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众多当代作家中,苏童是比较超验的一位,其小说致力于故事与叙述技巧的和谐,以较为诗性的语言对人类的生存和灵魂进行感悟,使得现实深度和人性关注又重归文本本身,并以其独特叙述方式建立起苏童的叙事王国。短篇小说可谓是苏童叙事美学一大功臣,这里仅选取2008年出版的“苏童短篇小说编年”第五卷《垂杨柳》中几个短篇为例试做分析,借以感味苏童短篇小说唯美精湛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格非、苏童等人对马原的叙述策略有所发展,他们在语言实验、叙事策略以及抒情风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凸显出中国先锋小说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短篇小说《苍蝇》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的成名作之一。作品以崭新的表现技巧以及充满活力和新鲜感的语言冲击了当时文坛。作家巧妙地应用“陌生化”手法,使《苍蝇》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效果。本文拟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从叙述视角、小说语言两方面浅析《苍蝇》的“陌生化”技巧,从而探讨该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米歇尔·布托说过:“小说是绝妙的现象学的领地,是研究显示以什么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或者可能以什么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绝妙场所,所以小说是叙述的试验室。”①在先锋小说中,格非、余华以精致的文本结构著称,孙甘露和吕新的语言实验为人称道,苏童则着力在故事叙述上。苏童小说独特的叙述方式构成其小说写作的先锋品格,也建立起自己的小说叙事美学。艾·巴·辛格从写作者的角度说:“短篇小说的布局容易的多,所以它可能比长篇更完美、更出色。”因此,我选取苏童短篇小说《狂奔》为对象,从叙事学角度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叙事语言、叙事手段、叙事风格三方面的全新视角切入来审视先锋小说,其叙事特色如下:先锋派作家在叙事语言方面大量使用“像……”的比喻结构,反讽性的修辞,并积极探索语言自身的表达功能。在叙事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主体叙述、性爱叙述以及个人化经验的表达。先锋派作家在叙事风格方面的探索走得比较远。许多作品不仅主题多元化,题材多样化,而且呈现出苍凉的后悲剧风格。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苏童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早期以先锋小说的创作赢得了步入文坛的入场券,并在当时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而苏童的大多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意化书写,不管是小说的抒情性描写,还是语言的诗意表达,意象的诗意呈现,色彩的诗意描绘等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美学魅力。苏童文字中的这种诗意性描写成就了苏童“诗化小说”的创作风格,并且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大背景上,“先锋小说”以其大胆的叙事变革,划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号。1985年前后,以马原、洪峰、格非、余华、残雪、孙甘露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先锋小说”,脱出传统文学的创作常规,或传达出“麦田守望者式”的情绪心态,或展示“夸张嘲讽故意粗俗但又忍不住炫耀高雅的情绪型叙述语调”和“无中心人物无秩序主次情节无故事‘无结构’的结构”,强化感觉与语言风格,注重叙述方式和叙事策略,以完全彻底的形式变革,与既定的叙述模式、文化范型、语言秩序构成尖锐的冲突,改变了人们的感觉方式和阅读方式,拓展了小说的功能和表现力。“先锋小说”这种冒险的形式主义革命,在新时期业已规则化的文坛竞技场上,无疑是一场独特而新颖的艺术探索。本文无意对“先锋小说”的叙事变革进行全面分析,只试图选取1985年前后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从叙述时间和叙述感觉两个方面,着重分析“先锋小说”叙述顺序的变革,以期对“先锋小说”自由开放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苏童小说的具体分析,探讨青年作家精致诡谲的艺术风格:多年来,苏童始终追求并想象的奇特、风格的优美、故事的魅力,基本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形态;其近期的短篇小说又表现出了对小说文体结构、语言、叙述更进一步的精心结撰和讲究,即无论小说的故事层面,还是人物、语境,都更加精致。  相似文献   

9.
何述强被誉为“仫佬族散文三杰”之一,他的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有三个层面:独具生命个性的意象群;小说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故事生动地穿插于散文思绪之间;精雕细刻的语言描写,及情感波澜中静中有动的和谐的叙述节奏等。这些使其散文整体呈现冬日暖阳般的情调,精致、温馨而持久。他是散文天地间的“一棵独立的树”。他“内敛”、“简单”的文字,确实达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先锋小说和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作家,苏童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细细品味苏童小说的语言,你可以在诗意与梦魇相交织的感受中体会到一种神秘诡异的力量.无论是“枫杨树”系列、“香椿树”系列,还是后来的“红粉”系列,苏童以轻盈细腻的诗意性语言为经,以诡谲怪异的梦魇式语言为纬,在家族、历史故事中穿凿,为自己织就了如蛛网般错杂斑斓的“纸上故乡”,为读者呈现出别样的南方风景.  相似文献   

