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石小闻 《海外英语》2011,(8):270+280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一些例子,探讨了英语委婉语的粉饰功能,以及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为实现这一交际功能而采用的一些语用策略。它们是:假信息策略和模糊策略。  相似文献   

2.
汉语委婉语的语用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委婉语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的使用与它所赖以生存的汉文化密切相连.从汉语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一些例子,观察并探讨说话人在使用委婉语时受言语交际中的目的--意图原则驱使而采用的一些语用策略,它们分别是:假信息策略、适当冗余信息策略、模糊策略、自谦尊人策略、把对方当成第三者策略和得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言语交际是有目的地通过语言完成若干行为的复杂的语用过程。关联理论认为说话人的意图包括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并讨论合作原则,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的关系来分析日常会话中模糊语言的会话含意及其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4.
语用模糊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的策略,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者服务中遇到了许多涉及跨文化交际问题。模糊语言的特点、地方区域文化特征以及跨文化交际方式三大因素决定了大学生志愿者运用语用模糊策略的必要性,加强多元文化教育、重视模糊语言和把握好适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语用模糊策略。合理恰当地运用语用模糊策略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功地实施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日常会话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语用模糊是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有意识地使用模糊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以日常会话为例,就认知观、关联论、顺应论等方面讨论了语用模糊现象,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在交际中的积极作用,以及限制和消除模糊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厘清元语言以及元语用学等重要概念,分析元语用行为的特点以及说话人如何使用元语用行为来限制语用模糊以在交际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意在提高我们的元语用意识以及元语言能力,最终提高元语用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语用能力,在交际活动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7.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人们对它的选择和使用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一些例子,观察并探讨说话人在使用委婉语(主要是语境中的委婉语)时受言语交际中的目的一意图原则驱使而采用的一些语用策略。它们分别是:假信息策略、适当冗余信息策略、模糊策略、迂回(正话反说)策略、求美策略和得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用移情是言语交际中的有效交际策略。交际双方要成功地移情于对方需要做出两方面的认知努力,即心理揣摩和换位思考。语用移情也可以在关联理论中得到解释。交际双方在移情过程中做出的心理揣摩和换位思考是指导说话人生成最佳关联的明示话语和引导听话人获得最关联的语境效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原则看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交际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限制语,主要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原则与模糊限制语有密切的关系。交际中使用模糊限制语能使话语变得模糊,在特定语境下模糊限制语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得体性;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含蓄、委婉、礼貌;可以减轻说话人的责任,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可以诈补说话人知识的缺陷,顾全职业面子。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歧义的产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在语用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说话人的选材不当,伴随符号的使用不当以及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不明,再加上听话人信息接收和理解的失误,听话人在交际时心理状况和主观意图及语境的不恰当等,都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1.
李成 《考试周刊》2008,(14):62-63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得体准则(Tact Maxim)在语用学中的定位,认为得体准则应作为语用的最高原则,同时从这一观点出发,对在交际中得体原则同其他语用原则的关系作了尝试性的探索,认为为了得体,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应以说话人的身份为出发点、注重交际对象、注重情景的制约等,同时认为说话人应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运用模糊语,是一种语用策略。此文以模糊语为切入点,结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理论,对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外交事务中,外交人员经常会用模糊策略来表达一方的观点或态度.元语用意识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语言活动中进行特定的语言选择时所具备的调控意识.元语用意识的典型表现就是语用含糊.印说话人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把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义模糊化.外交话语中的这种元语用意识可以通过词汇、句法、段落等层面得到体现.模糊语言的使用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更委婉、含蓄、礼貌,能够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实现语用含糊的语言手段只是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在语言结构层面上的反映,但是元语用意识在语言选择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不是自发的或与生俱来的,而是为了顺应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环境等因素而执行的.  相似文献   

14.
语用模糊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的一种语言策略。通过探讨语用模糊的概念,阐述了日常语言交际中语用模糊的产生和运用及语用模糊在现实交际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用标记语作为交际策略或修辞手段在言语交际中十分常见,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功能.本文以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标记语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它们在会话中的功能.借助不同的例句,本文主要分析了语用标记语的六种语用功能:引起注意;表达转折的意思;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意图;表示礼貌;修正说话人的言语信息;起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通过对《围城》中语码转换的分析得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的语言选择与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可以传递语言本身以外的许多语用信息。由于交际语境和顺应过程的动态性,语码转换的语用效果并非总能与说话人的预期愿望一致,因此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表达和理解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语用模糊的产生和消除是人们依赖语境因素的认知推理过程。拟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分析,语用模糊,根据交际意图最终是否顺利实现,分为消极语用模糊和积极语用模糊,前者主要源于认知及意义映射的模糊性;后者则主要是出于交际策略和语境效果的需要,交际者有意使用模糊策略、方式或手段来隐含传递交际意图,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积极语用模糊强化了交际的认知性和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语用预设是指说话人组织信息的策略,合适性和共知性是其主要特征.广义讲,语用预设包括所用语言的文化背景、社会历史、地理风貌及风俗人情等非语言因素.本文通过由于学生缺乏语用预设,导致交际失败的案例,反思在外语教学中应大量渗透语用预设,增加学生西方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对外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把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定位为具体言语的选择过程,重点从语境相关成分顺应、顺应性结构对象、顺应性动态过程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四个角度探讨人们是如何运用语用模糊策略进行具体话语的选择,以完成听话人和说话人双方的交际目的的。  相似文献   

20.
浅析综艺节目中的语用模糊——以《康熙来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模糊是我们在社会交际中为满足交际需要而频繁采用的语用策略之一,在交际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以电视综艺节目<康熙来了>中的会话实例为研究载体,通过对这些会话的分析,总结了综艺节目中实现语用模糊的会话策略,并分析了语用模糊的交际功能,以期对综艺节目中的语用模糊现象有一个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