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事一议,简而言之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如果写成文章,便是议论文了。议论文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我们要学会写作这种文体,必须先学会一事一议的写法,为进一步写好议论文打下基础。现就一事一议类文章的教学及写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题一评     
读书应有停顿——突然地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系西?当然,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俗众的读书与读书人的读书应作两回事看。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俗众读书的本意了,他们的本意是消遣。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能排除消遣这一层次,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上。读书人的读书带了联想与思考的痛苦。他们的阅读快感,不是在被动接受上,而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的过程中、这就像两个儿子接受遗产,大儿子仅仅看到了他继承的那部分产业,  相似文献   

3.
多般 《初中生》2007,(10):49-49
“叔叔,我有一分钱,请你帮我租一本《三国演义》!”这是一件让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孩子感到非常美好的事情。那个时代直到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小孩,都对小人书有着很特殊的感情。连环画买价50~60年代时只要八九分钱一本,租一本只要一分钱;70~80年代买价大概为一到五六角钱,租也只有五分到一角。每次拿上一本连环画,会翻来覆去地看上半天。那滋味,要多美有多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德育》2013,(6):I0002-I0002
大连市一0一中学始建于1952年,原名金县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几代一0一人的奋斗拼搏,使得学校的文化底蕴日益丰厚,教育教学成果斐然,成为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区内名校。  相似文献   

5.
解题中,一题多解能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空间,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创新意识,现举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俗语叫“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很难想象,怎么才能打出这种武侠片才有的效果。要说“一杆子打翻一支海军”,不由得更让人不信了。  相似文献   

7.
一棵树     
李海霞 《早期教育》2001,(16):18-18
春天到了,小熊在自己的花园旁种了一棵小树苗。小树苗嫩嫩的,绿绿的。一天,小猴路过这里看见了小树苗,心想:“多好的小树苗啊”!一定是一棵桃树,等结了果实,我就能吃天甜甜的桃子了,让我给它浇点水吧。小猴浇完水,唱着歌,一蹦一跳地走了。  相似文献   

8.
从小我就喜欢画画,没有理由,就是喜欢。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在爸爸拿回来的书、笔记本等纸质的物品上随意乱画。那时候家里没有专门画画的纸,因此,爸爸也不太管我。只是有一次我在《毛主席语录》上画了一个“丁老头”和两个跳皮筋的小人儿,  相似文献   

9.
“一事一议”是中学生学写议论文的一项人门训练,写好“一事一议”类文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为进一步写好议论文打下基础。所谓“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一件事、一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事论理,理从事来。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这类文章的写作模式可作如下构想:  相似文献   

10.
吴一,姓吴名一。有人说,吴一这名字取得不好。吴一的“吴”,要是按同音不同义的读法念成“无”,那“吴一”就变成了“无一”,都一无所有了,还有什么前途可言?还有人说,吴一这名字取得好。要是进中央委员会,按姓名笔划一排,肯定得排在前面。可……那得让吴一怎么努力呀?吴一的“命”不好。升高中时,她的成绩和成都市二类重点高中录取线还差了整整70分呢!真是一塌糊涂。尽管小姑娘挺大度的,说了一句“只要有一技之长,就不信没有用武之地”。15岁的吴一说她并没有将考大学看得太重。可是,就算你没看重已经挤得乱糟糟的高考…  相似文献   

11.
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手托铅笔盒、垫板,排着整齐的队伍离开熟悉的教室、熟悉的座位,来到一个陌生的班级里模拟练习“一人一桌”的考试方式,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心动中腾起一股莫名的滋味,说不清是无奈还是苦涩,自嘲地苦笑着“一人一桌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12.
一杯沧海     
《素质教育》2006,(4):47-47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我运用“唱一唱,说一说,表一表”三环节教学,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陈毅市长>选场》是写陈毅市长为建设新上海而夜访化学家齐仰之的一场戏。在“舞台说明”中,介绍了齐仰之家的墙上贴着的一张醒目的字条,围绕“字条”展开剧情,不仅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性格,而且使剧情曲折生动,风趣有致,真可谓“一张字条一场戏”。  相似文献   

15.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4):F0003-F0003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文物论) 这是庄子的名言,后来的人因这两句话悟道的也很多。庄子归纳“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表达心物一元的观念。“心物一元”绝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可以说是纯粹的唯心(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唯心”)。  相似文献   

16.
在中考复习中,对课本的一些典型习题积极动脑筋,深入思考,把潜藏其中的本质属性挖掘出来,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出来,然后对其进行演变、延伸、拓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懂一类,会一片,真正提高中考复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封信     
导读平台在上期的“文心·名家经典阅读”里,乐华和大文的语言老师王仰之先生出了两道作文题──《新秋景色》和《写给母校教师的一封信》,乐华和大文决定各写一篇《新秋景色》交给王先生看,再合写一封给他们小学老师李先生的信,然后就寄给李先生,他俩能否合作成功呢?读者诸君不妨继续往下看…… 当天晚上9点钟的时候,乐华和大文把寄给李先生的信稿拟好了。他们先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然后互相批评,这几句是不用说的,那几句是可以归并到哪里的。批评过后,再商量哪一段应该在前,哪一段应该在后。造句也共同斟酌,由乐华用铅…  相似文献   

18.
凝视一棵树     
你凝视过一棵树吗?它或许就在你游历过的某一处风景胜地,或许在你每天经过的路边,甚至就在你家的窗外。一年当中,日月照过,风雨洗过,繁盛一回,凋零一回,如普通人的日子。它出现在你的视野不是一种作秀,但它需要并渴望有一双眼睛对它凝视。生命都需要在目光的交流中成  相似文献   

19.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扣响锈迹斑斑的门环。稍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瓢出现在他的面前。  相似文献   

20.
歌曲包含词和曲两方面,曲主要属于音乐,这里不作深入探讨;词属于文学的范畴,可以作为语文的内容,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述。一.唱什么1.“唱”修辞歌词典稚、生动,大都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排比、夸张、反复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修辞学习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唱歌手段。如学习夸张,可以唱京剧《甘露寺》中的一段戏文:“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张飞真够威猛的,吼一声居然让桥梁折断,河水倒着流淌,可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