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一章 自然的探索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3.19世纪的三大发现。4.20世纪科技的特点。5.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6.观察、实验的意义和作用。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8.STS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十六——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着哲学的前进,其中,经典力学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科学基础,而这种哲学又从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影响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有它的历史必然性。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始终是与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它要坚持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坚持科学真理,就必须摆脱宗教神学的桎梏,它要坚持从观察和实验获得感性资料,就必然要从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中解放出来。因此,从哥白尼到牛顿,从波义耳到林耐,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这种唯物主义必然带有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的辉煌 在古代,自然科学隶属于哲学,是随着自然哲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直到近代,由于实验方法的建立,自然科学才最终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由直觉思辨的研究发展到实证的研究,从而成为现代意义下的真正的科学.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正是他的实验方法的确立使自然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我们把伽利略的实践称为科学和哲学的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4.
“假说”是自然科学真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学科研究的的一种方法。系统认识和研究物理假说,并且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介绍物理假说,对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培养创造能力会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物理假说的概念、类型和形成方式,假说在物理学发展各阶段的概况及其重要作用等方面作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教育研究中实验方法的意义与局限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东 《教育科学》2001,17(4):11-15
本文在比较了教育研究中实验方法与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验方法异同的基础上,阐述教育研究中实验方法的意义、特征与局限性,以及假说演绎法和假说归纳法实验计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点,从而提出可能改进方法,以期达到帮助读者正确使用这一工具,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证性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以科学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主线,采用假说演绎进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推理.在后继章节(第2章第2节)也再次要求能够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学生如果能够基于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行探究分析,熟悉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并能够运用该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仪器、设备等人为地控制研究对象或模拟自然现象,以便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近代科学诞生伊始,物理学就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一个物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每一次理论大综合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西方经营管理思想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诞生与发展的。西方经营管理思想的形成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经营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形成与自然科学一脉相承。探索并了解西方自然科学背后的科学精神,以及与科学精神相辅相成的人文精神,对于我们认识学习西方经营管理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实验与管理科学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从科学管理发展史上总结提出管理科学和近代自然科学一样都来源于实验,介绍了管理科学中许多著名的实验,在教育模式,领导模式,人才选拔等管理科学领域中,实验推动着理论的发展。最后指出管理科学中实验与自然科学中实验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吕康社 《物理教师》2006,27(6):2-45
近代自然科学是随着广泛而深刻的文艺复兴运动从宗教神学和哲学中独立并得到初步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耗费诸多伟人心血的系统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不仅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相似文献   

11.
霍布斯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开创者,其政治思想集中地体现在《论公民》和《利维坦》两部著作中,其中尤以后者最为清晰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性论、自然权利论、自然法学说、契约论、国家学说等核心的政治思想。从《利维坦》第二部分"论国家"的内容看来,霍布斯似乎是君主专制政体的衷心拥护者,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利维坦》第一部分"论人类"着手,重点考察他关于人类自然状态下的自然权利与自然法的关系的思想,那么,我们可以发现,以专制主义形象著称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霍布斯是怎样为他之后几百年的自由主义传统奠定一个坚实的根基的。  相似文献   

1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应该在信息哲学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理解和丰富。在信息哲学的研究中,我们认为,信息也是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传统的物质结构理论,正在被现代科学所丰富、深化,应该在信息哲学的层面加以综合。本尝试地提出以物质世界的信息统一性来丰富和深化传统的物质统一性理论。并对传统哲学中的物质、理性、逻辑、秩序、结构等等范畴作出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洛克政治哲学中有关从自然状态到公民社会的政治构想,建立在其自然法理论的基础上。在《政府论》下篇中,洛克通过对传统自然法理论形式上的回归,论证了自由主义宪政的基本原则,对近现代西方政治生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洛克自然法理论的矛盾则是他企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妥协与折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论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的概念众说纷云,本文在综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资源内涵与自然过程、人类需要、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正确认识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征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普米族和傈僳族文学是两种在不同却又相互交融的民俗语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学。在长期共融、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的自然视阈中,形成一种适意畅达、质素拙朴之美,包孕着丰富的民俗底蕴,构筑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以“性情”为主要特色的文学审美格调与其文学生成的自然视阈、自然场、叙事范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普米族和傈僳族文学叙事意识、审美心理、话语特征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破坏因素。因此,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当前各国及地区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复杂性和链性的特征,提出建设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和则”、“合则”与“谐则”共存,“和度”、“合度”与“谐度”合一,纵向协调、横向协调与政策协调集成为一体,减灾资源高效利用的“三维矩阵管理”模式。以此加强辖区减灾区划、立法、规划、风险管理标准、规范、指标体系,以及应急预案编制、物资储备、应急行动、救灾救济能力建设。据此,提出中国各级政府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局”,下设减灾法规、信息共享、科技、应急管理、应急行动、物资储备、救灾救济、装备管理等部门。在此基础上,明晰并完善辖区现有的气象、海洋、地震、地质、水旱、生物、火灾与病虫害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预警、风险评价、应急预案编制等相关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浑沌”一词的释义各种版本多是意向性的,玩味其释义的依据常人则更无可确知。加之典籍所用文字,仅有已经多次变化之语义缘故。本文从“军”声、“屯”声人手,从字族角度对“浑沌”一词自然语义作了一番试探,得出从“军”声字有“圜围”义,“屯”字本义即“难”,“难”义废。又“屯”或作“纯”,由“纯”义引申出“聚全”义。与《集韵.混韵》所释“浑沌”,“元气未判”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在两河流域的古代历史上,苏美尔文明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部分.其王权的形成在一些神话传说中有所提及,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王权形成的真正内容.事实上,其王权的形成还受民族和地域的特殊性影响,如神庙形态、城邦形态、传统观念等.正是由于苏美尔人的这种特殊地理条件和思维习惯,使他们不仅在两河流域南部创造出了古老的农业文明,而且也使其城邦形态更显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歌唱,要寻求自然状态,自然的歌声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和发声机能,与人类的本能和自然一致。自然的歌声不娇柔做作,不勉强,不模仿。自然的歌唱在美声、民族、原生态的唱法中都有着共同的作用和意义,是歌唱最高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20.
自然力思想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他的哲学著作、经济学著作乃至通信往来中都广泛使用自然力这个范畴。在自然力越来越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的今天,重温并完整的把握和发展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包括:(1)自然力的经济学含义;(2)自然力的基本性质;(3)自然力成为生产力的条件;(4)自然力与剩余价值的秘密;(5)垄断的自然力与超额利润的来源;(6)大工业对自然力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