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记侠,塑造了一批侠客的形象.《搜神记》在侠客形象的身份(社会的与性别的)、行侠主题和行侠处所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特色.《搜神记》中的侠客形象对于研究六朝志怪和后代的侠义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搜神记》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人仙恋和人鬼恋故事中对现代依然具有积极意义的婚恋思想和出现这种故事题材的原因。《搜神记》中的异类婚恋故事创作在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搜神记》是我国志怪小说的鼻祖,共搜各类神怪故事464则,本文按其内容作了分类,进行评述,并指出了《搜神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搜神记》中人兽婚恋故事在异类婚恋故事中所占比例最大,其存在价值不可小觑。本文对《搜神记》中12则人兽婚恋故事进行分类与分析,分成"推原神话衍化模式"和"异形妖兽魅惑模式"两种。考究两种模式之间或单个模式内部的关系,可以见出干宝《搜神记》所投射的魏晋"人为中心"及"男性视角"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搜神记》约在朝鲜半岛三国中后期相继传入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中古时期的叙事文学也从《搜神记》等中国志怪小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三王墓》故事是《搜神记》最精彩的一篇,如果把《三王墓》故事与高丽中期朝鲜中古时期一些相关的叙事文学进行梳理,可以探明朝鲜叙事文学传统形成过程及中国唐前志怪小说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敦煌写本《韩朋赋》记录有非常完整的韩朋夫妇的爱情悲剧故事。过去研究韩朋故事,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列异传》。两晋之际干宝的《搜神记》所记载的韩朋故事比较完整。但《搜神记》所记的韩朋故事与敦煌本是两个系统,前者是文人案头文学系统,后者是民间韵诵文学系统。1979年,敦煌出土了西汉后期的韩朋故事残简。汉简韩朋故事,在情节体制上接近敦煌本,而不同于《搜神记》本。《说苑》中保存了一则先秦时期敬君夫妇的婚姻悲剧故事,其情节单元及体制与汉简中的韩朋故事及敦煌本韩朋故事接近,是同一类型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搜神记》记载了一批降妖除怪故事。按故事主人公的不同身份,这些故事可分为英雄降妖和术士道徒除怪两类,分别折射出人们渴望正气、关注自身安全的社会心理。《搜神记》中的降妖除怪故事,对后世同类题材的精怪小说发生了深远影响,其开创之功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8.
干宝《搜神记》在古代小说母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存该书不全,仍可看出文学与神秘崇拜交互影响的诸多母题,如树神、神物、火神、狐精崇拜等,还有宝失家败、冤死天怒、小人国和外星人等,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母题来自印度和西域故事,体现了整理民间故事和跨文化文学资源的中转之功。干宝将这些故事母题进行了文学化发挥,使其更加富有审美能量和文化蕴涵。由于《搜神记》名气太大,惯于以类化之,《搜神记》成为一个类化名词,造成一系列托名干宝的叙述。这些"追认"之作,更确认了《搜神记》母题史多重价值和启发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9.
干宝志怪作品《搜神记》中异常身体书写占据了全书五分之一的部分,这些丰富的异常身体书写元素在杂乱中表现出了某种秩序性。采用文献整理和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搜神记》中全部的异常身体书写加以分类,可以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异常身体书写类型,根据这些异常身体书写的方式不同,可进一步得出《搜神记》中两种不同的志怪故事类型。这两种异常身体的书写研究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正初识经典《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小说集,编撰者为东晋初年的史学家干宝,全书共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四百五十多个。在书的《自序》中,干宝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可见作者的著述目的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所以《搜神记》所讲述的多为神灵怪异之  相似文献   

11.
