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作为大众文化的内容和载体的电视来说,收视方式的日常性、家庭性.随意性必然要求其传播内容的通俗性、娱乐性、消遣性。  相似文献   

2.
严力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211-212
约翰.菲斯克是大众文化研究领域中较有知名度的学者,他在很早的时候便开始将大众文化和电视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他的大众文化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国内学者对文化研究的推进和深入,他的理论逐渐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对约翰.菲斯克著作《电视文化》以及其他相关文献的阅读,记录下一些比较感兴趣的理论观点,重点是《电视文化》第四、五、十六章,并且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与人们生活已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电视文化无论是大众文化、精英文化还是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都应当被视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表现。电视只有不断推出精品节目,才可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网络等媒体同场竞技,继续吸引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4.
电视讲坛节目以其特有的方式,借助于电视媒体把传统古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精英文化”同“大众文化”的距离。它的出现必定要促使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进行重新思考和界定。围绕电视讲坛节目出现的一系列争议和批判,正反映了广大受众选择的多样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而文化市场的这种分化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王全友  陈晶 《记者摇篮》2005,(12):31-32
有一位学者在描述大众文化时说:一个人的爱好叫习惯,一群人的爱好叫潮流,而一个民族或更广大的人群都爱好的就应该是一种文化。电视自走入寻常百姓家时,便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共同爱好。就像吃有吃的文化,玩有玩的文化,看也有看的文化。抛开电视画面表象的外衣,整体上,不论从受众的广泛性看,还是从它在社会上所起到的影响力来看,电视博大精深的内涵就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蒋艳芳发表的《电视精英文化拯救与公共电视的建立》一文,作者对其中的一点观点进行商榷,蒋在文中将拯救精英文化为主旨,与大众文化对立起来,并片面以为西方商业电视将文化打入“冷宫”。作者认为:应正确理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使精英文化走向大众以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大众文化状态发生了巨大了变化,大众文化话语成为整体社会文化话语的强势,正是在大众文化的潮流中,人们的娱乐意识和方式逐步成熟,大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的复杂与扩展,还是在电视真正被视为娱乐手段以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众文化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原动力,电视在制造着流行,推进着时尚,大众文化与电视文化同样迅猛的发展势头,是彼此相互推波助澜的结果。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已经风起,占据着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各种娱乐节目充斥银屏,大有泛滥之势。下面,笔者就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现状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视文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文化格局和文化性质,也引起广泛的电视文化批判与研究,批判研究、大众文化研究、通俗文化研究、消费主义文化研究则是电视文化研究主要理论和方法,而这些电视文化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外来性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电视文化批判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作为临界点,之前大陆电视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受严格的行政指令控制,节目形态较为正统,话语生硬单一.之后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和消费社会来临的新形势下,以精英旨趣为主导的理性沉思型高雅文化丧失了主流地位,并裂变成大众文化、主导文化(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和睦等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和高雅文化的三足并立新格局.在这种一分为三的新的文化格局中,大众文化是作为主潮兴起和存在的.”①尤其是到了互联网时代,有了通信技术上的支持,有了电视观众的分化和其不同旨趣之间的博弈,大陆电视终于冲破藩篱,跨上了大众文化的高地.谈到大众文化,人们可能想到诸如“商品化”、“产业化”、“媚俗化”、“感官刺激”、“身体狂欢”之类的语汇.当然这忽视了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像“对抗极权话语”、“重塑新型文化”以及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励志故事等.但总体来看,这些语汇很大程度上概括出了大众文化的特征.作为现代化传播媒介,电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因此有学者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李良荣曾在公开场合讲过“电视生来为娱乐”,这一定让很多抱着电视理想主义的人不高兴,但其观点相当富有洞见,当今电视荧屏上的内容便是最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与主体文化——兼论电视的引导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与主体文化——兼论电视的引导功能这里所说的“大众文化”,不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而是指一种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现代文化形态。在我国,大众文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行为。随着改革开...  相似文献   

