政策和执行体系,整合参与救助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公共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政策协商主体的包容性、参与的广泛性以及议题的开放性,耦合了公共治理平等性、公共性和多元性的价值旨归,并与公共治理构成了实践互补。但是,长期存在的政府权力中心思维惯性、协商主体价值本位思想、多元文化冲突和分歧等问题所导致的主体间话语权不对称、政策公共性缺失以及对多元利益兼顾失败的情况,构成了对政策协商治理成效实现的现实考验。为此,需要从政府法律权威与制度规范构筑、社会民主氛围与公民社会培育、公民理性思维与协商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推动政策协商在公共治理实践中的自洽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频发、多元、复杂的公共危机,以政府为唯一管理主体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显得捉襟见肘,构建多元协作式公共危机治理机制,成为解决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弊病的妙药.非政府组织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多元协作式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主体.因此,应该以多元协作式公共危机治理机制为目标,结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来研究非政府组织参与多元协作式公共危机治理的阻滞因素,从法律建设、治理机制构建、激励与监督机制建设三个方面来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公共危机治理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危机的多发期,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自治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凸显其独特的优势。但与此同时,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还面临着多重困境: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不足、参与渠道缺失和及时性得不到有效发挥、社会公信力低等。为此,必须通过优化非政府组织的外部参与和治理环境、完善自身制度能力建设、营造良好的志愿互动氛围及民主监督环境等途径,以实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中的有效参与和治理。  相似文献   

16.
教育治理结构是公共教育治理中不同主体之间的权责配置及其相互关系,治理结构改革是治理体系改革的关键,也是实现善治的根本保障。当前县域内义务教育治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复杂、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方式强调管控、治理手段与工具缺少弹性等四个方面。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县域义务教育治理陷入政府治理负担日益增加、治理的效率难以提高、治理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加、回应性严重滞后、社会满意度低等困境。多元参与是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途径,它既是善治和义务教育公共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复杂情境下义务教育治理和培养公共善的需要。多元参与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方式的合作协商和治理工具多样化。实现多元参与需要义务教育治理从单一主体到合作网络的结构转型,因此需要治理理念和目标的转向、重新认识治理权威、明确多元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不断创新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组织在参与地方政府治理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俨然成为促进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因素。基于社会组织自身价值的实现、政府公共治理创新、公共治理制度设计的需要以及时代发展、历史的选择,社会组织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地方政府治理的创新。同时,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产生了更适宜的土壤、形成了良好机制、建立了理性发展的法制化保障、促进了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比翼双飞。基于此,社会组织的发展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机理,必将会有一个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政府垄断控制阶段、市场选择管理阶段之后,我国的教育管理已然走向了公共治理阶段,公众开始成为当前教育公共治理框架下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然而公众参与教育公共治理并不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实践中遭遇到种种参与困境。我们有必要对公众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实践予以客观化的评价与认识,并寄希望于能够从价值追求、能力提升、组织塑造、制度设计上实现对公共参与诉求的理性审视与引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提出和运行,多元主体共同融入社会公共治理之中。多元利益主体不同的诉求,构成公共舆论的基础。本文从治理视角切入,分析全新互联网时代,公共舆论对公共行政的影响,尝试性的提出公共舆论的社会治理功能,政府应对新形势下执政生态环境的自身定位及政府对公共舆论的科学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关联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风险和公共危机的不断发生和蔓延。公共危机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危机和社会安全危机。风险社会下的公共危机对第一个面对危机接受考验的地方政府提出了巨大挑战和要求,地方政府作为危机发生时第一重要治理主体,就必须从加强危机预防意识,完善危机治理预警机制,健全社会参与合作机制和危机治理组织机制,创新践行危机治理分类治理策略等方面不断提升危机治理能力,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良好合作的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