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团体心理咨询相较于个体心理咨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长处.近年来,团体心理咨询在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通过团体心理咨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基础,咨询的目标和作用,咨询的应用方式以及团体咨询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论述了团体心理咨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幸福感研究启示我们,在学校心理咨询的模式上,要以发展模式为主,整合多种模式;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评估要多借助于积极性量表,大力开发本土量表;咨询中的价值干预要合理而有度;在咨询形式上要将团体心理咨询与训练和个别心理咨询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和会谈筛选了32名具有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随机抽取16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另外16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进行了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实施咨询前后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评定.结果:团体心理咨询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得分无差异(t=1.464,P〉0.05);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后测的得分上达到了明显显著差异(t=-3.411,P〈0.01);实验组在前、后测的得分比较上达到了极其显著差异(t=3.388,P〈0.001),而对照组在前、后测的得分上差异无显著性(t=0.000,P〉0.05):结论:在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上,团体心理咨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是民办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应从高职学生群体就业心理问题的现实需要入手.运用团体咨询理论的优势,开展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5.
目前医学生就业情况备受关注,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总结分析了医学生就业指导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心理干预在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并重点阐述了将心理干预与医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常用的班级团体心理训练、团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方法与心理干预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团体心理咨询与个别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两大支柱。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心理咨询,形式上不同于个别心理咨询,它对团体咨询领导者有着特殊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对团体咨询理论有充分的理解;良好人格特质;领导团体的能力和特有咨询技巧等。  相似文献   

7.
团体辅导对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干预有着积极的效果。本研究选择24名有一定人际交往困惑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并在团体辅导前后用两种量表对团体成员测量。结果发现,被试者后测各项因子得分均低于前测,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5个因子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团体辅导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减少交往困扰。  相似文献   

8.
高校新生入学后面临着种种适应问题,很多学生由于适应不良引发诸多心理问题,在高校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分别采用团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咨询的方式,并通过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测试因子分的差异性比较,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受贫富差距、能力差距、就业压力等多因素困扰,进入高职院校的部分非城镇籍学生出现了心理焦虑的现象。帮助非城镇籍学生克服心理焦虑是每位高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院校可通过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加强职业生涯辅导、完善助学体系及以提高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度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对非城镇籍学生的心理干预,化解非城镇籍学生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10.
医学生是未来救死扶伤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保持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文章针对目前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了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增强医学生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团体心理咨询方式,对部分医学生进行为期六周的心理干预.结果显示:运用团体心理咨询对有心理症状的医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应该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干预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采取团体咨询方法,通过自编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干预活动提升大学生就业决策能力,大学生对其可接受性、实用性和效果评价较好。研究被试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前后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干预方法,以增强此方案的有效性,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2.
高校新生入学后面临着许多适应问题,部分学生由于适应不良引发诸多心理问题。课题研究对高校新生入在入学适应性教育中分别采用团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咨询的方式,并通过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测试因子分的差异性比较,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干预实验对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以乐山某中学初一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三次干预实验:讲解主观幸福感相关知识,开展以"寻找幸福"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和个别咨询,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对初一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干预。结果是实验班后测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与实验班前测存在显著差异,而控制班前后测无显著差异。幸福感的干预实验可以提高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偏见、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情感与性的问题、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高职院校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而是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逐步构建起高职生教育、咨询、干预、科研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营造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全面关怀学生的心灵成长。  相似文献   

15.
团体咨询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咨询技术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心理治疗形式,具有比个别心理咨询影响广泛、咨询效率高、效果明显易巩固的优点,特别适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能够缓解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相对不足,解除学生对个别咨询的顾虑。团体咨询以其高效性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作用将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班级团体辅导对改善高职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校大二年级同专业两个班学生,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参加6次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另一班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前后测量表评估法和主观评估法检验班级团体辅导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CSICD)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的前后测比较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p<0.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两量表前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后测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p<0.001)。实验组对团体效果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结论:班级团体辅导对改善高职生人际关系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高职学生对于网络心理咨询的需求度,研究选取350名在校高职学生,采用自编的《高职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需求度的问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职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有较高的需求度。网络心理咨询的匿名性、便捷性、开放性是高职学生选择的重要原因,但学生存在一些对安全性和私密性的疑虑,高职学生更能接受的网络心理咨询方式为即时文本网络咨询。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在经济、生活、学业、就业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团体咨询是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的一种心理咨询模式,它能够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与人交往、互相交流、互相支持的环境,促使其释放情绪压力,袒露心理问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本文从确定咨询目标、选择咨询方法、确定团体成员、制定团体的规章制度、选择团体活动时间和地点、制定团体活动计划、明确团体指导者的作用等七个方面介绍了贫困大学生团体咨询模式的理论构想,为有效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指导与心理援助的一种咨询形式。根据团体中带领者、团体技术、团体动力和参与成员等四方面的力量,在团体心理咨询中构建三种主导模式,即以导师能力为主导的团体、以团体技术为主导的团体和以团体动力为主导的团体。其中以导师为主导的团体侧重于治疗和危机干预,以技术为主导的团体侧重于团体技术的应用,以场动力为主导的团体侧重于个体的心理成长。团体心理咨询模式以其实践性、专业性、操作性、本土化、系统化、深刻化等特点,无论在咨询形式还是咨询政策上都得到了心理学界以及广大使用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调查,采用团体咨询的干预形式对36名学生进行了为期10周的团体咨询,借助咨询前后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分析,探讨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改善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近期效应,可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