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凌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230-231
书籍装帧设计指的是书籍造型整体设计。衡量优秀装帧设计的四个准则——天时、地气、工巧、材美。书是时代精神文化的记录载体,做为书籍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必须要具有时代精神,体现出书籍的本土性、民族性和传统特色。巧妙设计构思创意配合恰当的材质应用,才能成就一本美的书。  相似文献   

2.
王刚 《编辑之友》2010,(11):83-84
书籍之美,体现在其从整体的编排设计、纸张材料的运用及整体书籍的印刷及装订上.凡是一本好看的书,其以上三者的关系一定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的.由此可见,设计、材料和印装的完美结合,是书籍之美的三大重要构成因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王志俊 《编辑之友》2011,(7):110-111,125
一书籍编辑设计及其学科特征书籍编辑设计是研究并阐述书籍的整体形态设计、内容诸方向的关系,让书籍设计在体现书籍内涵的同时,建立书与人之问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增加渎者对于书籍的兴趣,诱导渎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射,从中得到对于书籍的整体感受,使可读性和可视性结合起来,同时又得到不同程度的美的享受,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书籍内容,促进人与书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深化书籍内涵,从而达到书籍艺  相似文献   

4.
康帆 《出版科学》2012,20(1):33-37
考究的书籍印刷材料和精湛的印刷工艺,是构成书籍美感的重要因素。当我们埋怨一本书设计不美时,常常把问题简单地归结到版式的设计上。其实,很多时候设计不精彩不是设计得不好,而是设计者忽视了材料设计与印刷工艺的重要性,以及材料设计意识薄弱造成一些书籍的劣质与平庸。本文从材料语言角度谈书籍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书籍形态艺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书籍形态在演变过程中深刻地、系统地反映着人类文化生活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书籍形态不断演变、传承、创新.现代书籍设计继承了传统书籍的形态特征,注重书籍形态的艺术表现和创新,但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正确把握书籍形态设计的原则及价值观,提倡健康科学的设计理念,把握好书籍形态设计的"度",需要设计师顺应时代发展脉络不断探索.如今,现代数字科技已然介入书籍形态设计,使阅读体验更加人性化、智能化,虚拟空间技术与书籍形态设计的融合成为未来探索和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只要你留心观察,在图书馆的任何地方皆可发现美。这里不但环境美、书籍美,而且人更美,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有序,因此,我们说图书馆是读者心中美的圣殿。具体说来,图书馆具有建筑设计美、环境绿化美、装饰色彩美、阅读氛围美、文献内容美和馆员精神美等美的特质。●建筑设计美图书馆的造型设计往往都比较新颖别致,很多图书馆的馆舍构成一座城市或是一所高校的标志性建筑。如法国密特朗图书馆外形犹如四本打开的书,其地面部分亮丽通透而又高耸入云,这种空中伸展追求的就是它…  相似文献   

7.
书籍设计中的空间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书籍设计中表现空间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之得到超越书本的信息容量值.书籍设计师可通过构造书籍的空间维度、用视觉元素创造空间、用视觉流程驾驭空间等方式,来实现空间的表述和体现.具有空间感的书籍设计,能够让书成为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幼儿书籍设计理念为研究对象,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分析幼儿的认知思维、智力、创造力、能力等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试从幼儿阅读兴趣、益智培养、美感教育、安全等方面指出幼儿书籍设计应遵循的设计理念,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书籍设计的思路与方向,并研究应用到幼儿书籍设计出版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高等艺术院校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陈旧、作品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提出手工制作书籍的教学模式,从而使高等艺术院校书籍设计课程教学达到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的目的.通过对限量版手制书的分析,从材料使用的突破、手工印刷制作和手工装订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将其作为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的主要方法.通过分析得出手工制作书籍的教学模式是高等艺术院校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化阅读日益走红的今天,传统纸质图书通过五感之美传递出的魅力仍不可阻挡。现代书籍设计五感之美,是将人的各种感觉融入书籍设计的审美范畴,突破了原有对视觉审美的局限,开阔了现代书籍设计的设计思维与材质的应用。本文将剖析人们对书籍设计五感之美,更深层次解读以人为本的书籍之美。  相似文献   