11.
《1934年的逃亡》以符号化的喻指、诗意般的言说、多视角的叙事和让人回味的孤独感表达了苏童对人性苦难的理解.他用一种冷色调的陌生化的语言叙述着人的生存困境,对人的生命的孤独作出了历史性的独特理解,构建了一个独具艺术特色的叙事世界.  相似文献   

12.
冰心小说曾给"五四"时期寻求精神力量的青年以广泛影响,在叙事技巧和文本形式方面独具风格。冰心小说具有以人格表现于艺术、理性与情趣相融合、传统讲故事的艺术手段与现代简捷的叙述技巧相交汇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为:善于借助同故事叙事视角以收到客观叙述和主观抒情的双重作用;营造"讲述-倾听"的分享故事的谈话式格局;淡化故事时间,而以情绪、情调统辖全篇。  相似文献   

13.
苏童小说中的时间意识和霍金的《时间简史》中的“时间箭头”有着不约而同的吻合,其对于三个时间箭头的表现蕴藏在小说的景物变化或是人物刻画之中。从“时间箭头”入手,剖析苏童小说蕴含的时间意识及其所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语言问题决定着历史小说创作的真实性程度及艺术成败。凌力历史小说注重探索语言的“历史/现代”形态;适度掌控叙述节奏,形成适中有度、放任中有收束的叙事风格,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方式;努力发掘语言背后的历史情韵与文化意蕴等,形成了鲜明的诗性特征,为近年来历史小说创作的语言探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童年意绪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苏童的童年体验,又被苏童投射于小说创作,并在小说中逐步稳定和发散开来的精神介质。他的创作从未停止关于童年的"修辞想象",是基于童年的"超验想象",将自己的童年体验移植到小说中,使小说形成氛围浓厚的童年意绪。而这一切,均是基于苏童的童年经历与童年意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范伯子是晚清诗坛上“以布衣而名满天下”的本色诗人,其诗学理念也呈现出传统诗学大结裹期重总结、善融通等诸多特点。“瓣香前哲无休歇”是范伯子诗学涂辙的法门自述,在其所标举的诗家楷模中.除却备为称道的李、杜、韩、苏、黄诸家之外,桐城派与同光体似乎与范伯子的诗学渊源最为密切。后世学者的研究目光也大都聚焦在范伯子与桐城派、同光体诗学理念的纠结异同上。往往忽视了范氏家族一以贯之的庭训家法对伯子诗学理念的开启熏染之功。也低估甚至忽略了范伯子素所敬仰的“太初师”曾文正与授业恩师刘融斋在其诗学取法轨辙上留下的深刻印迹与导夫先路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代江南作家苏童的创作来源于江南文化。综观其小说,无论是主题、风格还是语言,都带有浓郁的江南风味,是江南文化在当代的演绎与再现。苏童小说与江南文化的渊源关系是:一、唯美主义的女性主题。苏童在小说中细腻准确地塑造了一批美的女性形象,从纵向角度来看这可以追溯始于东晋永嘉年间的唯美主义文化传统;二、梦幻灵性的风格。苏童的小说时空混乱、叙事模糊、意象繁杂,这主要受之于江南地域文化的影响;三、感伤颓废的语言叙述。这是江南这块特定地区人文和地理积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小说的创作从叙述语言与人物话语方面表现了其所精通的“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小说叙述语言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运用语言提示;用动、名词写作;使用情绪语言,让作品情景诗化;对叙述语言进行选择与限制等。而在人物话语(包括对话与独白)方面,海明威用人物话语替代传统小说中的描写、叙述、议论和说明,创造了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苏童的创作由历史题材转为现实题材,<人民的鱼>就是通过寻常事反映时代变迁的现实题材.苏童讲故事的能力在作品中充分展示出来,叙事节奏的控制和意象的运用使故事紧紧抓住了读者.与其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创作相比,苏童有所改变也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