11.
约翰·菲斯克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理论家与实践者,是西方当代文化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世界知名的文化研究健将",菲斯克著述甚丰,最有代表性的是<理解大众文化>、<解读大众文化>、<解读电视>、<传播研究导论>、<电视文化>、<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媒介的实质--美国政治中的种族与性别>等.  相似文献   

12.
电视自诞生之日就逐渐成为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并已成为引领大众文化的舵手.但是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自媒体时代,电视的传媒地位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当下电视为了争夺受众群,不惜将大众文化简单解构为媚俗、审丑,猎奇的内容刺激着受众的感官.这无疑对大众文化上产成了“负能量”上的消极影响.本文以《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节目为例,从电视文化传播对大众文化塑造与传承视角出发,探讨电视怎样发挥社会文化传播的“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能文化”在传播学中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笔者在中国期刊网电子文献资料中发现,高鑫先生等人在一篇题为《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现代传播》2000/4)的论文中最先提出这个名词。文章说:“大众文化并非精英文化的二元式对立存在,其胸襟具有吞吐一切文化形态的气象,所谓文化的终极必然趋向大众。因此在大众文化的缰界内,电视文化一方面更多地体现着大众精神,同时也以大众文化的豁达,熔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高雅文化和世俗文化于一炉,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的姿态”。此后,虽然学界基本没有对电视“全能文化”做出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化通常被划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种类型。长期以来,人们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对立起来,认为大众文化冲击精英文化,蚕食主流文化。然而,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电视领域已经呈显主流文化大众化的创新趋向。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文化这一概念,在我国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承认。对于电视文化性质的认识,也有了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即电视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普及文化”,“俗文化”。这也就是说,电视文化并不具有多层次的整体文化形态,只是一种单一层次的文化,而且是一种低层次的文  相似文献   

16.
在篮球产业链中,俱乐部、赞助商、常规赛事、季后赛、总决赛媒体和球迷大众等环节缺一不可.大众媒介不仅仅是篮球赛事的展示平台,更是篮球文化的构成要素.20世纪末,美国传播界流行一句话:NBA可以没有乔丹,但不能没有电视.很生动地说明了NBA式的体育文化与媒体的有机联系.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看,篮球文化是大众文化的分支,而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介又互为存在的前提.这应是我们宏观认识篮球与媒体关系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电视对文化的影响,分析了电视文化大众化和精英化格局形成的原因,以期寻找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结合点,从而提高电视文化的品味。  相似文献   

18.
同报刊不同,电视媒体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娱乐媒体,所以,人们特别关注它的娱乐消遣性.文化研究学者约翰·费斯克认为:"大众文本是被使用、被消费、被弃置的,因为其功能在于,它们是使意义和快感在社会中加以流通的中介;作为对象本身,它们是贫乏的."对作为大众文化的内容和载体的电视来说,收视方式的日常性、家庭性、随意性必然要求其传播内容的通俗性、娱乐性、消遣性.尼尔·波兹曼在谈到美国的电视娱乐时说:"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近日"延参法师"的走红为案例,从媒体拟态环境的娱乐工业、文化消费下的符号特征及娱乐文化消费对文学的影响等深层次角度,阐述现代传媒所提供的过于强调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的文化产品,其文化意义已被物质利益所掩盖,以致引发大众文化消费倾向的异变和错位的事实,呼吁业界和全社会关注、警惕这种文化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视觉文化的绝对优势渐渐凸显,关于大众文化对于精英文化的冲击之争也甚嚣尘上,然而二者在冲突之下似乎又有融合与借鉴,到底是精英文化在借用"大众"外表收复失地还是通俗文化盗用了精英之名乘胜追击,对精英文化进一步销蚀?只有从消费主义的背景和视觉文化的本质特征入手,才能透过现象看清这些新"消费偶像"的本质。事实上,这些名目繁多的视觉盛宴,本质上都会有意或无意的造成对精英文化的销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