才子救佳人:中国的考试英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往往带有浪漫爱情色彩。经典及传统故事中的西方英雄们经常为了自己的心上人甘愿赴汤蹈火,九死一生。在西方文化中,英雄救美,侠骨柔情更显英雄本色。中国的传统故事中虽然也充满了动作英雄,可是他们对美人的观感与西方动作英雄的观感恰恰相反。中国的动作英雄不但不拯救美人于水火中,反而认为红颜祸水;他们不但对美人没有展现浪漫情怀,相反是避而远之。那么谁来拯救中国的美人?在中国传统故事中,这个英雄救美的责任就落在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才子们身上。他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凭借在考试中拔得头筹而拯救佳人,我们因此称其为"考试英雄"。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东西方经典及传统故事中的动作英雄,然后回顾中国特有的考试英雄形象,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余华曾以颠覆性的极端写作成为先锋派的闯将。他的小说不仅颠覆了日常生活经验,而且对既定的经典叙述模式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颠覆。论文正是以他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的一些作品为例,探讨他对侦探、武侠、才子佳人、现代言情以及抗战小说的颠覆性写作,以显出他卓尔不群的叙述技巧以及对生活的独到观察。  相似文献   

13.
《说岳全传》作为岳飞题材集大成之作,其神怪情节历来为小说家所诟病。但是,对于这些超现实的故事情节,也不能一概斥之为糟粕。一方面,这是作者对故事本身的构造,情节要素之间具备"因果关系",发展符合或然律或必然律;另一方面,某些情节或许荒唐,却取材于早期民间传说,反映了民众的爱憎和信仰。神怪情节借助神话、仙话与鬼话三种民间文学样式进行"安排",丰富了故事情节,迎合了大众审美,其出现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北民间故事中有一类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动物故事,如动物报恩,人与动物交友,人与动物通婚等。这类故事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或表现人们与动物之间的平等相待和睦共处,或表现人们对于动物世界的直觉感受或者对动物的某种信仰和崇拜的情绪,或表达人类对于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动物的一种敬畏。民间故事中的动物母题以生动的情节与场景向人们传递了东北民间百姓素有的那种朴素的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向我们昭示了人类与生态相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故事形态学是鉴于故事类型学理论的缺陷而构建起来的分析民间文学的一种结构主义叙事理论。故事形态学与故事类型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中是侧重叙事语法的分析,还是倾向于完整表意片段的探求。用故事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六朝志怪小说中归纳出婚姻、复仇和报恩等三类按时间中轴排列的行为功能序列。虽然某些故事可能出现成分的残缺或者成为单一行为功能的叙事片段,但在时序上,它们不会与类型故事发生矛盾和悖反。不同类型的故事通过“嵌套法”结合成为新的结构,这种“嵌套”同样不会扰乱行为功能在时序上的安排。我们通过对六朝志怪小说结构形态以及构型方法的探讨,可以形成对中国传统叙事模式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徐訏骨小说的主要笔力集中于人性的反思,他淡化小说中人物的社会性,而主要表现其作为社会人的生物性、自然性等共性,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性”意识;现实背景只作为人性表现的衬托幻影而存在。徐骨小说具有“寓言小说”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对通俗小说进行理论研究,不可忽视其本形态和本质属性。前是有形的,一眼便可望穿;后是无形的,只有读后才能知晓。通俗小说具有标识性的体形态,表现为以白话为其语言标识;以章回体为其体标识和以类型化为其题材标识。通俗小说同时具备自己的本质属性,即本源性、通俗性、商品性。对通俗小说的本形态和本质属性进行探讨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小说的雅与俗作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寿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民富于艺术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其中民间故事成就尤高。寿县民间故事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含了民间传说、生活故事、童话寓言、民间笑话等多种类型。面对目前寿县民间故事所呈现的颓势,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创新和利用,使之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叛传统而标新立异是20世纪美国短篇小说艺术中的一个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现代主义作品普遍的艺术特征.本文试图以北美的福克纳、海明威、安德森等的短篇小说为例,概述这一时期美国短篇小说逆传统而标新这一特点并探讨象征手法在其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刘震云是世纪末文坛为数不多的坚守文学精神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批判精神。其批判精神贯穿始终,且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对具体人和事的批判,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是对人类全部生活的全方位的、宏观并深入到本质的批判,体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属于现实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