11.
论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书籍是由策划创意———写作———编辑制作———装帧设计———印刷制作———销售空间———广告媒体———销售等一系列的活动才完成书的这个概念,只有经过上述活动,书籍的功能才能实现。所以书籍是人意识活动后产生的结果,它具有立体的、建筑的感觉,它是整体的。对书籍的装帧所包含的信息也很多,它并不仅仅是设计者的专利,它是著作者、出版者、编辑、设计者、印刷装订者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设计者要有导演的能力,对文字、图像、色彩、工艺进行整体的把握,统一的设计,最后得到读者的认知,一本书的装帧设计才算完成。日本著名装帧设…  相似文献   

12.
书籍设计追求美的境界。我国目前的书籍设计现状令人深感忧虑,存在过度装饰而缺乏内涵,过于简陋而缺乏美感,形式空泛而脱离内容等问题和走向。今后,书籍设计应向传统取经,善用汉字、绘画、书法、篆刻等传统元素。同时,书籍设计需要克服浮躁之风,将传统设计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善用电脑,并跳出电脑;善用新材料、新工艺,与国际对接;从平面设计走向立体设计,创造真正符合美的书籍。  相似文献   

13.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敬人 《中国编辑》2003,(1):14-14,15
一.何为一本好书书,其本意是将信息汇集排列,装订成册。书籍是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永恒的文化生命体。好书,是令人爱不释手,读之受益的书;好书,是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功能相融合的书。一本理想的书应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和谐,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对比则是创造视觉、触觉、听  相似文献   

14.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文化积累的重要载体.要使读者对各种书籍产生兴趣,吸引他们阅读,除了在书籍内容的编写上,要适合不同读者阅读需求的特点外,其中书籍的装帧设计是否美观,是否适合不同读者的视觉感受和审美需求,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少儿读物的装帧设计,这点恐怕尤为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15.
科技类书籍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技术的使命。科技类书籍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科技类书籍设计的独特性。设计者在面对科技类图书设计时,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找不到切入点。文章从科技类书籍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把书的内涵,用简单、通俗、直观的视觉语言传达给读者,让读者能够注意、领会、接受,最终实现信息传递,完成书与人的沟通。视觉图形的运用不在于多少,也不在于复杂还是简约,更不是简单的装饰性图形的罗列,而是把书籍内容的精神有效地转化为具有美学特征的视觉语言,创造性地再现出来,是对内容精神的准确把握和恰如其分的艺术表达,诠释出美的精神意境。  相似文献   

16.
现代书籍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具备多种维度的美。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对书籍的文质、技艺、时空、互动、生态、气韵、意境之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从更立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各种各样的美存在于一切影视作品中,那么,电视片的节奏美又是一个能够包括所有艺术之美的总纲,我们探讨它的节奏美,可以辐射电视片的拍摄、制作的各个层面,理解了电视片的节奏美,就有了制作节目的最高目标,也就能在具体的拍摄活动中明白了一个目的,为什么要这样拍摄、这样写解说、这样运用同期声、这样编辑画面。  相似文献   

18.
从书籍作为“可以使用的物品”和“传播载体的特点和为读者服务的本质”两方面入手谈书籍的美学价值,引入了“书籍设计”理念和“最美的书”的标准、潮流,分析并提出科技书籍如何因地制宜应对新的美学诉求.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对书籍设计与纸本书、民众阅读、公共图书馆的关系等方面的探讨,阐述了书籍设计对纸本书的未来的重大影响,同时指出书籍设计对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有限的方寸之间,由文字、图案、色彩、开本、纸张等元素组合而成的书籍形态,以美感为媒介向读者传达着图书内涵,使读者感受到书籍独特的文化意境并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围绕图书内涵,在书籍装帧设计的美感传达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将美物化、将物美化"的转换过程,即存在着选择和提炼形式语言的问题.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书籍的装帧设计又因不同类型的图书而在视觉风格上具有较大差异,使得形式语言的选择与提炼成为图书装帧设计创意出新的关键和难点.本文试以四类书籍为考察对象,浅析装帧设计中对不同的形式语言的选择和提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